首页 > 重庆 > 正文
厉害了!武隆这所乡小学居然有三项非遗!
06-20 17:10:46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QQ图片20180620172444_副本.png

6月17日下午,2万多人涌进一场名叫古村活化走进武隆的端午节网络直播中,只为观看一场独特的小学生打篾鸡蛋表演。

新奇

2万人网上观看篾鸡蛋比赛直播

直播地点位于偏远的武隆区浩口乡小学,只见身穿黑白两色的12名小学生在篮球场上以中线为界,分成两队。其中各队的后方放置有一个直径半米的塑料圈,里面各站有一名队员,名为呆子。

比赛开始后,一个拳头大小,用篾条编成的空心球“篾鸡蛋”成了比赛双方争抢的目标。抢到篾鸡蛋的一方就用手投掷的方式向队友传球,然后向对方阵地进攻,并将篾鸡蛋扔出去击中对方阵地塑料圈内的“呆子”。每击中一次,就可以得一分。

如此类似西方橄榄球和东方丢沙包游戏混合而成的新奇比赛,在网络直播中引起众多网友的兴趣,观看人数也迅速增长到2万多人,创下武隆浩口小学的一个网红新纪录。

篾鸡蛋比赛结束后,小学生们还跳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竹竿舞,向全国的观众展示学校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对于能有这么多人涌进直播间观看表演,负责组织此次直播活动的南岸巴渝公益发展中心的文物保护志愿者“开开”也非常吃惊,但也同时深感欣慰:作为一所山区小学,浩口乡小学却拥有三项非遗,是全市中小学的唯一。

QQ图片20180620172408_副本.png

揭秘

偏远乡小学如何拥有三项非遗

浩口小学校长田仁卫介绍,作为重庆市唯一的一个苗族仡佬族民族乡,浩口乡距离武隆县城40多公里,地处偏远,而且人口稀少,全乡户籍人口只有6000多人,除去外出打工的人群,全乡常住人口只有3000人左右。乡场简陋狭窄,只有一条不足500米长的短街。

作为全乡唯一的一所小学,浩口小学全校有小学生300多人,其中大部分来自贫困留守家庭,最远的孩子从住家到学校步行需要4个小时,于是小学里有80多个孩子住校。

田仁卫说,每天下午3点,孩子们就放学了,到晚上9点睡觉前,中间还有6个小时。除去中间的吃饭和晚自习时间,如何让孩子们安全快乐地度过这段长长的时光,从2009年开始,就成了学校老师们一个头疼的问题。

2009年,田仁卫召集全校27位老师开会,研究如何让孩子们在课余拥有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其中老教师张尚潘主动提出利用自己的特长,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竹编玩具篾鸡蛋。张老师之前曾经是一个会竹编手艺的农民,因为有点文化底子,成了当地村小的代课老师,并在后来顺利转正成正式老师。

张老师说,在仡佬族的历史上,因为战争较多,部族首领曾经用竹条编成的空心“鸡蛋”用来练习投掷目标,达到练兵的目的。“竹编的鸡蛋轻盈又好掌握,是一项比较安全好玩的运动。”

于是,张老师的篾鸡蛋项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张尚潘老师编出篾鸡蛋后,送到孩子们手上,很快得到了大家的喜欢。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对比其他类似运动,根据学校场地的大小,体育老师李晓波制定了篾鸡蛋的比赛规则和计分方式:场地利用现有篮球场,每方队员6人,规则就是用篾鸡蛋击中对方塑料圈里被困的呆子,即可得分。呆子可以躲,但不能出圈。一方6名呆子全部被轮流击中,即被视为输掉比赛。

QQ图片20180620172340_副本.png

坚持

十年努力结出非遗三项硕果

浩口小学老师们独创的这门民间运动一经推广到全校后,就迅速引起同学们的喜欢,成了大家课余锻炼和游戏的主要活动之一,也成了学校的一项特色运动。

五年级一班的李斌同学介绍,学校有8个班,每个班都成立了自己的比赛队伍,专门参加每学期的篾鸡蛋比赛。篾鸡蛋同时进入了孩子们的课间操、体育课、以及课辅活动。

除了男生比较喜欢的篾鸡蛋运动,浩口小学的女教师杨雷因为大学时学过蜡染,后来又自费前往贵州进行过考察,对蜡染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她于是主动提出在学校开办蜡染课,结合当地仡佬族蜡染的特色,让文静的女学生学习。

同时,浩口小学的老师们还根据当地竹子比较多的特点,引进和改良了一种竹竿舞,成为全校男女生都比较喜欢的一种集体运动。

田仁卫介绍,这三项运动是国家的教育大纲里没有的,是浩口小学独创的活动。学校不仅给项目老师出资设立了蜡染制作和篾鸡蛋工作室,保障他们的经费来源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改进,同时在全校全力推广,成了孩子们的地方课程,坚持至今已经近十年。

体育老师李晓波说:“这三项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开阔视野,对动手动脑非常有益,而且可以提高艺术鉴赏。”

在近十年的持续努力之下,浩口小学具有仡佬族民族特色的蜡染、篾鸡蛋和竹竿舞结出了硕果。其中蜡染成了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篾鸡蛋和竹竿舞成了武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浩口乡宣传委员徐永平介绍,浩口小学三项独具民族特色的运动成了非遗之后,乡里也予以大力支持,从各方面申请经费予以补贴和支持,并让学校多次代表乡里外出比赛和展示,为浩口争光。

田仁卫说,其中浩口小学的蜡染作品更是多次代表浩口和武隆去往全国各地进行表演交流。通过这三项活动,更直接的一个成果是,浩口小学的学生们在每年全区举行的综合素质测试中,均名列第一。

浩口小学的荣誉也接踵而至。2016年,浩口乡小学被命名为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2017年被评为市级民族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被评为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浩口乡小学也因此成了全市唯一一所拥有三项非遗的小学。

QQ图片20180620172431_副本.png

创新

网络开直播,集体创作动画片

南岸巴渝公益发展中心的文物保护志愿者网友“开开”介绍,去年12月,文物保护志愿者在走进武隆调查中国传统村落时,意外发现了浩口小学居然拥有三项非遗的故事后,非常感动,于是决定通过各种形式让浩口小学的三项非遗进一步活化。

这次端午节的网络直播活动,就让全国2万多网友了解到篾鸡蛋这项极其稀少的仡佬族民族特色运动。

对于已经列为市级非遗的蜡染,在文物保护志愿者的推动下,浩口小学已经着手将非遗传承的教学从学校内部扩大到社会上,目前,除了对学校学生的教学之外,杨雷老师还对场镇上的20多名有志于学习蜡染的成年人进行了定期传授。

网友“开开”说,更大的非遗活化计划是准备制作一部融合浩口小学三项非遗活动的网络动画片,而动画片的灵感就来自全校88位小学生的作文。

今年3月,浩口小学的老师们给全校300多个孩子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要求每人写作一篇关于仡佬族历史传说的作文。

于是,孩子们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力,用稚嫩的笔完成了自己的作业。四年级学生李忆就在作文中写道:“远在一万六千年前,连续下了几天几夜的雨,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远方甚至出现了红色的大火,而地面上,灾难即将来临,人类和动物在到处奔逃。”

作文收上来以后,老师和文保志愿者们从其中挑选出88位同学的作文,然后从中提炼出思想和创意的闪光点,网友“无忌”据此组合成了一部名叫《竹仙传奇》的动画片剧本。

文保志愿者“开开”介绍,因为竹子是仡佬族的图腾,因此动画片将围绕仡佬族曾经遭遇灾难陷入困境,仡佬族的图腾竹子化身下凡予以拯救为主题,其中将穿插了篾鸡蛋、竹竿舞、蜡染的场景。

目前,动画片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长江师范学院6位学习新媒体的大学生志愿者将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期制作,而部分作文被选中的孩子将在动画片中予以原声配音。

“大约在年底前,这部5分钟的动画片将制作完成,然后发在网上供人免费下载播放,这对于非遗活化将是一个崭新的尝试。”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永松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