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波和父亲在去探望表哥表姐的路上。
“还有人知道这两位少先队员现在的情况吗?我送她们老照片”……近日,闻波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出一组1959年的老照片,这是他的父亲拍摄的。9月30日是父亲的祭日,他专程找出父亲留下的一些照片,发图文纪念。
这组老照片里,有他年轻时候的父母,而在照片中间,有两个笑容灿烂的女少先队员格外可爱。她们留着短发,身穿队服,戴着红领巾,头上扎着绸缎。“当年的少先队员,如今也是奶奶辈了。”闻波说,听母亲讲,当年父亲拿着冲印好的照片专程去找过这两位小姑娘,希望将照片送给她们留作纪念,却没能找到。如今,闻波想替父亲完成这一心愿。
父亲重情,留影作纪念
昨(11)日,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队员,重庆市大画幅摄影协会会员闻波向记者说起这段经历,言语中满是对父亲的回忆。
“这是彩色反转片,在当时并不多见。”闻波介绍,父亲名叫闻晓华,在解放后曾做过专业摄影,后来转为业余摄影。从小到大,通过父亲的镜头,家人和朋友们的生活都被记录下来。受父亲的影响,闻波如今也热爱摄影,扛着相机,爬坡上坎,并不在话下。
“父亲是个特别重情的人,为了探望当知青的表哥表姐,即使路途辛苦也从不埋怨。”1970年,闻波当时6岁,表哥表姐在丰都一个镇上当知青,正是冬天,闻波穿着厚厚的棉服跟父亲从南岸区弹子石出发了。先坐船,再坐车,几经颠簸,年幼的闻波早就晕车了,吐得很难受。
当货车停在半路上,稍作休息时,父亲将他从车上抱下来,哄着他在雪地里拍照。积雪没过脚踝,当镜头对准闻波时,原本有些难受的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而背后的一辆货车,就是载着他们去看望亲人的。
在路上走了两天,闻波终于跟表哥表姐见面了,在玩耍的这几天,父亲也时常拿着相机拍摄。回程的路上,闻波和父亲乘坐的是登陆艇,艇内有一两百人,只有用谷草铺成的“座位”。“当艇行驶时,相当于人是在水下的。”闻波被父亲搂着,并不觉得辛苦,能和亲人团聚就是最满足的事。
父亲去世后,整理照片
2014年,闻晓华去世,享年86岁。父亲去世后,热爱摄影的闻波开始整理起父亲留下的老照片和日记。目前保存的底片就有上百张,大多数记录的都是家人和同事,1957年的最多,在60、70年代,更多的是父亲在工厂里拍摄的情景。
今年8月,有朋友告诉闻波,网上有重庆第三棉纺织厂的饭票、粮票、老照片等老物件售卖。重庆裕华纱厂是父母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照片上还有几位认识的叔叔。他用130元买下来留作纪念。当他将照片拿给母亲看时,母亲一眼认出,这是父亲闻晓华给她们拍的,就在河边拍的!
周远亮说,当时照片上的人被下放到南川一农场工作,临行前,在河边有一个简单的欢送会,而这时,闻晓华就给他们拍照片留念。
无意间还买到父亲的作品,闻波有些动容。父亲热爱摄影,冲印之后也会将照片送给当事人留作纪念。“那个时候,冲印照片并不如现在方便。”从父亲的日记里,闻波发现,有些胶片甚至要送到北京去冲印,印好后再寄回来。
寻找少先队员,完成父亲心愿
9月30日,是闻晓华的祭日。早前,闻波就整理了不少父亲留下的老照片,家人在一起时还能看一看。这次,一张女少先队员的照片印入眼帘,母亲周远亮告诉他,这张照片拍摄时,她也在场。
那是1959年2月,闻晓华和她在李家花园(今鹅岭公园)拍照,在这期间,有两位戴着红领巾的女孩走了过来。看着两个女孩样子活泼,对相机很好奇,闻晓华主动提起,给两个女孩拍照。女孩整了整衣裳,笑得很好看。
询问了两个女孩的住址,闻晓华把照片洗出来后,还专程从弹子石坐船到寸滩——女孩提供的地址,想要把照片送给她们。那个时候,弹子石到寸滩,虽然水路不算远,但是船的班次少,大概花了半天时间在路上。周远亮说,那两个孩子穿着队服、戴着红领巾,像是参加活动之后路过的。可闻晓华去寻,却并没有找到两位女孩。从闻晓华的日记里,闻波看到父亲详细记录了这一交卷冲印的时间和地点。
闻波说,已经59年过去,当年的小女孩如今也是奶奶辈了,可能儿孙绕膝,不知道她们还记不记得当年这个拍照的经历。闻波希望通过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找到这两位“红领巾”,也许她们也会怀旧,希望她们看到这张照片后,能忆起自己年幼时的经历。如果找到这两位“红领巾”,闻波会将照片冲印好送给她们。“也是完成父亲的一个心愿。”
如果她们勾起了你的记忆,抑或你就是照片里的“红领巾”,不如给重庆晨报966966热线打一个电话,来讲述一下你与照片里人物的故事吧。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钱也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