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到口中突然忘记要说什么,想找个东西就是想不到放哪里了……别以为这是小事,这是大脑在提醒你,你可能患上了脑小血管病!最让人震惊的是,这种本来上了年纪才会凸显的病,现在年轻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10月2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中心、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卒中学会承办,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卫生计生委、重庆市医学信息中心、重庆市卒中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脑小血管病大会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诊治国家级继教班”在渝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知名教授、神经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脑小血管病的防治方案,让更多人重视脑小血管病。
5个人中有1个患有脑小血管病
“直径在100到400微米的脑血管,就称为脑小血管,而人大脑的神经元正是由脑小血管来支配的。”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中心主任蔡志友说,而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蔡志友介绍说,脑小血管病人群占脑血管疾病的20%,也就是说,5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脑小血管病。年龄越大,脑小血管患病机率越高,60岁以上患病率为50%—60%;70岁-80岁患病率80%;80-90岁患病率高达90%。
记者了解到,脑小血管病也是老龄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的主要罪魁祸首,且其病生理改变及发病机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不同,但目前几乎没有已完成的脑小血管病临床试验,且现有的诊疗指南也没有对其进行特别说明,仍遵循脑卒中基本治疗原则进行干预,因此,对脑小血管疾病的防治的迫切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受到专家的关注。
30多岁就“老糊涂”可能就是脑小血管病
记忆力下降、定向力下降,理解能力下降,不少30来岁的年轻人也经常开玩笑说自己“老糊涂”了,别以为这些都是劳累后的正常反应,如果经常发现自己有这样的症状,小心是脑小血管病找到上了你。
而上了年纪的人如果出现“老糊涂”的症状,更别以为是上了年纪的生理现象,大多数都是因为脑小血管已经出现了病变。
“年龄是最关键的危险因素。一般来说,30岁以后人的脑血管就开始老化,加速脑小血管患病的机率。除此之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都可能引起脑小血管病。特别提醒,不良的心态(主要表现为胆小、焦虑、恐惧、忧郁等)也是危险因素。”蔡志友表示,脑小血受损会引起大脑注意力下降和执行功能障碍,出现记忆力下降、步态不稳健、方向感丧失、口角歪斜,引起大小便困难等状况。
专家们建议:早期预防、筛查治疗很关键
“脑小血管病是常见的隐袭性脑血管病,常常容易被忽视。因此要提前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蔡敏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临床上遇到的真实案例:15年前,一位老人因“右侧肢体无力”前往重庆市人民医院(原重庆市中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诊断发现老人患上了脑小血管病,经过治疗老人康复出院。治疗期间,老人遵医嘱低盐低脂饮食,坚持不吸烟饮酒,坚持运动,坚持阅读及喜爱摆弄电脑,按时睡眠,并坚持日常治疗。目前,已经86岁高龄的老人精神抖擞、食欲、睡眠好,无头昏、头痛的症状,认知功能无明显下降,在离开重庆到攀枝花定居前还专门到医院看望一直为自己治疗的医生,并合影留恋。
但是,患脑小血管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临床案例中有因患脑小血管病入院的,年龄仅仅只有32岁!”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蔡敏说。
专家们提醒,针对脑小血管病,应当科学地采取预防措施。一方面,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另一方面,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规律,多参加体育运动,特别就是要注重精神运动,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如果发现有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状况,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CTA、核磁共振、脑多普勒超声(TCD)等项目的检查。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记者 唐国利 实习生 严乙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