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癌症患者又多了一条路:他们让“微泡”带上基因和药物,直达“靶器官”
11-10 18:22:49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1_副本.jpg

超声分子影像学,听起来,很复杂!

但它的出现,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为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11月9日至11日,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暨国际超声分子影像学术会议”在重庆举行。大会主席、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所长、重庆医科大学王志刚教授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目前,他们正在研制中国自己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微泡),有了它作治疗造影剂,就可以“带上”各种基因和药物直达“靶点”,实现精准治疗。

“带上乳腺癌的药,它(微泡)就变成了治疗乳腺癌的药;带上缺血的药,它就变成了治疗缺血的药……成功一个都不得了!”王志刚说。

全国最早提出“超声分子影像学”概念

这,还得从超声分子影像学说起。

国内“超声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最早就是由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王志刚教授团队2004年首次提出。

王志刚教授解释,超声,人们很熟悉。超声可做形态学、功能学及超声组织定征检查,比如,已经运用于临床的超声组织定征,就是利用这些声学特性分析、识别正常或异常组织特性,从而获得诊断信息。但这是“宏观”地看,超声分子影像,则进入“分子”水平。

超声分子影像学,就是在超声微泡造影剂的介导下,应用超声成像技术,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什么又是超声微泡造影剂呢?

王志刚教授把“超声微泡造影剂”形容为一个“魔法气泡”。也就是把一种微小的“脂质微泡”,通过制成针剂后,注入血液后追踪病灶发出的“信号”,帮助医生确定病兆的准确位置及病变程度。

“微泡”只有4-6微米,比红细胞还小,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去到全身任何地方,只要是红细胞能去的地方,它就能去。

他让“微泡”带上基因和药物

“既然微泡能够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血管的各个部位,为什么不能让它携带药物等,实现精准治疗呢?”王志刚教授介绍,通过实验发现,这些微泡能够携带基因和药物。

比如,让“微泡”“带上”治疗癌症的药物,就能输入到癌症细胞聚集处,“聚焦打靶”精准治疗。

而超声有一个特点,超声“看”不清楚液体,但遇到气体发生全反射,就看得一清二楚。通过“低功率聚焦超声分子显像与治疗系统”(LIFU),促发微泡破裂,释放药物,就精准地杀死癌症细胞。

而且,在超声的可视化环境下,不但能够精准地找到靶点,还能清晰地看到药物的进入情况。这样一来,医生就能清楚、准确地看到病灶部位细胞内部的情况。

当然,这并不仅限于癌症的治疗。

“在微泡上,我可以给他带上各种基因和药物。带上乳腺癌的药,它(微泡)就变成了治疗乳腺癌的药;缺血了,可以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带上,放到那里去……可以把所有需要的东西带到’靶器官’去,就像打靶一样,实现精准治疗。”王志刚教授说,“成功了一个就不得了!”

国产造影剂1年后或将用于临床

让“微泡”带上基因和药物,我们还要等多久?

王志刚教授团队研制的小于红细胞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可携带药物或基因,随血液循环到靶组织显像及靶向治疗,获得了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的“低功率聚焦超声分子显像与治疗系统”(LIFU),2017年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验收,获得了A的结题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发明专利;王志刚教授“超声分子显像与治疗基础研究”获2015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主编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部上百万字的《超声分子影像学》专著。

王志刚教授介绍,目前,中国的诊断用的“超声造影剂”只有意大利的一家。但他们已经和广东一家企业签约,正在研制我们自己的国产超声微泡造影剂,用来作治疗造影剂。预计还有1年左右的时候,国产造影剂将运用于临床。

而有了国产造影剂作治疗造影剂,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就可以让它“带上”各种药物,实现精准治疗。

“这样就多了一条路,多了一个途径!”王志刚教授认为,国产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出现,让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提供更多的可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顾小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