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人小时候过冬必备的驱寒利器,你还记得几个?
    01-08 08:01:06 来源:​书香重庆


    书香重庆微信公众号消息

    在没有暖气的重庆该如何平安度过冬天?

    听老辈子说...

    20年前重庆人是靠这些神器过冬的!

    热水袋

    以前小时候,一到冬天,晚上睡觉前奶奶总是会将热水袋灌满开水,放到被窝里。钻进被窝的那一瞬间,暖暖的~

    输液瓶

    没得暖水袋,最方便最快捷的取暖方法就是用葡萄糖瓶子或者输液瓶灌热水,拿衣服或者毛巾裹到抱起,暖和得很~

    汤壶

    这个东西城里人怕是没见过,书香君记得我祖祖有一个这样的古董汤壶。但是抱着它取暖的时候一定要隔着衣服或毛巾,不小心挨到铁皮皮烫得你那叫一个酸爽。

    烤火盆

    火盆是那时每家每户过冬必备的,过年家里来人了,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聊家常,年味儿就这样越烤越浓!

    烤柴火

    在家里烤火不闹热,随便在路边捡点儿柴火,在院坝头生个火也能吸引很多人来取暖。

    烤烘笼

    以前爷爷奶奶走哪儿都要提个烘笼,里面是瓦缸,外壳是用竹篾编的,10年前在农村应该还很常见,如今已经没多少人用了。

    棉鞋

    在书香君的记忆里,爷爷一个冬天都只穿这个棉鞋,穿起保暖还不僵脚。现在流行复古风,网上还有这些老式棉鞋卖。

    军大衣

    在很小的时候,最流行穿军大衣,裹着一件军大衣外面再严寒,里面都是暖暖的。如今的军大衣在横店最常见,已经成了明星拍戏的必备保暖服。

    雷锋帽

    往年子的雷锋帽,绝对是保暖必备品。骑单车最冷的地方就是迎风而上的脸和耳朵,把雷锋帽的两个耳朵拉下来绑起,耳朵脖子都吹不到风了。

    爱心牌毛衣

    小时候,最兴奋的就是妈妈给自己打毛衣了,第一天穿着妈妈牌的手工毛衣,再冷都要脱了外套给同学炫一下。

    手套

    小时候,不晓得是不是为了节约,老妈给我打的毛线手套总是没得手指,写作业是方便了,但手指也冻得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百雀羚

    以前,冬天干活最容易长冻疮裂口,而百雀羚是每家每户必备的居家用品之一,润肤防冻疮都靠它。如今,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护手霜,想要买百雀羚还不太容易呢。

    除了生活用品方面,

    20年前的重庆人冬天又吃些啥子呢?

    火锅

    重庆人爱吃火锅是历来已久的,冬天吃火锅虽然难得洗衣服,但辣得个汗流浃背也是痛快。

    爆米花

    小时候,书香君对蹦爆米花是又爱又怕,每回院子头来了蹦爆米花的人,我赶紧在米缸里面舀几碗米,再拿一坨玉米,屁颠儿屁颠儿跑去。但每回师傅打开机器“砰”的一声,又总会害怕伤到我。

    烤红薯

    以前在农村,每次奶奶烧柴火煮饭的时候总会煨几个番薯在火里面,饭弄好了,红薯也可以吃了,更重要的是,拿在手上还可以取暖。

    烤洋芋

    农村娃儿从小就千翻er,到河边耍的时候,喜欢生个火,到别个屋田头偷几个洋芋埋到火堆里烤!

    红糖醪糟蛋

    过年来客人了,婆婆喜欢给客人煮红糖醪糟水时打个荷包蛋,我也巴到有一碗,喝完那一碗热腾腾地红糖水,浑身都暖和了。

    羊肉汤

    现在冬天一到,大街小巷都是羊肉汤锅店,以前杀个羊子才能喝到一口羊肉汤。不过那时候的羊子才是真正的土货,羊肉汤喝起比现在正宗多了。

    羊肉格格

    在重庆,有羊肉汤就少不了羊肉格格。在开县万州那一带,到冬天这道菜是卖得最火的,很多餐馆专门只卖羊肉格格。吃了羊肉,全身窜起一股暖流。

    汤圆

    大年初一早上,重庆人必须要吃一碗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城里人吃汤圆多是甜的馅儿,在开县那一带,腊肉汤圆臊子最受欢迎——将煎了的豆腐和鸡蛋、腊肉、榨菜、蒜苗等剁碎作馅儿,好吃得很!

    如今的重庆人有了电热毯暖宝宝空调和取暖器

    20年前的土神器很多都不用了

    但是不管我们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

    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都应该留在每一位重庆人的记忆里~

    原标题:重庆人小时候过冬必备的驱寒利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