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消息,11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我市自2018年1月在南岸区启动林长制试点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试点区县已扩大至15个,林长制也从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成熟,成为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举措。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全市总林长,四位市领导分别担任主城“四山”的市级林长,试点区县的各级林长各司其职,肩负起了加强山林资源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重任。实施林长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护好巍巍青山,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保驾护航。
▲4月17日拍摄的巫峡美景。峡江两岸,青山不断,船行峡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资料照片)通讯员 王忠虎 摄
试点先行
逐步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探索实施林长制是重庆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一项必然举措。”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森林面积59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3%,但仍然存在着非法占用林地、山林资源保护基础薄弱、各部门各自为政、部分地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
为破解山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难题,2018年1月,我市在南岸区率先启动林长制试点,围绕“建制、护山、严控、美颜、增绿”开展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效果十分明显。
“启动试点后,我们建立了林长制会议制度、巡查制度、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等,为林长制开展奠定了基础。”南岸区一负责人说,南岸区共建起了区、镇(街)、村(居)、村民小组“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由各级主要领导和负责人担任林长,逐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8年1月,按照属地划分原则,南岸区迎龙镇党委书记谭昊成了迎龙镇的镇级林长,负责辖区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他告诉记者,以前,镇政府没有执法权,这方面主要的工作就是抓森林防火、林木疫病防治等,实施林长制后,责任就不一样了,凡是与林子相关的事情都必须得管。
去年,谭昊就接到基层林长的巡查上报信息:有人在林地周边租用居民房屋洗涤宾馆被套等,污水容易对周边林地造成污染。他立即前往现场进行了查看,在了解到这是一个“三无”作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了联合执法,将其取缔在了萌芽阶段。
而在南岸区林长制试点的一年多时间里,该区山林资源保护发展成效斐然,共查处违法占地案件28宗,处置涉林案(事)件69起,拆除违法建筑30万平方米,完成国土绿化1.7万亩、复绿2.3万亩,不仅极大的震慑了涉林违规违法行为,也为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探明了路径。
由点到面
林长制试点扩大至15个区县
林长制是一项重大改革探索,其实施对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最终实现生态改善、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长制试点工作,在南岸区试点初步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于2019年8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市15个区县,覆盖了主城“四山”以及三峡库区和大巴山、七曜山、大娄山等生态敏感区,并建立起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林长体系。
其中,市委书记陈敏尔、市长唐良智担任全市总林长,四位市领导分别担任主城“四山”的市级林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村(社区)负责人担任辖区林长,对辖区山林资源保护发展、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负总责。
同时,对林长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主城“四山”林长主要任务是加强“四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四山”生态安全;建设山地生态公园,提升城市品质;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立联动机制,凝聚工作合力;探索集中执法改革,提高生态保护成效。
万州区、江津区、綦江区、巫山县、石柱县等山体、森林权属较为单一,较少涉及城镇建设的地方,其主要任务则是加强山林资源保护,整治涉林违法违规突出问题;明确目标,制定林业保护与发展规划;造林增绿,推进城乡国土绿化;强化举措,推动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创新机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市设立了考核评价体系,将各级各部门林长制工作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奖惩、任用的重要参考,还将在显著位置设置林长公示牌,注明林长职责、森林湿地概况、保护发展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实现山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效果明显
生态保护与建设扎实推进
林长制扩大试点时间不长,效果却明显,关键就在于各级林长对山林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的责任担当、统筹安排和有力推动。
去年,为加快缙云山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步伐,在全市统一部署下,北碚区启动了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今年的重点任务是,在进行大体量违法建筑拆除和居民生态搬迁的同时,加快生态治理和修复。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缙云山保护区内的黛湖周边聚集了多家乡村酒店,取水、排污影响了黛湖水质。这些酒店虽有部分合法,但多年来已逐步向周边违规扩建,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保护黛湖湿地生态系统,在保障业主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今年,北碚区将酒店整体进行了拆除,并聘请专业团队设计了黛湖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这段时间,我一周要来查看两三次黛湖的整治进度。”北碚区澄江镇党委书记陈绍墉说,在黛湖的整治上,虽然是由他们镇里负责拆除,由北泉温泉公司进行复绿等工作,但自林长制实施后,黛湖整治是否成功,他这位林长也有了责任,所以,他经常来到黛湖,了解整治进度,对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和解决。
就这样,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各级林长的通力协作下,缙云山生态保护和治理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北碚区累计投入资金约2.7亿元,拆除违建8.8万平方米,签订生态搬迁协议202户,同步覆土复耕复绿、开展生态修复11万平方米,使缙云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不少外来游客和当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缙云山生态环境的变化。“一段时间没来,缙云山变漂亮了,过去杂乱无章的广告牌没有了,裸露的地块都绿化了,一些地方还种上了花草,加上新增的步道,增强了休闲娱乐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市民曾进其告诉记者。
记者:王翔
原标题:试点林长制效果明显!重庆担起上游责任 护好巍巍青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