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是“世界桥都”,这个城市是桥都中的桥都
12-14 15:34:38 来源:瞭望智库

瞭望智库消息,桥,是人类水路交通最关键的节点。桥,也是中国一张闪亮的名片。一座座桥梁,连接起了大江南北的城市与乡村,背后是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

纵观全球,桥最多的城市,在中国。而想要进入中国“桥都”的候选行列,拥有一千座桥只是保底。最终的结果可能令人意外,“山城”重庆,以超过4500座桥拿走了中国和世界“桥都”的名号。

在重庆,又有这样一个“四线城市”,在桥梁数量(密度)、质量、意义上尤为突出,堪称桥都之“都”。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座“小城”和它那些桥的故事。

世界“桥都”,花落谁家?

水是文明的摇篮,城市是文明的标志,与水相伴的城市离不开桥。一座城市中桥的数量、质量、工艺和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可以反映这个城市的文化积淀、文明程度、经济状况和现代化水平。若一个城市被称为“桥都”,其中包含的信息就太丰富了。

说起桥都,当然会有人想到威尼斯。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由118个(人工)小岛组成,其间水道纵横交叉,人们在岛屿之间、水道之上修了众多的桥,据说有378座之多。(注:威尼斯(VENEZIA),公元452年兴建,八世纪为亚得里亚海贸易中心,十世纪曾经建立城市共和国,中世纪为地中海最繁荣的贸易中心之一,新航路开通后,因欧洲商业中心渐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并入意大利王国,目前是著名的世界旅游城市。378座桥的数字,引自朱自清《威尼斯》一文。)

但是跟同样作为“水城”的中国苏州相比,威尼斯恐怕要相形见绌了。

苏州在唐代的时候,就建有60里坊,390座桥。(注:里坊,即古代中国城市内的居民区。汉代的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这是“里坊”制的最初形态。开始里坊和市场是分离的。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有人经管。)

唐代诗人白居易这样描绘苏州:“缘波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南宋时苏州遭金军破坏,后又重建,有郡守李寿朋,命人在青石上刻下了苏州的城市平面图,也就是现在的国宝级文物《平江图碑》。在距今900年的《平江图碑》上,现在还可数出桥梁359座。而如今苏州的桥梁早已过千。

那德国的汉堡呢?要知道汉堡的桥梁数量足足是威尼斯的5倍,据说是世界第一。

但很遗憾,汉堡可能只算得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桥梁最多的城市”。

真正的世界“桥都”,得看中国。答案还不是苏州,实际上,坐拥千桥的苏州在中国都排不上号。要判定“桥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比拼桥梁的数量、规模、技术水平、多样化、影响力等硬指标。

2005年,重庆的桥梁数量是4500余座,其中有5座世界领先的现代化大桥,境内拱架、梁架、斜拉、悬索四大桥类一样不缺。在5项硬指标当中,重庆有3项(数量、质量和多样性)领先全国,综合指标第一。

因此,在茅以升桥梁委员会2005年的年会上,重庆被授予“中国桥都”的荣誉称号。(注:“茅以升桥梁委员会”,是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下设机构,主要从事桥梁文化、两岸三地世界各国桥梁技术交流、为桥梁企业和研究机构服务的工作,2000年成立。)

而据《重庆时报》2017年11月25日的报道,“截止到2014年底,重庆已建和在建桥梁已达1.3万余座,其中高速公路桥梁2974座,普通公路桥梁8462座,市政桥梁1551,轻轨专用桥梁4座,铁路桥梁16座”(《“桥都”重庆有13000多座桥》 记者:李童彤)。

重庆,是中国“桥都”,也是世界“桥都”。

桥都之“都”

重庆是“桥都”,若论“桥都”之都,则重庆万州——一个默默无闻的“四线城市”——当之无愧。

万州有300多座桥梁,桥梁密度高出重庆市总体2%。如果说这个密度还算不得突出,万州桥的分量和多样性却堪称亮眼。

在这些桥梁当中,有修建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拱桥,有被选入“超级工程”的特大悬索桥,有双塔单索面钢管砼组合桁架斜拉桥,有当时世界第一主跨的单拱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有全石料的梁架桥,有名噪世界和载入史册的古桥,还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生桥”、两炸不塌的神奇之桥、在河面上沿着水流兴建的超长大桥……

这些桥在多样性、技术水平、世界影响力上稳居前列,而且,它们的文化特色、传奇故事和自然文化底蕴更是独树一帜。

万州能成为桥都之“都”,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位于苎溪河与长江交汇处一带的万州,十分适合人类生存,从史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活动。

在万州大周镇渣子门,有一批旧石器时期的打制和磨制石器出土。新石器时期,万州有涪溪口、麻柳沱、密溪沟、苏和坪、大地嘴、黄柏溪、聚鱼沱等众多遗址。作为行政区划的万州,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过羊渠、南浦、万州、万川、万县等称呼,现在叫万州。公元553年,城市中心迁至长江左岸和苎溪河左岸的三角地带突出部,如今城市已扩展至苎溪河两岸和长江两岸。

长江在流入万州地界后,一路冲向苎溪河口,然后转过90度往东南而去。如此,苎溪河口一带就被长江水冲刷成了一个天然的优质港湾。

万州属先秦巴国领地时,周边就拥有渝东的巫山盐泉、奉节东岩碛坝盐泉、云阳卤泉、开县温汤井盐泉、万县长滩盐泉、忠县蔞井溪盐泉等众多盐泉,这些盐都可以水运、陆运到万州再运出去,万州因此而成为了川鄂盐道的重要节点。万州还是从宜昌到重庆的水路中段,且万州地区及周边盛产桐油、猪鬃、红桔、生漆、肠衣、皮革、动物毛绒……所以,自古以来万州便是长江水道、川鄂陆路的重要枢纽,是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9月5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将其增辟为通商口岸。此后于1917年设立海关,1925年7月正式开埠,从此成为四川省第二个直接报关出口的通商口岸。

万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作用,决定了它成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风水宝地,自古商贾云集。然而,万州地域山山相连,沟壑密布,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小河溪水随势流淌。域内较大的河流就有八条,小河溪沟难以计数,故万州又有“万川”之称——从北周到隋朝,万州地名就叫“万川”。万川毕汇,万商云集,百货集散,生意火红。为了方便万州及周边货物集散,人员往来,从古至今,万州人便在万川毕汇的万州区域不断修桥,构筑起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古今桥梁的故事、桥的文化、桥的传奇、桥的前身今世。

上天的恩赐:天生桥

老万州从距苎溪河口一公里开始,左岸是民主路,右岸是三马路。笔者小时候就住在苎溪河口左岸的北山,每天都要沿民主路步行约两公里到陆家街上学。在这段两公里的路上,坐落着大大小小七座桥梁,其中最古老的一座叫“天生桥”。

(图为天生桥)天生桥为古万州八景之一,它又叫“天仙桥”,文人称之为“仙桥虹济”。由于它恰似一把横亘在苎溪河上的巨大石琴,桥上方又有十余米高的断崖,瀑布沿断崖飞泄,冲入崖下深渊又飞溅起来,如雾似雪,平时桥下流水叮咚,故又被誉之为“石琴响雪”。那时每天上学放学笔者和同学们都要从桥旁经过,若遇暴雨山洪,定要驻足观赏。看滚滚洪水从断崖上坠入深渊,激起漫天水雾;听阵阵轰鸣不绝于耳,声传千米开外。

此桥有多古老?至少也有数万年的历史。从桥面上的冰臼可以知道,它最迟在第四纪冰期晚期就已形成,可谓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注:桥面左端的那些石窟窿叫“冰臼”,它们是第四冰期的产物。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向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一个个形如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是古冰川遗迹之一。)

如今,因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天生桥已被淹没在了水底。在它之上,现在有一座“拦河坝桥”。这使笔者想起了当地的一个民间传说:一天,某秀才正在天生桥上欣赏“石琴响雪”,一阵风吹来,桥上的几株野生荞麦随风摇曳,他灵感突现,口拈一联:“天生桥,桥上荞,风吹荞摇桥不摇。”

但是他自己却对不出下联来,羞愤之下投入天生桥下的深渊。据说,至今一直没有人对出下联。今天,天生桥上不再是“荞”,而是“桥”;名副其实的“桥上桥”。

享誉世界的古万州桥

从天生桥上溯约100米,有一座单拱石拱桥,它就是“古万州桥”。

万州曾因为这座古桥而闻名世界。十八、十九世纪,此桥为外国人路经万州必拍摄的对象,其身影频频出现在明信片、首日封、票据和绘画之中。(注:首日封,是指在新邮票发行首日,将该套邮票的全套或单枚贴在特制信封右上角,加盖当天邮政日戳或特别纪念邮戳的信封。)

(图为首日封和明信片中的古万州桥)

(图为十元存票中的古万州桥)

(图为1933年出版的旅行杂志,封面就是古万州桥及天生桥上面的瀑布)

此桥建成于1870年。100年后的1970年5月29日,苎溪河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洪水撼天动地,排山倒海,百年古桥被连基冲垮,踪影全无。

古万州桥之所以“人见人爱”,过目难忘,关键是桥下那方硕大无比的“印盒石”。

(图为古万州桥下的“印盒石”)“印盒石”十米见方,约1000立方米,重达两千六百余吨(据积沉灰岩的比重计算),其上平展如坝。上图中的人和白色的东西,是当时河边的粉笔厂工人在上面晾晒粉笔。

关于印盒石,民间盛传“打了印盒石,偏了流杯池;毁了印盒石,要垮天子城”的谶语。然而,这其实并不尽是迷信。

“流杯池”亦称“鲁池”,是万州太白岩下的一个景点,900多年前由当时的郡守鲁有开主持打造,以方便文人雅士们玩“流水曲觞”的游戏。(注:古代的文人雅士们游山玩水时,常置酒杯于在河、溪水边,任其漂流,众人沿水岸或坐或立,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需做诗一首,如果做不出的话就要罚酒。这项传统的古人娱乐方式叫“流水曲觞”。但古人们为了方便,常在花园里挖一条九曲小渠来玩这个游戏。)

邻太白岩的东北,有一座“天子城”,它因刘备伐吴时屯兵于此而得名,它也是川人在南宋末期为抵抗蒙古大军在巴蜀修造的一系列山城防御体系之一。蒙古建立元朝后,挥师入川,元朝将领杨文安把天生城团团围住,昼夜攻打。

南宋守将上官夔率城中军民拚死抵抗,坚守一年后终因粮尽援绝失守。城破后,上官夔在巷战中阵亡。现城门边岩壁上,还遗存有元朝的记功石刻。到了清初,天生城又成为夔东农民起义军的抗清据点。

(图为“天子城”崖壁上的元代陷城记功石刻)

天子城和太白岩往下伸延数百米交界,成为苎溪河床的一部分。如果苎溪河水将河床这一部分两岸的泥石冲走,自然会引起两边山体的垮塌倾斜。所以一边就要“偏了流杯池”,一边就要“垮了天子城”。好在有“印盒石”这一方巨石矗立河中,减缓了水流,特别是山洪爆发的时候,它就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然而,现代建设过程中,为了就近取得石料,印盒石被打成了石条。打掉了印盒石后,不久洪水就冲垮了古万州桥。这还没完,每当下雨,苎溪河发洪水,因为没有了印盒石的阻挡,便尽情地冲刷竹溪河口的两岸,导致万州主城的西城区年年沉降,人们被迫每年在苎溪河河岸打桩修保坎,可仍然无济于事。直到三峡大坝蓄水,水位上涨,苎溪河的山洪再也无处发力,这才解决了问题。

印盒石这方巨石,它不仅为古万州桥增色添彩,也曾是万州主城的“定海神针”。

名留史册的陆安桥

沿着民主路,顺着苎溪河往上游约两公里,左岸是陆家街,右岸是制革厂,连结两岸的是一座名叫“陆安桥”的单孔石拱桥。陆安桥始建于1871年,比古万州桥小一岁,是一座少见的由糯米石灰浆砌成的马鞍形古石拱桥。其拱高16.65米,有六层半楼高,桥全长59.8米,宽9.6米,跨度31.7米。其桥面是阶梯式,两侧为阶梯式挡墙;桥的跨度大,拱薄,建造工艺和造型上都颇具特色。

(图为陆安桥)陆安桥的知名度远不如古万州桥,但其技术含量颇高。钱塘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茅以升,将它编入了《中国桥梁技术史》。李约瑟也将陆安桥编入了他的巨著《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之中。

陆安桥如此被专家青睐,且不谈它的魅力,其承载能力却让我铭心刻骨。

因为桥面的石梯起不了“拱”的作用,只是作为重量压在桥的拱圈上。我们来计算一下,陆安桥单薄的拱圈上,这些石梯有多少重量。

桥全长59.8米,桥面宽9.6米,如果按一步梯子16厘米高计算,因为梯子在孤面上安装,梯子的料形应为三棱柱状,由此可以计算出陆安桥面铺设的石梯所需石料的体积是:59.8x9.6x0.16÷2=46立方米,再乘以石材的比重每立方米2.6吨,所以陆安桥的桥面上至少要承重119吨,也就是有23万8千斤重呢。这还没有计算修石梯所需的大量填料,所以只能说是“至少”。

笔者当年就读的小学在陆家街,每天上学放学要从陆安桥上走四趟。但陆安桥下面还有一座小石桥,它是全部用石材打造的梁架桥。这座桥长约二、三十米,宽三米,中间有七个桥墩,每孔跨度略小于三米,每跨由长三米、宽一米、厚一米的三个条石组成。

很多时候,我们上学放学并不从陆安桥上过河,而是从它下面的小石桥上过河。下雨天,洪水就会淹没小桥,我们则喜欢赤足踏着洪水摸索着桥面涉水过河,这也算是儿时的一点童趣吧。

这样的全石料梁架桥,在万州有很多。实质上,前面所说万州有300多座桥梁,其中到底有没有算上这些小石桥,可能还是个疑问。

由于陆安桥是苎溪河右岸广阔区域与万州城区的主要交通枢纽,经过上百年无数人的踩踏摩擦,桥面的条石已变成光滑的凹枕状,梯坎的棱角早已被磨去。三峡大坝蓄水后,由于陆安桥处在淹没线以下,于是将其拆除后分类编码,使用原有材料于现万州区青龙瀑布景区内进行了复建。

传奇万安桥

万州最传奇的桥,要数“万安桥”。万安桥距苎溪河口不到1000米,在天生桥的下游不远,万安桥是万州的第一座公路桥,建于1927年。它是一座三孔公路石拱桥,长100米,宽21米,高40米,将万州东城的行政区与西城的商业区紧密地连接了起来。

(图为万安桥)

万安桥建设时,刚完成了桥的拱圈,天降暴雨,苎溪河发大洪水。万安桥的设计和施工主持是笔者一工友的舅舅。此工友给笔者讲:那天暴雨如注,苎溪河洪水奔腾,他舅舅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苎溪河发这么大的洪水,担心尚未完工的桥梁被洪水冲垮。

由于当时主政万州的军阀杨森说过:“如果桥垮了,就要枪毙人。”他舅舅担心桥垮了自己的性命难保,于是雇了一只小木船,泊在长江边距苎溪河口约三公里一个叫红砂碛的石滩处,然后披着蓑衣带着斗笠顶着暴雨躲在小船上。另外让家里的一个忠心仆人监视着桥梁,只要桥一垮,赶快跑去向他汇报,他好逃之夭夭。

他舅舅在小船上淋了一夜的暴雨,第二天雨停了。大家到地上一看,撑拱的木桩连同拱架全部被洪水卷走,不过桥拱却安然无恙。这时候他舅舅便扬眉吐气地回到工地,又理直气壮地去找杨森增加工程费。

1970年5月29日,苎溪河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洪水冲垮了古万州桥,裹挟着古万州桥的所有大青石条,咆哮着从天生桥上的断崖砸下又席卷过来,却没伤万安桥分毫。

桥没被洪水冲垮,这不能算传奇,只能算最基本的要求。万安桥真正的传奇故事,发生在它被爆破的日子。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序进展,大坝下闸蓄水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了清理库区,万安桥计划于2003年5月30日爆破拆除。爆破公司用了比设计这座桥还长的时间来测量绘图,然后打了30多个炮眼装好炸药。

10点39分,随着闷雷般的爆破声,烟尘腾起。待烟尘消散,人们发现,虽然桥面已炸毁,但是三个桥拱却巍然屹立。

(图为万安桥第一次爆破后的情况)

于是又深钻眼,多装炸药。下午17点23分再次爆破。

在再次爆破的烟尘中,人们看到东西两个小拱虽已全部垮塌,中间的主拱也被炸掉了小半,但主拱却仍然顽强地挺立在骄阳之下……

围观的人们惊愕、哗然。

(图为万安桥第二次爆破后的情况)再加钻炮眼。18点05分,数十个炮眼再次引爆。

终于,万安桥从大地上消失了。这座桥就像有生命一般,恋恋不舍地永别了故土,围观群众流下了滚滚热泪。

万安桥为什么三炸方塌?

这并不是“玄学”,而是有着科学原理。原来,此桥外面看是石拱桥,其实内部还有钢筋混凝土拱圈。而且主拱下面弦部又有由三个小拱组成的两层平面石板小拱桥。这个“桥下桥”将主拱连成了一个整体,极大地增加了桥的强度。如此设计建造,故异常坚固。

(图中可见主拱下面由3个小拱组成的桥下桥,图片下边缘还隐约可见另一座早已废弃的小石桥)

创造世界之最的万州长江一桥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因为三峡大坝的修建,955家工矿企业需搬迁,淹没面积达25万亩,万州老城也被淹没了大半,最终动迁移民80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开发区。

移民们少数外迁,绝大多数就地后靠。新城拔地而起,行政中心迁到了长江右岸,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江南新区”。

以前的万州主城,在长江之左的苎溪河两岸发展,桥虽然建得多,也只是一些架在小河、溪沟上的桥梁,现在城区扩展到了长江的两岸,长江大桥的兴建,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

万州的第一座跨长江大桥叫“万州长江大桥”,1997年5月建成通车,万州人习惯称之为“长江一桥”。它与老万州的多数桥梁一样,也是拱桥。不过,它可是特大的拱桥,其跨度有420米,相当于标准足球场外沿周长。

万州长江大桥,以它在建成时领先世界的技术享誉全球。它打破了当时的世界纪录,成为彼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该桥的建成,使我国的拱桥建筑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多项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大跨度桥梁建设之中。

关于万州长江大桥的技术创新,我们来点“干货”,正是这些因素造就了“世界之最”——

设计计算方法方面的四点贡献:根据有限元基本原理提出了拱圈强度验算的非线性综合分析法;根据有限元基本原理建立了施工过程非线性稳定分析方法;提出两级控制的施工控制方法;提出了变截面空心薄壁高墩稳定计算的解析公式。

在施工工艺技术方面四大发展:提出运用了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成拱方法,发展了大跨混凝土拱桥建造技术;发展了大吨位多节段缆索吊装、悬拼技术;发展了桥用高强混凝土配制、生产、输送、工艺技术;提出了“六工作面”对称同步浇筑法,不需压重,变形及应力均衡,发展了拱圈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新材料应用和新结构措施方面的四大新经验:在桥梁领域,首次采用钢管混凝土C60高强混凝土为拱圈材料,并形成新的复合结构;针对万州长江大桥两岸不良地质情况,提出了新型组合式钢架桥台的创新设计;通过“大悬臂的桥道结构”、“变截面空心薄壁高墩”和“轻型桥道系”实现拱上结构轻型化;采用了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克服酸雨对桥梁的腐蚀。

(图为一拱跨江的万州长江大桥)

在这些创新技术的支撑下,它获得了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年国家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金质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第二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国家邮政总局还为此发行了特种邮票1枚。它还入选了首届《全国十佳桥梁》,并位居拱桥首位。

一发不可收

有了一就有二,万州在建成长江一桥过后,接着在约18公里的河段上,一座接一座,一口气又建成了4座长江大桥。这5座长江大桥,它们不仅连接着万州长江两岸的城区,更连通了长江南北,成为全国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当然,其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也不仅仅只是“长江一桥”了。

我们先来说说“万州长江四桥”,也就是“万州驸马长江大桥”。

驸马长江大桥是“万利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连通重庆、万州和湖北利川,将这片山区搭载到中国高速公路网上。

“驸马”这个地名很容易理解,就是说万州这个地儿,曾经出过一个皇帝的女婿,所以这个地儿也就叫“驸马”了。此长江大桥又被称之为“驸马长江特大桥”,它是三峡库区跨径最大的悬索桥,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千米级悬索桥,主跨1050米,一跨过江。

这座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产生了众多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44项,已授权27项,完成国家级优秀QC(质量控制)成果2项,省部级优秀QC成果18项;采用了29项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技术应用;形成施工工法31篇。

其中,两项技术开国内先河。

其一是在国内首次采用“永久吊索+接长吊索”长距离多次荡移架设钢箱梁办法解决荡移距离与角度限制问题,并减少对岸坡区域和长江水域的影响。

是不是很不好理解?其实就是吊着钢箱梁“甩秋千”,类似于电影《人猿泰山》中泰山牵引树藤荡移至另一根树藤一样,循环重复达到位置。此技术一次荡移的水平距离能达到32米,荡移的最重的一个钢箱梁超过了220吨。

(图为万州驸马长江大桥正吊装最后一节钢箱梁)其它涉及的技术不胜枚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万州驸马长江大桥技术论文集》,其中收录了52篇论文,涉及了山区大跨度悬索桥施工技术等方方面面。

驸马长江大桥的建造过程曾荣登央视《超级工程》栏目,万州也由此在全国火了一把。

还有就是“万州长江三桥”,又称“万州牌楼长江大桥”,其南岸主桥墩最大水深57米,属国内罕见的大型深水基础施工,水深位列中国内河桥梁当时第一。此桥的造型别居一格,融中国元素与欧美元素于一体,成为了万州的一大新景观。

(图为万州牌楼长江大桥)

万州的5座长江大桥,有4座是公路桥。万州人喜欢叫这4座公路桥为“万州长江一、二、三、四桥”,其中“二桥”和“三桥”主要用于连通万州在长江两岸的城区;“一桥”和“四桥”则是整个中国公路交通网络上的重要枢纽,当然也有连通万州在长江两岸城区的作用。

“二桥”虽然没有什么世界第一的名头,但却是最美的。

(图为万州长江二桥)剩下的那座是铁路桥,就是“万宜高铁”的跨江大桥。

(图为万宜铁路万州长江大桥,图中远处是万州长江一桥)

万宜铁路是国家“八横八纵”路网沿长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桥是万宜铁路连接达万铁路的重要跨江控制节点。其主孔桥型采用168.7+360+168.7m的单拱连续钢桁梁。

2006年4月30日,“国际在线”转发新华社消息《三峡库区首座铁路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消息称“该主跨长为360米的刚性拱柔性梁的钢桁拱桥,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铁路桥梁。”创当时的中国纪录,这个中国纪录也是世界纪录(该纪录于2018年被大瑞铁路怒江四线特大桥以490米的跨度打破)。

万州除了长江大桥,在苎溪河还有苎溪河的支流上,也新建了数不清的其它桥梁。在被炸掉的万安桥附近,新修的桥梁沿用原来万安桥的名字叫“万安大桥”,而在不远处沉入水底的的天生桥上面,也修有一座“栏河坝桥”。

(图为万安大桥和拦河坝桥)

(注:上图中靠右高的是万安大桥,左边与其平行的接近湖面的桥是拦河坝桥。穿过万安桥下面的不是桥而是环湖公路。这片水域不是长江而是苎溪河,它被取名“天仙湖”,用以纪念沉在水底的天仙(生)桥。)

万州还有一座最长的桥,长达近六公里,但它却不叫桥,而叫“龙溪大道”。它是顺着苎溪河的支流龙溪河在河床中打桩修建的;下面溪水潺潺,上面车水马龙。

(图为万州龙溪大道)

本来龙溪大道的设计是沿龙溪河岸伸延的,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无法推进。设计团队在详细测绘了龙溪河流域面积及水文地质资料后,果断拍板在龙溪河面顺河架桥修路,使其成为一条名符其实的“龙溪大道”。

万州城区因三峡大坝的建设而淹没搬迁重建,至今已经25个年头。这25年,万州这个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四线城市”,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人说它已经被建成了“内陆维多利亚港”,可以说,万州是中国速度、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

(图为如今被誉为“内陆维多利亚港”的万州)

当然,这不是句号。万州的第6座长江大桥——“新田长江大桥”马上就要开建,对于万州这座桥都之“都”,完全可以抱有新的期待……

参考资料:[1]重庆市万州区政府门户网站-走进万州[2]《钞票上的万州桥 洋人很熟悉》:新浪重庆2013年7月18日[3]《古盐道历史概述》[4]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王乐雨、李雯:《重庆桥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QKZX11[5]錢镛:《平江图碑》,《文物》1959年3月2日[6]许文刚:《“平江图”研究综述》,《江苏地方杂志》2015年10月10日(文中图片主要来自万州城市档案馆和《三峡都市报》相关新闻报道)

瞭望智库 文/易万成

原标题:涨知识丨中国这个“四线城市”,被称世界“桥都”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