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03-12 09:59:10 来源:新华社微信公号

    今天是植树节。

    40年来,这一节日通过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

    成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的义务植树活动,推动了我国造林绿化步伐。

    我国自古,便有在清明节前后种树的传统,古书《岁时百问》中有言。

    “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古人在清明节植树,不仅是因为这期间,阳光明媚、春雨飞洒。

    也是以种树的形式,抚慰人们心中对逝者的思念,象征着来年的希望。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他遍植柳树,堂前绿树成荫,“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享受杯子里甘醇的美酒,欣赏杯中柳条漂浮的倒影,乐哉乐哉。

    “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树的年轮,能镌刻时间的痕迹,看似静、其实也不静。

    树,经常被人们,赋予情感上的寄托,打下时间的醇厚烙印。

    种树,还有更多意义。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种树能够实实在在,改变我们周围的环境 ,为生活平添诗意和氧气。

    一亩树林,

    一年可吸收各类粉尘20至60吨,

    一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

    并释放49千克氧气。

    除了净化空气,

    树林还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降低噪音等功能。

    是地球生态最基本,

    最直接的屏障。

    今天,

    如果你不能亲手种下一棵小树,

    互联网也给你提供了可能。

    有不少年轻人,

    通过公交出行,

    手机支付、在线缴费等方式,

    减少碳排放量,

    种下一棵棵虚拟的“树”。

    还有超过数十万的网友为生态扶贫造林项目捐款超千万元。

    大地归春,种下的是绿色,更是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着力治理环境污染,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新理念,

    一个美丽的中国,

    正在向我们走来。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植树造林,是人和树之间的故事,更是人和人之间的故事。

    为了美丽的家园,

    有人把自己的生命,

    留在了那抹绿色里。

    昔日曾是枯叶败草、垒垒黄土,

    眼下却是群山披翠、碧波荡漾,

    云南省施甸县大亮山 ,

    因为有了杨善洲,

    而变成了真正的绿洲。

    杨善洲退休以后,

    主动放弃安享晚年的机会,

    义务植树造林,

    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

    并将价值不菲的林场,

    无偿捐赠给国家,

    直到去世的那天。

    照片上的他,

    温暖地笑着,

    目光慈祥又明亮。

    她叫刘芳,

    是一名盲人女教师,

    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中学,

    一教就是十年。

    从光明走向黑暗,

    却活出了前所未有的光彩。

    凭着超人的毅力,

    教书、写书、救助贫困儿童,

    工作得比很多正常人更出色,

    用一颗热诚的心,

    照亮了身边无数人,

    大家称她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

    也许一片绿荫,也许一种精神。

    原标题:今天咱们在过一个节日,你知道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