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力量·让烈士回家之江苏篇④丨哥哥宋振镛:“小萝卜头”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07-19 13:53:4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妈妈抱着一岁的弟弟离开我们的背影,当时弟弟还那么小,他在我们的怀抱里被轮流抱着,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是永生。”今天,在“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暨红岩精神江苏行活动现场,84岁的宋振镛说,这一幕告别的场景,让他一生难忘。

downLoad-20190719141119.jpg

△小萝卜头的哥哥宋振镛带来了父母和弟弟的故事

“父母和弟弟留给我的记忆太少了,在他们牺牲之后,我花了20多年时间去了解父母和弟弟的故事。然后,我开始走遍全国,将他们的故事分享给孩子们,一方面让他们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边用弟弟的故事告诉他们,拥有一个窗明几净、书声朗朗的学习环境,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

一生难忘妈妈抱着弟弟离开我的背影

“妈妈和弟弟离开我时,我才6岁。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妈妈带着弟弟去给被捕的爸爸送衣服,我们兄弟姐妹将他们从家里送到了村口,又从村口送出了一里多地。弟弟在我们怀里被轮流抱着,他那么小,只知道咯咯咯地对着我们笑。”

看着远方,84岁的宋振镛陷入了回忆。

“直到1947年,我们才再次得到父母和弟弟的消息。”宋振镛说,消息仅仅是爸爸寄来的一封信。

“爸爸在信里说,妈妈的身体很好,他和弟弟也很好,他们很想念我们。”

随后的两个月里,9封来自爸爸的书信,陆陆续续被送到了兄弟姐妹手中,“我们当时好想妈妈,就回信说,希望妈妈给我们写封信。可是,爸爸却说,妈妈因为拿笔重,没有办法给我们回信。”

宋振镛说,他们当时谁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妈妈身体没问题,却不能给他们写信。

两个月后,从妈妈唯一写来的,也是父母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中,宋振镛看出了不对劲,“妈妈写来的信上,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有时候写着写着,两排就变成了一排。她在信中只是告诉我们爸爸走了,她和弟弟也要走了。”

在父母和弟弟牺牲后,宋振镛才从华子良的口中知道,自己的妈妈,当时身体已经非常差,“她要靠人扶着抬着才能出门,她的眼睛已经几乎看不见了。妈妈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给我们写来了最后一封信。”

“我们和父母通信的时间,只有这两个月时间,随后又是音讯全无的日子。可是,就是这些书信里,父母没有一个字的悲伤和绝望,字里行间总是很乐观。”

小萝卜头外号得名是因为弟弟的“辣”

“很多人都误会说,弟弟‘小萝卜头’外号的来历,是因为他发育不良的身体,其实,这是弟弟被关押在贵州时被难友们叫响的。”

宋振镛说,被关押在贵州时,一名女特务很喜欢弟弟宋振中,为了让宋振中叫她一声阿姨,女特务掏出了包裹着花花绿绿糖纸的糖。

“从小就在看守所中长大的弟弟没有吃过糖,也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可是小小的他,面对这样巨大的诱惑,却坚定地摇头拒绝了。”

宋振镛说,当时被气急的女特务举起手想打弟弟,可是即便是这样,弟弟也昂着自己的头,坚决不肯叫出这声“阿姨”。

“事后,目睹这一切的难友们,纷纷朝弟弟竖起了大拇指,连连夸他,‘别看年纪小,还真有点萝卜头的辣味。’于是,‘小萝卜头’就从这时开始成为了难友们对他的爱称。”

另一件让宋振镛刻骨难忘的事,是父亲曾在来信中告诉他们,弟弟可以去读书了,“那个时候,我们都以为弟弟是和我们一样,背着书包去学堂读书,大家还很高兴,可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弟弟这个读书的机会,是难友们集体抗议争取而来的,所谓的读书,也是从一间牢房去到另一件牢房,给他讲课的,是同样被关押在看守所里的难友们。”

“我每次讲诉到这个情节,心里的难过总是抑制不住地涌出,弟弟短短的一生,究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度过的?在我们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他身上,怎么就变得如此之困难?可是,就算是这样艰苦的求学环境,对弟弟来说都是极度宝贵的,是他无比珍惜的快乐时光。”宋振镛说。

用6000多场报告会为孩子们铭刻初心

数十年来,宋振镛走遍全国,为孩子们带去了6000多场报告会,“如今我84岁了,可是我还是在继续,不为其它,只为让孩子们明白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让他们知道新中国诞生背后,多少先辈们为此付出了生命和鲜血,让他们珍惜如今幸福的求学生活。”

“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诉,能为孩子们从小就铭刻下初心。”这个初心是什么?宋振镛说,对牺牲的先烈们来说,是为人民带来一个幸福的新中国,这个大目标已经达成了,但是,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却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这就是应该被孩子们从小铭刻在心为祖国之富强而奋斗终身的初心所在。

“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骄娇二气’,所以弟弟的狱中故事就显得特别珍贵,因为弟弟用他的一生告诉了孩子们,就算求学之路布满艰辛,也要一步步踏实地走下去。”

宋振镛说,今年是父母和弟弟牺牲70周年,能够获邀在扬州再次为人们讲起父母和弟弟的故事,他感到很荣幸,“宣传父母的故事,也是我继承他们遗志的一种方式,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会坚持下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李晟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