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树独特的“半入暮春半入秋”景观。 上游新闻 记者 杨新宇 摄
老重庆城有黄桷街、黄桷居街,主城内还有黄桷坪、黄桷园、黄桷塆、黄桷堡……走出主城区,以黄桷命名的地方就更多了,每个区县都有,多的甚至有几十个。
重庆人对黄桷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地名为何多“黄桷”?黄桷树为何会有“半入暮春半入秋”的奇特景观?昨日,重庆地名研究专家李正权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进行了解读。
传说 黄桷树是榕树丫枝插出来的
相传以前四川重庆地区没有黄桷树。王家大山有个叫黄阁的穷书生一举成名,到福州当了知县。刚一到任就遇上了天旱,赤日炎炎似火烧,日子难过得很。
黄阁生性淡泊,平时喜欢栽花种草,他就劝人们在房前屋后种榕树,几年工夫,城里城外,处处有大树遮阴,三伏天也比以前好过了。因为到处可见榕树,福州就有了一个外号——“榕城”。当地人为了感谢黄阁,就把榕树改成“黄阁树”。不过按照当时的习惯,直呼姓名是很不尊敬的,何况人家黄阁还是“父母官”,于是就改为“黄葛树”,后来又写成了“黄桷树”。
这个黄阁是个清官,卸任之时,他啥都不要,只是叫人砍了好多榕树丫枝,说是要带回老家。一进三峡,凡是靠船的地方,他都叫人把丫枝插在岩石缝中。不几天,这些丫枝全部活过来了。一路上,黄阁到处插榕树丫枝,等走到老家时,树丫枝已经不多了。黄阁叫人把剩下的丫枝都分给左邻右舍,自家门前只插了一根。
多年之后,大树如伞,一到晴天,人们都喜欢到树下歇凉,一歇凉就会提起黄阁的善举。后来,人们干脆把黄阁老家周围叫做“黄桷坪”。
地名 以“黄桷”为名的地方很多
关于黄桷坪地名,李正权认为,九龙坡是长江冲刷而成,黄桷坪却是台地。台地的边缘往往是岩石,岩石上只有黄桷树能够生长。正因为黄桷树多,所以取名黄桷坪。
到处都有黄桷树,所以重庆以“黄桷”命名的地方也就多。在李正权看来,黄桷树主要还是被作为地标。
比如南岸的黄桷垭。当年,从重庆城去贵州,从储奇门过河,从海棠溪爬山到黄桷垭,然后经老厂、三百梯、鹿角、界石等地到綦江。黄桷垭地处这条南大道的要冲,于是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了场镇,取名崇文乡。
那么,崇文乡怎么变成了黄桷垭?李正权介绍,黄桷垭的山路上有很多黄桷树,特别是那垭口处的几株黄桷树高大古老,树荫遮天蔽日,人们往往只知黄桷垭,而不知崇文乡。
此外,还有黄桷园(一在江北区渝澳大道,一在沙坪坝区石小路)、黄桷街(在北碚区东阳镇)、黄桷堡(在长寿区城里)等。李正权说,如果是在乡下,以黄桷来取名的就更多了,各个区县几乎都有。
古籍 “黄桷”故事古来有之
“黄桷”故事古来有之。比如,黄桷晚渡就是古巴渝十二景之一。
长江大桥下游不远处,南岸一侧就是黄桷渡。李正权说,这里也有黄桷树。郦道元就在《水经·江水注》中提到了黄桷渡。李正权说,在海棠溪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重庆人去南岸,都要从南纪门过河走黄桷渡。站在那黄桷树下远眺,长江滚滚而来,夕阳照在那宽阔的江面上,宛如游龙,那景色之美也够人想象了。如今,黄桷渡成了南滨路的一段,没有了黄桷树,也没有了渡口。
《水经·江水注》:“江水迳阳关,又东右迳黄葛峡,又右迳明月峡。”指的就是铜锣峡。“重庆还有一个黄桷峡,知道的人可能就少了。”李正权说,沿长江东去30里,迎面一座大山挡住去路,江水拐一个90度的弯,再拐一个90度的弯,才从那大山缝隙中钻过去。那大山就是铁山坪,那缝隙就是铜锣峡。
李正权说,铜锣峡中有很多枝繁叶茂、树大根深的黄桷树,因而又被称为黄桷峡。
重庆的市树黄桷树,或长在老巷子的岔路口,或长在石墙的岩缝里,各株自有落叶季、半入暮春半入秋,承载了多少乡愁和记忆。
黄葛树又称黄桷树,前者是《中国植物志》学名,后者是重庆人俗称。
北魏《水经注》载:江水又东经黄桷峡(铜锣峡)。宋《图经》云:涂山之足,有黄桷树,其下有黄桷渡。
《水经·江水注》:“江水迳阳关,又东右迳黄葛峡,又右迳明月峡。”
黄桷树之所以为市民接受而成为重庆的市树,那是因为每一棵黄桷树的根,都连接着每一个重庆人的神经。
解读
为何是“半入暮春半入秋”?
每年的暮春至初夏时节,山城的黄桷树开始落叶。街头巷尾铺满了金黄的叶子,恍惚间,像是回到了秋天。而树枝之上还有绿叶,因此让人感觉“半入暮春半入秋”。
黄桷树为何会有“半入暮春半入秋”这样的奇特景观?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院长先旭东介绍,一边落叶,一边发新叶,是黄桷树的特点。这是因为黄桷树换叶周期短,而且每株换叶的时间不统一。别的树种是秋天落叶,春天长新芽,黄桷树换叶的间隔却很短,几天就换了黄叶,同时发出新芽。半树落叶半树新芽,因此黄桷树也属于“常绿树种”。正是“各株自有落叶季”的特点,有了“半入暮春半入秋”的奇特景观。
先旭东说,黄桷树多见于江边的道旁,为良好的遮荫树。树冠广展,板根延伸至数10米处;支柱根形成的树干,胸径达3-5米。黄葛树又称黄桷树,前者是《中国植物志》学名,后者是重庆人俗称。
重庆温暖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黄桷树生长,其抗干旱、抗热能力强,水边、悬崖等地皆能生长。游客若想欣赏黄桷树之美,推荐景区、广场、街巷等地。南山一棵树观景平台的“一棵树”也是黄桷树,这里是观景纳凉的不错选择。广场方面如人民广场等,黄桷树比较粗壮,也是拍照合影的好地方。
重庆街巷中的黄桷树也是一大亮点。比如中山四路、黄桷古道、上清寺新都巷等地的黄桷树很有特点,长在岩缝中的、崖边的树根就像是艺术品。
提议
建议评选最美黄桷树观赏地
南山黄桷桠街道两边的黄桷树形成的林荫大道十分壮观。
李正权认为,黄桷树大有文章可以做。
有黄桷古树的地方大多有故事,比如黄桷古道。这是重庆城通往綦江及贵州等地的正南道的排头一段。李正权说,重庆城当年通成都的成渝大道如今已没有了踪影,通万县的渝万大道沿江北长江岸边还有—段尚存,而这正南道基本上还保持完好,值得保护和开发。
黄桷古道起于海棠溪桥头(如今已毁),沿海棠溪正街经丁家嘴上茶亭,到黄桷垭止,清—色的石板路,沿途多黄桷树,路两侧尚存不少明清建筑风格的木结构穿斗民居。当年这黄桷古道不仅是商贾云集之处,更是人们春游南山的主要通道。
李正权建议,重庆可以以发现黄桷树之美,来评选“十大最美黄桷树”,进一步挖掘地域、地名文化内涵,为市民留住乡愁,让游客读懂重庆。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陈翔 摄影 杨新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