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禄
时隔近50年,73岁的陈永禄再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说,“村里来了个游书记,他带动大家喽实(全力)为村民服务,感染、感动了我。”
陈永禄是重庆市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2组的村民,当过兵,做过村里的抄表员,是四个儿女的父亲。今年,他和女儿陈容一起通过入党申请,成为艳山红村党支部的一名预备党员。
△游四海
他口中的“游书记”是艳山红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游四海,2017年12月底来到艳山红村。游四海影响了陈永禄,也在悄悄改变着艳山红村,2017年前的十年中,村里总共发展了四个共产党员,而这两年,村支部却一下收到了21份入党申请书。
半个多世纪以前,艳山红村先后出过10个劳模,是全国闻名的“劳模村”,然而到2017年,它却成为了“烂泥坝”贫困村。21份入党申请书,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帮艳山红村唤醒了“劳模村”的初心。
一个人:
73岁的预备党员,要全力为村民服务
虽然年届七旬,陈永禄依然活力十足,如果不是帽子没遮住的白发和皱纹,怎么也不会相信他已经73岁。他是艳山红村年纪最大的预备党员,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他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
陈永禄家堂屋的墙上,挂着他当兵时的照片,他曾在解放军某部当步兵,服役3年。退伍后,他回到村里,负责抄电表,还义务给村民当电工,曾申请入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并未入党。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四个儿女渐渐长大、成家,他也步入了花甲之年。同时,艳山红村也逐渐模糊了半个世纪以前“劳模村”的形象,还一度被蔑称为“烂泥坝”。
2017年底,一个戴着眼镜、有些微胖的“年轻人”走进了艳山红村,也走进了陈永禄的视野。这个“年轻人”就是游四海,时年48岁,来自武隆区总工会,按组织安排,进村担任第一书记。
第一次见面,陈永禄就感觉这位游书记不一般,喜欢跟他聊天,只要有空就会到陈永禄家坐一下。聊天的内容很广,各种事情都聊,两人聊天的主题就一个: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道理”。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两人的讨论仍在继续,“正确的道理”也许有很多,陈永禄看来,“喽实(全力)为村民服务”怎么也算是一个。在接受采访时,他的左脸还挂着伤,是前几天义务烧电焊时留下的。
烧电焊、修路、清扫路面、当电工……陈永禄掰着手指头,说起了自己给村民义务服务的内容。他说,之所以这么做,也是看到这两年村里风气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村民这样“喽实”地为村里做好事、做实事。
一群人:
一个村的志愿服务队,给力!
△艳山红村村规民约
“陈永禄是我们村的‘活雷锋’,也是艳山红村一群人从事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
艳山红村第一书记游四海介绍,陈永禄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忙乎,在村里被传为美谈。但是,艳山红村,有很多个“陈永禄”。他们散布在艳山红村党员先锋模范队、职工志愿服务队、红十字会服务队和巾帼服务队中。
80后村民石体艳就是其中一员,她曾是外出务工大军之中的一员。石体艳说,曾经她对老家的记忆就一个字:穷。缺吃少喝,“像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有时候还吃不饱。”
和其他人一样,石体艳很早就外出打工。经过多年发展,她在浙江开了一家手机店,开始了创业之路。对于老家的情况,她只能从电话里,从哥哥及家人的讲述中得知。
“游书记”来了艳山红村以后,哥哥石体箭觉得村里的变化很大,就打电话给她,希望她回来发展,还提出一起搞个产业。“在外面,是能稍微多挣点钱,但是回来,却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石体艳回家后,被村里的变化吸引,最终决定留下来。
从乌江边到山顶,艳山红村落差近千米,空巢老人不便下山出村,石体艳带着服务队就每月定期两次为留守老人理发、修剪指甲和打扫卫生,常常感动得他们老泪纵横。
这些,只是艳山红村众多公益活动的一项。目前,艳山红全村有3人取得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证书,19人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有9位村民签订了捐赠器官、眼角膜协议。
不仅如此,他们还争取到武隆区红十字会服务外包培训项目,带领取得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格证书的队员,外出讲课培训,收入作为村集体资金。村民笑称,这是一支“能挣钱的志愿服务队”,更是一支“撤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一个支部:
聚拢人心抓党建,收到21份入党申请
△艳山红村与其他支部搞联建活动
陈永禄提交了一份入党申请,要“喽实为村民服务”,他的女儿陈容不甘落后,也在尽力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奔走,也在今年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石体箭、石体艳兄妹是村里的积极分子,无论大事、小事,都冲在前面,他们的入党申请,也获得了党组织的批准。
两年多以来,这样的入党申请,艳山红村收到了21份。不要小看这一数据,与之相对的是:2017年前的十年中,村里总共只发展了4名共产党员。
武隆区羊角镇党委书记杨涌认为,这离不开艳山红村第一书记游四海。“对于艳山红村而言,不仅仅是缺点子、缺项目、缺资金,更缺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致富的好支部和支部带头人。”
杨涌认为,建设一支坚强有力,永跟党走的优秀党支部,选好支部书记,把党的惠民、强民、富民政策坚强有力地贯彻到乡村,这是促进贫困村脱贫的重要基础,也是艳山红村脱贫攻坚效果好的根本所在。
2017年12月底,游四海到艳山红村任第一书记。两年任期满后,他又主动申请留下,希望能为艳山红村继续服务。
游四海为艳山红村做的,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50多岁的聋哑人黄继伟独自一人生活,游四海视他为亲人,经常带着柴米油盐去看他,有自闭倾向的黄继伟,以前见到陌生人就躲,如今一看到游四海就会大老远地跑去“哇哇”打招呼。
48岁的村民黄明文,前几年妻子生病,孩子上学,家庭陷入贫困。“别家孩子有新衣穿,我家孩子穿的是旧衣裳;别的孩子上学乘车,我家孩子只有走路;别的孩子吃肉,我家孩子吃素。”
考虑到黄明文的实际情况,村里便安排他做公益岗,负责村里环境卫生,每月有1400元固定收入,孩子的上学费用则由村集体经济兜底。在各方力量帮扶下,黄明文靠养猪、打工等方式增加收入,他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义务为村里修路出力。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逐渐脱贫致富。”为此,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村里的公共设施需要完善,游四海带头捐款1.5万元,村民自发捐资25万元,用于统一购置路灯、修缮维护公路、绿化美化庭院。
产业要发展,他带领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社,自己出资4万元,村支书、村主任各出3万元,凑足1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打消了群众顾虑,引导群众积极投资入股集体经济。
渐渐地,村里也发生着变化,一个个让人感动的故事,感染着更多的人。
2018年7月6日,特大暴雨来袭,导致泥石流灾害,村内道路交通被阻。村里那口13亩的山坪塘,面临决堤。党员干部把住在下游的留守老人、孩子背到村委会;村干部轮流值守,几天几夜下来,他们两眼都熬得通红。
村民们看在眼里,悄悄打电话将此事告诉在外打工的亲人,令他们十分感动。雨停后村里部分路段塌方,村干部试着在微信群里发消息:“村里受灾了,大家能帮忙的回来帮帮忙。”竟是一呼百应,在重庆主城、涪陵、武隆城区等地务工的村民们纷纷赶回来,有的还开着自家的挖掘机,短短两天内便修复完所有受阻受损道路、堰渠和农田。
在外务工村民,看到家里的老人孩子有人照顾,都非常感动。大家对家乡的事情都愿意积极参与,对家乡发展愿意付出一份力量。很多人像石体艳一样,选择了返乡创业,提交入党申请的21人中,返乡青年、产业带头人占多半。
一个村:
昔日“纤夫村”如今“网红村”,艳山红村“红”了
艳山红村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羊角镇西北部,幅员10.98平方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492户1715人。这里濒临乌江,曾有“纤夫村”之称,也曾因为在石头缝里造田储水、出过10个劳模被称为“劳模村”。
而今,艳山红村的面貌 焕然一新,艳山红村“红”了,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发展集体经济后,艳山红村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利用农闲打工,种地务工两不误,363户村民入股了集体经济,效益越好分红越多;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集体经济的主人。
土地流转金+打工薪金+分红股金,村民们的钱袋子慢慢鼓起来,全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底不足5000元到2018年底实现人均年收入11800元。
目前,村民已入股集体经济1130股,股金达56.5万元。村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泉水鱼、窖藏酒等十大产业,每年实现集体收入30多万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张旭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