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珍档丨萧军的重庆岁月:两个月写出两个话剧 从这里奔赴延安
01-04 17:13:08 来源:今日重庆号

1940年5月,从重庆去延安后的萧军夫妇和女儿

今日重庆号消息,有“鲁门弟子”之称的著名作家萧军,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一部抗日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敲开了中国文坛的大门。

1938年7月,他偕新婚妻子王德芬到成都生活了一年多。其间,担任成都《新民报》副刊主编,同时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针贬时弊、鼓吹抗战的杂文,其尖锐犀利的文风,颇有鲁迅遗风。他还经常到各大学和群众集会上作抗日救亡演讲,创办文艺补习夜校,开设专售进步书籍的“跋涉书店”,培养和聚集左翼文学力量。

萧军的种种言行,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被列入暗杀的黑名单中。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地下党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要他赶快离开成都,左翼作家沙汀也叮嘱他尽快离蓉。

1940年3月7日,萧军以“游山玩水”为名,只身前往峨眉山,然后从嘉定(今乐山)走水路赴重庆。

与老友胡风重逢

1940年3月27日下午,风尘仆仆的萧军终于登上重庆望龙门码头。巍峨的山城,繁华的都市,令疲惫的萧军为之一振。他匆忙探访了几位文朋诗友后,晚上便来到位于两路口的胡风家,老友重逢,格外亲热。

早在上海时,他们就是冲锋陷阵的左联战士。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们又在武汉并肩从事救亡运动。自武汉分手后不觉两年过去了,他们有说不完的离情别绪,两人促膝谈心至深夜。胡风在回忆录中谈到了他们相处的情况:

3月底,萧军从成都来,有时住在我这里,谈到很晚才睡……我们一起谈到一些过去的情况,又谈到他的作品。他写作倒很勤奋,不过出版有困难,我曾为他在《七月》上登过一则启事,希望有人帮他出版,但没有找到这种出版家。这次,我陪他去生活书店,他们似乎也没有意思接受,只好另找机会了。我又陪他去50号(曾家岩50号)找到凯丰部长,萧军提出愿去延安,凯丰部长表示得很热情,答应一定想办法找便车送他们去。

萧军决定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后,便去信催促妻子王德芬及早来渝。他在信中写道:

决定买飞机票坐飞机来……务先来电报,我们好到飞机场去接……即使接到电报我不在家,罗烽也会直接去接你的。万一错了日期,你就直接到孔罗荪家(上南区马路194号附1号)暂住。他和他太太周玉屏全是熟人……

雕塑家刘开渠夫妇为王德芬赴渝帮了大忙,不仅借给路费,还帮她买机票,又和王德芬的哥哥一道把她们母女送上飞机。4月中旬的一天,王德芬抱着七个月大的女儿萧歌,走出停在珊瑚坝的飞机。萧军早在机场望眼欲穿。他把她们带到上南区马路孔罗荪家,稍事休息后,便过江去罗烽家暂住。

在南温泉勤奋写作

萧军到重庆的第二天,就去南岸探视了一同在哈尔滨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的作家罗烽、白朗夫妇。在王德芬母女没来重庆的这段时间,萧军“常常是一天住江这里,一天住江那面”。“江这里”指的是两路口胡风家,“江那面”是指南岸罗烽家。

罗烽家住房狭窄,萧军夫妇只能挤在一张小铁床上睡觉,翻身都困难;他们为萧歌热奶、煮食也极为不便。为此,萧军来到临江门横街33号,找到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总务部主任老舍,向其求援。因“文协”在南温泉有一间空着的小平房,为人厚道的老舍建议他们搬去居住。萧军曾写道:“1940年夏季间,我家曾在重庆南温泉当时‘文抗总会’租用的几间‘防空棚’里住过,后来M君(作家张梅林)的家属也搬去了,我们成了邻居。M君当时在‘文抗’当秘书。”

萧军说的“防空棚”,其实是当时重庆典型的“国难房”,即川东农村常见的茅屋。这里共有十间相连的茅屋,“文协”从房东那里租来四间,作家草明、欧阳山、白薇等住了三间。

茅屋坐落在南温泉桃子沟,面对建文峰,背靠仙女峰。屋前有一条干涸的小溪,暴雨季节,滚滚山洪从房前奔流直下,注入距此不远的花溪河。小溪上架有一座简易木桥,木桥一头连着茅屋的走廊,一头连着通往南温泉镇的石板路。茅屋附近还有一幢瓦房,张恨水一家住在那里。

虽说是一间简陋的茅屋,但萧军一家总算有了栖身之所。他还在室内作了一番布置,甚至把1937年夏和萧红在上海共同生活时,萧红画的一幅速写,题名为“写作时的背影”,贴在了泥墙上。张梅林串门时,看到这幅素描,便想起了他和萧军、萧红在青岛时的难忘岁月。

南温泉山清水秀,风景绮丽。这里少了城市的喧嚣和敌机的侵扰,萧军便静下心来创作。在南温泉期间,他撰写了一部多视角反映抗战生活的话剧《恩仇以外》;另外一部话剧《幸福之家》,则被列入宋之的主编的“戏剧创作丛书之二”,在重庆出版。

萧军在重庆参加过文艺界的集会,也参加过八路军办事处举办的活动,有时他也邀请三朋四友到家一叙。胡风回忆说:

他带我去南岸看望他的新夫人和女儿。夫人是一位还未脱学生气的青年主妇,怀里抱着孩子。萧军很得意地向我介绍,我当然表示高兴,还夸奖了孩子几句,也开了一句脱口而出的玩笑话,要她多管着点萧军。大家哈哈一笑。出门后我很严肃地向萧军说:“到那儿(指延安)你可不能像在上海一样啊,尤其是不能做出伤害你年青妻子的事。”萧军说:“你放心,我们是经过了考验的。我不会伤害她,我将尽力保护她。你尽管放心好了。”

离开重庆赴延安

在重庆期间,萧军在曾家岩50号与董必武、林伯渠、邓颖超等负责同志交谈时,表明了希望早日离开国统区,投奔延安的心愿。董必武等表示欢迎和支持,让他听候通知。

1940年5月下旬,八路军办事处通知他将于近日启程赴延安。恰巧这时,萧军的老友、东北作家舒群也要去延安,他们正好一路同行。5月25日,萧军一家离开南温泉来到重庆,暂住“东北救亡总会”宿舍。总会负责人于毅夫根据指示,为他们联系到一位杨先生的卡车。同行的除了萧军一家、舒群外,还有一些不相识的人,共计20余人。5月底的一天早晨,他们乘车从重庆出发,往北直奔宝鸡,然后转道西安去延安。

萧军在重庆仅仅生活了两个月,在他坎坷人生旅途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烽火岁月中的山城却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里,不仅留下了他匆匆的足迹,也是他奔赴延安的出发点。

原标题:萧军从重庆奔赴延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