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铜街,曾是与纽约、伦敦比肩的世界第三大金融街,昔日的富人区,保留着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
打铜街辉煌时,街道两旁铜器店不下百家,昼夜可闻打铜声,因而这条小巷便被老重庆人称为“打铜街”。
接通了上半城与下半城,可直达码头。
为何金融机构旧址都聚集在这一带?
70多年前,这一带曾经享誉海内外——抗战时,这里是中国金融界大亨叱咤风云之地,曾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国民政府经济部旧址也在这一带,当年各大银行、钱庄都围绕着国民政府经济部兴建。
这些银行建筑旧址在今天看来仍然磅礴大气,每栋建筑都有不平凡的历史和过往,从打铜街路过,一根罗马柱、一扇雕花的门窗足以让你驻足惊叹。
磅礴大气的聚兴诚银行旧址
作为西南地区金融业巨头的聚兴诚银行有“无聚不成行”之说。是川帮较大的商业银行中,唯一无军政背景的民族资本银行。
聚兴诚银行旧址建成于1917年。共6层,坐西向东,设计对称,地上为四层砖木结构办公大楼。
地下为金库和库房,高空俯瞰呈工字形。“凹”字型的建筑平面布局,主楼正立面呈弧形,而左右裙楼呈“回”字形。
这是日本留学归来的工程师余子杰仿照日本三井银行样式设计,是近代中国中西合璧式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在重庆地区的代表。
在现场看到,虽历经百年,修缮后的聚兴诚银行旧址外墙以黄色为主,从侧面看,西式立柱、拱形门窗做工细美,造形大方。
位于打铜街的川康商业银行旧址
一房矗立打铜街,
六柱峥嵘耍大牌。
风格效尤巴洛克,
沧桑难掩貌颜佳。
——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旧址(押平水韵九佳)
川康商业银行旧址最主要的业绩不是金融业,而是对故宫文物的保护。
建于1934年,属典型的仿巴洛克建筑风格,是重庆市首个发现其主体结构为铜结构的历史建筑。
九一八事变后,故宫10万多箱近60万件文物分批迁往南京保存,七七事变后又分3路转移,其中一路辗转至重庆,约9000余箱,是3路文物中数量最大的一批。
在日机狂轰滥炸下,珍贵文物依旧安然无恙。
1938年,重庆城区遭受日机狂轰滥炸,成为一片火海,但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岿然不动,一直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正面6根高大的罗马柱,气势巍峨挺拔。该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当年戒备深严的川康银行,成为了如今的邮局,经历了70多年风雨的洗礼,这栋老建筑依然屹立于打铜街上,依旧厚重。
位于打铜街的交通银行旧址
位于打铜街14号的民国交通银行旧址,今天仍能看见典型仿古希腊爱奥尼式柱以及柱础考究装饰纹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银行总行迁至重庆,交通银行购买四川商业银行大楼作为交通银行重庆分行直至抗日战争胜利。
交通银行旧址位于东侧,亦是坐北朝南。
正面看是五层,面阔有二十余米。正面装饰豪华,廊柱及外墙皆有考究的装饰纹样,一楼全部为拱券式门窗,建筑仿巴洛克式风格,内外装饰比较华丽。
典型的欧式风格的大楼,建筑给人的感觉富丽堂皇、豪华气派之感。现为建设银行的办公场所。
位于打铜街的四川美丰银行旧址
打铜街上的美丰银行,不仅是重庆的经济标杆,更是这座城市的守护神。
在上世纪40年代,山城解放之前,发生了一场几乎要将整个重庆吞噬的火灾,下城30多条街道都化为灰烬。正当大火渐渐从下城往上城蔓延时,被美丰银行大楼及对面的川盐大厦两座高大的钢筋水泥建筑拦了下来,保住了上城。
所以又被当时的重庆人视为“上城的保护神”。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美丰银行是除了央行以外,唯一一家拥有自主货币发行权的银行。
当年的山城,乃至全国都使用美丰银行的货币,甚至至今,美丰币都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美丰银行的大楼是当年重庆最气派的大楼之一,十分的恢弘气派。
毕竟,这条金融街在战时可是决定着整个中国的生产、物资分配、以及货币价值。美丰银行其中价值,可见一斑,不仅见证了重庆金融的辉煌盛景,也走过了中国最黑暗沧桑岁月。
虽然,曾经重庆银行业的象征没落了,但是美丰银行的旧址依然华丽的保留在山城街道上,见证着世事变迁。
这一栋栋华丽的银行大楼,不仅是曾经的经济中心,金融骄傲,更是新中国发展史上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
如今,重庆城内渝中区打铜街几家银行旧址仍存,有些仍在服役继续书写着历史。八十多年风雨飘零,旧建筑的门前还会人来人往。
但若不是黑色大理石上醒目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子。
谁又会停下匆匆的脚步驻足?
谁又能回忆起它的前世传奇?
原标题:此刻,重新认识,打铜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