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高校更名热度不减 不改名就没有学生报名?
05-21 10:16:33 来源:网易新闻

6月起,全国各地高考考生将陆续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一些学校的新校名估计又得让家长和考生反复琢磨。校名作为一所学校长久的文化符号,往往包含着厚重的历史内涵,更承载着教育先辈们的教育梦想。高校缘何热衷更名?更名的背后是什么?

高校更名热度不减 不改名就没有学生报名?

高校更名热度不减

高校改名近年来方兴未艾,尽管社会上对此多有诟病,并有高校因更名引发风波,但高校更名依然热度不减。

今年年初,教育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的公示”,46所高校入选该份名单,其中包括21所“新设本科学校”、16所“更名大学”、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和3所“同层次更名”的学校。

在2017年的名单中,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医学院”申请更名为“齐鲁医科大学”的消息,引起了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校友们的疑虑,并由此展开了一场“齐鲁”之争。而在之前的2015年4月,“泸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的消息则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校友的反对。长达半年的校名之争后,2016年1月,“四川医科大学”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高校更名不是新鲜事。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至2015年间,我国有近200所高校更换了校名,其中2012年正式批准的有30所,2013年共有51所,2014年共有36所,2015年共有72所。

不升格,不改名,就没有学生报名?

广东警官学院总务处罗荣华告诉半月谈记者,高校改名一般存在四种情况:一是升格,职业学院改为学院、学院改为大学或者专科改本科;二是一些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分离更名;三是一些高校为了摆脱某些传统行业形象改名,如将钢铁改为科技;四是扩大地域,比如原本由某城市命名的大学改为省字开头或者省字头改为方位命名等。

“因转设或者经学校师生充分论证进行的更名,无可厚非。”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但更多学校更名有追名逐利的成分,一些学校希望通过更名来提高身价、地位、层次等,更名的背后,有很大程度的功利考量。

“一些学校可能暂时不具备物质条件、环境条件以及住宿条件,但也要想尽办法把名气提升起来。”辽宁一位大学副教授说,提升名气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改名,把学院改成大学,把职业技术学校改成学院,那么层次就不一样了,招的人也不一样了。

“高校生源竞争激烈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不往上升格,不改名,没有学生报名。”该副教授认为,现在高校生源越来越少,竞争呈白热化状态,对于主要靠学生交学费,国家按学生数给补助的非部属高校而言,如果没有生源,学校怎么生存、发展?

练好内功是根本

一所高水平的大学,需要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过硬的教学能力与科学的管理机制。改了名的高校,办学水平也应有相应的提升,应避免“只要面子不要里子”。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有些高校改名后,名不副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一方面,教育部应出台大学更名的指导意见,大学前面的定语,要体现出学科特色;另一方面,针对部分高校更名后名不副实的情况,应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发展机制,控制无序竞争,打造公平公正的招生环境。

东北某大学副教授表示,地方教育部门在资源分配上,除了强化支持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外,还应对后发展的学校有一定的支持计划,让他们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重点,培养国家急需的人才。在考核上,可以探索对不同层次、类别高校实行不同的考核指标,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核定、计划安排、经费投入等决策的重要依据,逐步实现高等学校财政拨款从“投入型”向“绩效型”转变。通过对高等学校进行重新布局和学科专业优化,改变同质化发展倾向。

部分专家还认为,学校是培养学生成材的地方,学校不应本末倒置,要将精力放在固本上。“学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身发展上,从内涵建设入手,打造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自身发展模式。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靠自身实力争取一席之地。”刘俊海说。

“名字的背后有其特指的内涵。”暨南大学一名副教授表示,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早已和学校的历史、传承文化、办学特色等融合在一起,是长期积淀的结果。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