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棒棒军公司一路走来的20年历程,刘晓萧十分感慨。
“棒棒……”
“来咯……”
对于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来说,即使是在纸面上看到这几个字,也一定会在脑海中响起一个音调起伏、韵味悠长的声音。一声棒棒,仿佛能喊出20多年前山城棒棒军在重庆码头上的魂魄。
刘晓萧便曾经是山城百万棒棒军的一员。
时代变迁,肩扛一米长的扁担,手拿青色尼龙绳的棒棒们已淡出我们的视线。但金丝眼镜、西装傍身的刘晓萧,却带着他的棒棒军公司,把老本行干得风生水起。
“靠力气吃饭,不丢人!”
△公司成立之初,刘晓萧(左一)和棒棒们一起忙碌在搬运现场。
5月18日下午2点,经纬大道源中源酒店露天茶桌中,“重庆棒棒军(集团)服务有限公司”20周年答谢会的红色横幅格外显眼。40多名统一身着红衣的员工,在答谢会上玩得兴致正高。
刘晓萧没那么清闲,来往招呼着陆续到场的客人。这些客人,都是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和恩人。
熟悉的朋友,不同的故事,以及摆不完的龙门阵,似乎让他回到了20多年前解放碑的背街小巷中。几句简单的寒暄,他打开了话匣子。
刘晓萧来重庆完全是个意外。上世纪90年代初,进城务工代替了守着一亩三分地看天吃饭,成为农村青年的主流,自贡市富顺县农民刘晓萧也不例外。但与身边很多进城下力的人不同,刘晓萧曾通过自考取得原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他的初衷是要到城里圆一个文学梦。1992年春节,他托人担保从镇政府借到200多元路费,毅然走出老家。最初的目的地是广州,但他似乎低估了上世纪90年代春运的火爆。从四川借道重庆后,刘晓萧排了整整3天的队,却始终未能买到开往广州的火车票。身上的路费,已所剩无几。
“到不了广州了。”刘晓萧说,他想到有一位表哥正在重庆一家工厂打工,走投无路的他只能在重庆住下。
表哥的宿舍在渝中区七星岗,仅能让刘晓萧暂住几天,他需要自谋生路。那时,七星岗住宅多,居民多,有农夫用扁担挑着小菜当街售卖,刘晓萧摸了摸口袋,还剩12元,正好能做这样的买卖。
于是,他和附近菜农套近乎,弄清进货渠道,准备大干一场。为了不错过进货时机,他晚上悄悄在一辆运菜的货车货箱中睡了一夜,一大早便搭着顺风车到了农贸市场。用身上的钱买了一挑芹菜,乐滋滋地挑回七星岗当起菜贩子。
“每天几元钱收入,除了吃饭住宿,一点剩的都没有。”刘晓萧的菜贩生涯只有一年,1992年年底,因为卖菜时与人发生纠纷,瘦小的刘晓萧带着唯一的扁担逃了。他说,惹不起,躲得起。这时,他的口袋里只有10元钱。
“不要卖菜了,来当棒棒嘛。你有扁担,买两根索索(绳子)就可以开工了。”再次面临身无分文窘境,刘晓萧得到了几个棒棒老乡的指点。他心一横,用几角钱买了两根粗尼龙绳,系在扁担两头,站到了街边。
“靠力气吃饭,不丢人!”刘晓萧对自己说。
“我也许是最差劲的棒棒之一”
△刘晓萧与员工交谈。
满是泥灰的青色劳动布外套,配上一双解放鞋,皱纹满脸、精瘦身材……如果按照棒棒的经典形象来衡量,刘晓萧并不合格——高度近视加上严重的眼疾,让原本就瘦弱的他更添了一份病恹恹的气质。
“我也许是最差劲的棒棒之一。”刘晓萧回忆中的棒棒生涯,充满苦涩。
那时的棒棒来生意时,顾主通常连个像样的称呼都不会给,棒棒、挑挑、农民……随意喊,读过书的刘晓萧似乎听得出其中的话外音。
有一次,刘晓萧和另一个棒棒接到从七星岗挑家具到桂花园的活儿。说好一个人给2元报酬,结果到了目的地,顾主却要求他们把东西挑上7楼。
上7楼太恼火了,能不能加点钱?刘晓萧试探性地询问,换来的是顾主的威胁,不挑上楼就不给钱。为了2元工钱,他硬是咬着牙把家具搬上了楼。
“吃不下苦就过不下去。”刘晓萧告诉记者,那时顾主一看他的身板,经常转头就走,瞬间被其他人抢走生意。一年多时间里,他吃了上顿没下顿,连房租都交不起。
他还记得,有一次实在交不出房租,大半夜偷偷把被子从窗户丢出来,跳窗逃走,“很难堪,也很无奈。”
“放到今天,我也算是网红”
△1998年5月18日,棒棒军公司成立,刘晓萧在接受媒体采访。
“刘晓萧的文章又上报了!”
“不得了,看不出来还是个才子。”
……
1994年4月的一天,重庆晚报副刊刊登了刘晓萧一篇描写棒棒生活的散文。几天后,他又在重庆晚报副刊发表了两首诗歌。
几篇文章刊发后,得知作者竟是一个棒棒,立刻在重庆引起不小的反响。不少读者打电话到重庆晚报打听他的联系方式,还有人给他寄钱寄物,甚至有单位直接给他发出聘用邀请。
身边出了“作家”的消息,很快也在七星岗附近的棒棒圈子传了个遍。但刘晓萧知道,报纸上这短短几篇文章,有多么来之不易。
“我走的每一步,似乎都有贵人相助,她是第一个。”刘晓萧口中的她姓童,1994年,她是一家音响公司负责人。刘晓萧偶然接了她所在公司的搬运工作,闲聊时,他说起了自己的文学梦。
令刘晓萧意外的是,童女士竟被他打动,当即就给公司领导说明了情况,希望帮他安排一份工作。“当时以为她开玩笑。”刘晓萧说,第二天,他真的被这家公司录取,成了库管员。
由于这里多是女工,童女士还特意在仓库旁边专门安排了一个房间让他住下。
“有了住处,我才有条件写文章。”似乎幸运和梦想都会眷顾有准备的人,就在这个仓库旁边的小屋中,刘晓萧写出了自己第一篇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因为棒棒特殊身份的反差,让他名声大噪。
“那时候互联网不发达,放到今天,我也算是网红。”刘晓萧说,有点小名气后,让他信心倍增,1994年至1998间,他进过企业,当过保安,期间一直坚持写作,陆续在重庆晚报等市级报刊发表近百篇散文和诗歌。
“这个时候,我遇到了‘中国好房东’。”刘晓萧说,报纸上的豆腐块,并未改变他的经济状况,随后几年,他一直租住在渝中区枇杷山附近的一处房子里。
18日那天,房东张小中夫妇也被邀请到了周年庆答谢会现场。刘晓萧说,那时出租屋里住了近10个棒棒,但张小中夫妇唯独对他特别关照。张小中自己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只要吃好的,都会算上刘晓萧一份。张小中还特意给他买了台灯,特许他晚上可以不熄灯,随时写作。
“觉得他不容易,就想帮他一把。”张小中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那时刘晓萧每天只吃一个烧饼,喝一点凉水,但每晚坚持写作,他们夫妻都被这个弟娃儿的精神所打动,只想给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张小中夫妇对刘晓萧的关照,实际上也得到了回报。那时,张小中的儿子还在读初中,刘晓萧辅导他写过的文章,很快也在重庆晚报副刊上发表,让孩子得意了半天。
“儿子至今都特别尊重他。”张小中说,现在儿子很争气,已经研究生毕业做了医生,想起来,这和儿子小时候受刘晓萧的影响关系不小。
“这2万元的情,比现在的500万元还大”
△棒棒军公司在刘晓萧的带领下逐渐壮大,成了重庆市搬家公司的前三甲。
1998年5月18日,重庆市第五十中学门口的街道上锣鼓喧天,围观群众把街道堵了个水泄不通,各路媒体也是长枪短炮候场。当天上午,随着《山城棒棒军》中梅老坎扮演者庞祖云的剪刀落下,重庆山城棒棒军公司正式成立。
这一天,是刘晓萧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
1997年,随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的火爆,棒棒成了重庆最受关注、也是最为特殊的群体之一。曾经身为棒棒的刘晓萧,有了与旁人不同的想法。
“那时的棒棒被个别人看不起,自身的缺点也很多。”刘晓萧说,从他的经历发现,一方面棒棒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被个别城市人看轻。另一方面,由于文化低、素质低,不少棒棒自身问题不少,包括不讲诚信、坑蒙顾主,砸了棒棒的招牌,导致恶性循环。
能不能让棒棒们抱个团,坚持诚信经营,让大家的饭碗更稳当呢?刘晓萧萌生了开公司的想法。
开公司需要钱,但刘晓萧并没有什么积蓄。他把想法告知身边的朋友后,意外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多点少点大家都在帮我筹钱。”刘晓萧满怀感激地回忆起,自贡作协的朋友赵邦伦二话不说,帮他在老家贷款2万元,实际上他们之前仅见过两次面,“这2万元的情,比现在的500万元还大。”
拿着2万多元,刘晓萧与两个股东一起,计划成立棒棒军公司。刘晓萧说,开业前,他通过别人介绍找到了庞祖云,希望他给公司开业剪彩。说明来意后,对方大度地表示:“我晓得你,这个事情我一定支持,分文不取。”于是,便有了开业时的那一幕。
从站街转移到了网络
△刘晓萧自办的《广场诗刊》
“棒棒要开好一家公司,没有想象中容易。”刘晓萧说,公司3个股东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1998年公司成立之后,公司完全没有做任何宣传,凭借棒棒军的招牌在运营。到1999年底,公司业务仅能维持基本开支,丝毫没有盈余。
“我们的资金基本上都是借来的,拖不起。”刘晓萧说,一方面,3个股东在公司经营上发生分歧。另一方面,到期的债务让很多债主找上门来。眼看着棒棒军公司在成立一年多后,就面临破产。
就在这时,刘晓萧又遇到一位贵人。时任自贡市富顺县副县长王孝谦以私人名义给他做了担保。
“能不能给刘晓萧2年时间,到时候如果还不上钱,你们找我还。”18日那天也在答谢会现场的王孝谦回忆,自己当时的确是拍着胸脯给他做了担保,因为刘晓萧的努力让他感动。同时,他相信棒棒军公司是一种整合劳动力资源走向市场的创新举措,短暂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作为老乡他要尽力支持他。为此,他还专门给刘晓萧做过一面锦旗:为山城人民服务,给家乡人民争光。
王孝谦的担保让公司暂时渡过难关,但并未一飞冲天。刘晓萧带着手下的几个棒棒,艰难地维持着公司的生存。
2001年,因为在帮助客户搬家时物品受损,客户要求的赔偿很高,公司员工和客户发生严重冲突,最后双方被扭送到派出所。“心痛啊,那时候扣我几十元钱都是掏心窝子的心痛。”但刘晓萧清楚,这样的事情不能再继续发生,否则自己给棒棒军定下的用口碑吸引客户的策略,将无法实现。
这以后,刘晓萧开始竭力让公司正规化,上门查探清楚再签合同、报价,成了公司铁打不动的规矩。2001年之后,公司逐步走上正轨。2005年,刘晓萧终于把所有的欠款还清。
逐渐有了充裕的流动资金,刘晓萧把业务拓展到家电安装、维修行业,由于口碑较好,棒棒军公司的业务也越来越稳定。
2010年后,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劳动力供给方式的转型,重庆街头的棒棒越来越少,但刘晓萧的棒棒军公司却稳稳地生存下来。如今,他们在重庆搬家行业相关企业中位列前茅,拥有15台货车,固定人员40人以上,一年毛利润500万元左右。刘晓萧也真的由一个棒棒,转身成了货真价实的企业老总。
刘晓萧告诉记者,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他会让棒棒军公司用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继续焕发青春。他认为,棒棒并没有消失,他们的阵地只是从以前的站街,转移到了网络上、手机上。他相信今后能带着棒棒军公司,用更前卫、更便捷的方式,继续走在为重庆市民服务的第一线。
时至今日,功成名就的刘晓萧也没忘记当初的文学梦。2015年7月,他自费创办了《广场诗刊》,聘请专业编辑运营至今。在创刊词中有一句话,似乎就是他的感悟:拒绝伪抒情、伪乡土,倡导有痛感、有温度的诗歌。
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彭光瑞 冉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