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经纬 > 正文
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02-08 10:17:27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消息,“冰墩墩”火了。这只包裹着冰晶外壳的可爱大熊猫形象,不仅在社交媒体刷屏,横扫热搜,其周边产品也成为新年爆款,商场排队几百米只为一“墩”。

“冰墩墩”缘何能火遍世界?没有传统纹样的“冰墩墩”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没有担心过“冰墩墩”会过气?封面新闻对话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曹雪,揭秘这一吉祥物“顶流”的诞生历程和创作巧思。

“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受访者供图

修改方案1000多次

四川取材找到哪些灵感?

封面新闻:能否介绍一下“冰墩墩”整体造型的设计灵感和创作过程?

曹雪:“冰墩墩”不是靠一拍脑袋的灵感所诞生的,它的创作跨度长达10个月,尤其是后期经过长达7个月的修改,由设计团队跟冬奥组委的专家一起打磨出来。因为这个小家伙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它的设计不同于短时间的一个绘画作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有很多文化的加持和综合因素的考虑,才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冰墩墩”。在7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修改了至少有1000多次,草图可能有上万张。

封面新闻:很多人都说冰糖葫芦外壳是“冰墩墩”造型的灵魂,您当时是怎么想到把熊猫跟冰糖葫芦结合起来的?

曹雪: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希望它能有一个冰晶外壳,因为冰糖葫芦有一层糖衣,就是一个液态的固化,冰也是水的固化,可以让人联想到冰雪运动。大熊猫又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中国国宝动物。即使没有冰糖葫芦,我们也一定会用冰雪的元素。其实当时有两个熊猫的方案,一个是带冰壳的,另一个则从头到尾是一个“雪熊猫”的形象。

“冰墩墩”设计图。受访者供图

封面新闻:为了观察熊猫的表情和姿态,您的设计团队去了一趟四川,那次四川之行有什么收获?

曹雪:当时我们设计团队派出了两名年轻老师,和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专家林存真一起去了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其中一个收获是我们一直以为熊猫的尾巴是黑色的小绒球,经过观察发现熊猫的尾巴是白色的。

还有我们在设计中选择了低龄化的熊猫宝宝的形象,主要是去观察、捕捉低龄熊猫是如何爬行,如何嬉戏的,有哪些很萌的动态姿态。我们让“冰墩墩”呈“内八字”,这样更符合熊猫宝宝走路的姿势;它招手的时候身体微微往前倾,有种宝宝站不稳的感觉。

“冰墩墩”设计图。受访者供图

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是否担心“冰墩墩”会过气?

封面新闻:吉祥物“冰墩墩”如今火遍全网,“一墩难求”。您设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冰墩墩”会爆火?您觉得“冰墩墩”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

曹雪:从来没有预想到会这么火。但它验证了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后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是一枚介质,工业设计产品变成商品以后也是介质,只要你在使用它,它都是在跟人沟通的一个过程中。“冰墩墩”更是如此,它不是一个工业化的产品,它是一个带有文化属性的产品,那它更是一枚介质。就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他相信“冰墩墩”一定会成为这一届冬奥会的友好亲善大使。

我觉得这几天人们在寒风中排长队去买“冰墩墩”,不是买一个产品,而是买一个给自己带来温暖的,通过无声的语言和自己对话的小生命。设计师如果不是在创造生命,去给它温度,那他设计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冷冰冰的。

封面新闻:您有没有担心过以后“冰墩墩”会过气?

曹雪:没有不过气的东西,但“冰墩墩”已经是一届奥运会的标志性吉祥物,只要它被写入历史,就无所谓过不过气。不管是下一届还是下下届,不管是冬奥会还是夏奥会,只要有设计师动手开始设计吉祥物,都绕不开“冰墩墩”,也绕不开之前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

早在将近两年前,我就跟设计团队成员说,除非别人提起“冰墩墩”,我们自己最好不要主动提起,尤其对于年轻学生来讲,起点太高对他们的未来之路未必是好事。掌声和欢呼声是一个人“致聋”的根本祸因,近半年来我们的耳边不乏掌声、欢呼声,如果因为这些就膨胀,那就麻烦了,因为设计只有未来时,没有过去时,一切都要往前看。

2月8日早上7点多,北京王府井冬奥特许商品旗舰店门口已排起长队。封面新闻记者卢荡 摄影

封面新闻:吉祥物的设计常常融入很多传统视觉元素,但“冰墩墩”的设计并没有传统纹样或元素,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曹雪:这个恰恰是我想表达的,最高境界的中国设计未必出现中国传统元素。很多人对于设计的一般思维是一种元素思维,其实是不对的,应该是系统思维。系统思维带来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思考,包括国家形象,包括外国人的接受程度。

为什么“冰墩墩”那么受外国人喜欢?一个原因是外国人喜欢熊猫,但熊猫是自然元素,严格来讲不是一个视觉艺术元素。“冰墩墩”身上没有传统的纹样,它只是一个给人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简约的熊猫造型,多了一层冰晶外壳和一个冰丝带。它的走俏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未必要往设计中堆砌很多传统视觉元素,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还有我们想在设计中体现科技感、未来感,很多人都觉得体现科技感,要么就出现显微镜,要么就是电子符号,其实这还是一种元素思维。“冰墩墩”像个小宇航员,没有使用上述元素,仍然能让人感受到科技感。我们做任何设计的时候要有概念,但是不能概念化。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同。

北京王府井冬奥特许商店门口的冰墩墩宣传画,也成为“打卡地”。封面新闻记者卢荡 摄影

颁奖纪念版金色“冰墩墩”

有何不同?

封面新闻:“冰墩墩”的主创团队均来自于广州美术学院,有些人觉得扎根四季常青岭南大地团队可能会对冰雪运动缺乏想象力,很好奇你们是如何设计出冬奥会吉祥物最优秀方案的。您怎么看?

曹雪:其实北京冬奥组委宣讲团来广州美术学院宣讲吉祥物设计的时候,距离截稿日只剩下19天。没有长期在冰雪世界生活、体验过的人能否胜任冬奥会主题内容设计?冬奥组委会有一些顾虑,设计团队的人也有顾虑。我当时就说,你们不要气馁,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说不定对于冰雪运动反倒有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没有开始动手设计之前,任何人都可以去创造奇迹。这句话直到现在,好多在场的人都还记得。

包括在设计过程中,有些队友、有些老师已经绷不住了,觉得压力实在太大,就问,“曹老师,我们到底有没有希望?”我就告诉他们,希望不在别人的眼中,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封面新闻:“冰墩墩”现在那么火,后续您还会不会做一些衍生设计?

曹雪:“冰墩墩”主形象发布后,广州美院成立了冬奥视觉文化中心,我们在那里做了一些关于“冰墩墩”的衍生设计。获奖选手收到的颁奖纪念版金色“冰墩墩”,金色的外圈运用了“岁寒三友”松、竹、梅的概念,这一想法也是我们设计团队提出的。“岁寒三友”和冬奥、奥林匹克精神、中华文化高度契合,发过去之后,很快便获得了北京冬奥组委的认可。

颁奖纪念版“冰墩墩”。图源:北京冬奥组委官微

原标题:对话冰墩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对“一墩难求”始料未及 曾到四川“找灵感”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