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拐英雄18年行100多万公里 参与解救400余人
03-01 10:33:56 来源:法制日报

法制日报消息,随身斜挎一个鼓囊囊的包,走在马路上,时常被当成推销员。

圆圆的脸上,一双眼睛始终笑眯眯地弯着,格外敦厚温和。不熟悉他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将这个“推销员”与打拐英雄联系到一起。

他从事打拐工作18年有余,行程100多万公里,最近7年牵头组织并成功侦破21起部督案件,参与侦破涉拐案件300余件,参与解救被拐人员400余人。2014年,他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3月,他又被评为“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他就是重庆市公安局拐卖案件侦查支队副支队长樊劲松。

2月28日,《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他时虽是午休时间,他却仍在工作,唇角有来不及清理的青色胡茬,电脑前堆满了杂乱的纸张,这些纸里承载着许多家庭的希望——被拐儿童信息数据资料。

樊劲松邀记者在沙发坐下,一杯清水一壶茶,聊起了自己这18年来的打拐奋斗历程,他说:“奋斗永无止境,但我却很享受这一过程的幸福。”

初触打拐 把心留在打拐上

2000年,樊劲松开始从事打拐工作。

彼时,重庆市公安局打拐办刚设立。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从事这项工作时,他说最开始只是在其位司其责。

2003年的一件打拐案件,彻底把樊劲松的心拴在了打拐上。

当年冬天,重庆城口县周溪乡发生了一起拐卖儿童案件,那天晚上,年仅两岁的游某在家中被拐走。

接到报案后,樊劲松和同事立即前往城口县查看现场。

寒风猎猎,公路两边的山头都覆盖着积雪,樊劲松连开两天的车,赶到城口县。“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全是山路,我们从四川绕行,开了500多公里到案发现场,采集血样,交回局里分析。”

“当时的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事发地点又是偏远山区,没有监控,犯罪嫌疑人也很少使用身份证,在茫茫人海中找寻犯罪嫌疑人犹如大海捞针。”樊劲松深情回忆起当时的情境。

在艰难的环境下,他们并没有放弃,一直追查线索。

在警方寻找的同时,游某的妈妈也到处寻找,在找寻途中因病去世。

“这对我打击很大。”樊劲松说,“当时我就想,娃儿要是找不回来,这个家就真的完了。”

又经过半年多的艰辛工作,樊劲松等民警转战大江南北,终于在河北省武安县一个村子里发现孩子的踪迹。

村外,车掉头,未熄火,车门大开。一切都为接走被拐孩子做准备。

樊劲松和同事悄悄进村,看到一个孩子站在村口吃着馒头。

照片早已看过成百上千遍,孩子的模样早已印在樊劲松的脑海。“就是他!”他和同事对视一眼,瞅准这个机会,抱起孩子就往车上跳。

樊劲松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当时村子里就追出来几十个人,拿着锄头,有的还开着摩托车追。”

他把车子开得飞快,开出去几十里路才摆脱了追赶的人。

把孩子送回家那天,得知消息的乡亲们走出好几里地,放着鞭炮迎接樊劲松一行,乡亲们泪流满面,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公安民警。

樊劲松讲到这儿,思绪飘远,又陷进当时的情境中去了:“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打拐工作做好。”

打拐十年 始终奋斗在一线

2010年5月,打拐十年有余的樊劲松因为工作出色,担任了重庆市公安局刑警总队追逃打拐支队副支队长。

之后,樊劲松协调多方力量,扩大了打拐的宣传力度。

“以前我们只通过群众报案来打拐,涉及面太小,如果没有报案,很多拐卖情况警方完全都不知道。”在谈到和“宝贝回家”网的合作契机时,樊劲松告诉记者。

2011年,一女子在“宝贝回家”网登记。她很小的时候就被拐卖,关于拐卖前的记忆只有家门口的河流、竹林、吊桥以及母亲的长辫子。

接收信息后,“宝贝回家”网志愿者与追逃打拐支队取得联系。

樊劲松和同事们立即开展工作,在与志愿者沟通后,将范围锁定到了重庆巫溪县。

但是经过查询,巫溪警方并没有接到相关拐卖报案。

于是,巫溪当地志愿者先行走访,发现巫溪真有一户人家丢失过小孩,那户人家以为小孩是在河流中溺水死亡了,因此没有报案。

收到志愿者反馈后,樊劲松立即驱车赶往巫溪,采集了那户人家的血样。

最终血样匹配,女子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这个案子其实就是电影《失孤》的原型。”樊劲松告诉记者,“经过这件事情后,我发现很多人有被拐情况或者家中有人被拐卖不报案,而是在‘宝贝回家’网登记,于是我们就加强了与他们的合作。”

因为长期奋斗在打拐一线,2013年年底,樊劲松因为颈椎腰椎病住院治疗。

医生拿着他的脊椎X光片判断:这个人起码有60岁。

当时,他才41岁。

新时代 与时俱进网上打拐

樊劲松并不太愿意回忆过去的艰辛。

他更想向前看:“这不是进入互联网+新时代了吗,我们打拐警察也要与时俱进。”   

2013年12月24日,以“重庆市公安局打拐办民警”的名义,樊劲松牵头开通了“@回家旅程”新浪微博,直接接受网民咨询,收集各种涉拐信息。

说着,樊劲松打开微博给记者看:“这微博一直都是我在运营,常常会收到一些求助私信,我也会发一些宣传信息。现在已经有一万多粉丝了!”

去年12月30日,网友爆料九龙坡区9岁女童吴馨月走失。从微博上得到信息后,樊劲松立即将线索转交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迅速启动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经多警联动,当天就将吴馨月安全找回。

“除了微博之外,很多高科技手段我们也在用。”樊劲松说。

2014年,福建一女子在“宝贝回家”网求助。

因为被拐时年纪太小,只记得家旁有船有码头,有一个Y字形的路口,路旁有幼儿园、学校、电影院和医院。自己被人贩子抱走,大概两个小时后到了火车站。

“我们经过分析,锁定到北碚区域。又通过卫星地图比对分析,还真有这么一个地方!”讲到当时的情况,樊劲松仍有些惊叹科技的力量,“有了这些新技术,确实是好找了。”

大致确定地点后,樊劲松立即安排人员调查走访,最终帮该女子找到亲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重庆市拐卖案件发案数逐年大幅下降,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已经成为全国拐卖案件发案率最低的地方之一,这两年未发生偷盗儿童贩卖案件。

“从事打拐工作18年来,每次看到被拐人员被找到,心里真的很幸福。但是话说回来,每次看到他们认亲抱头痛哭时,心里面还有另一种感觉——任重道远!还有那么多人没被找到,我们还要全力以赴,还要继续奋斗。我们还要找到更多的被拐者!”

话音未落,樊劲松的手机便响了起来,是一个志愿者的电话。樊劲松与志愿者约好,下班后一起去见一名被拐儿童的家长,并采血入库。

短暂的午休时间结束,樊劲松又要投入到繁忙的打拐工作中了。

原标题:重庆打拐英雄18年行100多万公里参与解救400余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