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审议“两高”工作报告。在曹建明检察长所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重庆“莎姐”再获点赞。厉害了,我的“莎姐”!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录)
最高检与教育部联合部署“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重庆“莎姐”、武汉“秦雨”、泸州“纳爱”、慈溪“花季关护”、南阳“冬云”等大批优秀检察官团队走进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已巡讲4万余场。
其实,“莎姐”可晒的地方还有很多,而且还在升级打造中呢,快来了解一下吧,让我们一起为“莎姐”点赞!
“她”N次登上央视,例如央视公益广告《真诚沟通》、《焦点访谈》。
“她”在报纸上开专栏,讲了140余期、20多万字的《莎姐故事》。
“她”编写重庆首部公开发行的青少年普法漫画口袋书,向全市中小学赠阅4万余册。
“她”的微广播用温柔的声音,例如小艺FM:《网瘾如魔鬼》——来自重庆检事儿,治愈了失足青少年的受伤心灵。
“她”主演了多部微电影,例如《莎姐故事》微电影,面向社会普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
△莎姐卡通形象全家福
“她”的卡通形象很萌很可爱,是不折不扣的检察“小网红”。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012年7月,重庆市三级检察机关45个院全面设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选取有办案经验、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检察官组建莎姐团队。“莎姐”——这是全市检察机关416名“莎姐”检察官,以及重庆848名“莎姐”志愿者共同的名字。
依托“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推行司法保护、普法预防、心理矫治、帮教挽救的工作模式,形成慎法、重教、济人、正心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和富于重庆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品牌。
【司法保护】
重庆检察机关建立了“四个必要性”审查、社会调查、合适成年人参与诉讼、犯罪记录封存、亲情会见等一系列机制。
【心理矫治】
重庆检察机关组建起一支50人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已为2439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援助。
【普法预防】
重庆检察机关共开展“莎姐”进校园活动1600余场次、“莎姐”进社区300余场次,在128个城乡社区市民学校设立莎姐法制副校长。编发《莎姐讲故事》、《宝贝不怕》等普法读物12.5万本。在“重庆检事儿”微信公众号推出“莎姐”普法预约云菜单,使普法预约可以一键下单、不再犯难。
【帮教挽救】
重庆检察机关积极构建社会化帮教格局,聚合资源、健全机制、优化环境,切实降低失足青少年再犯罪率。
办案过程中,“莎姐”检察官恪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努力践行把“案件办准办好”的三重境界,逐步形成“法教人心、护航青春”的核心理念,创新探索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机制做法。
△首创微罪不诉人员帮教管理工作机制
△附条件不起诉
△探索建立观护基地
△开展“青春再出发”公益项目
△设立彩虹基金
“莎”,又称香附子,是一味祛病救人的本草。其性质温平,有解表益气、固本培元、推陈致新、行气开郁的功效。重庆检察机关青少年维权岗取名“莎姐”,是因“莎”之名,寓治病救人之意——以法为药去病灶,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感受法之威严不可侵,是莎姐坚守之职责;以爱疏郁解沉疴,让失足青少年感受情之温暖去阴霾,是“莎姐”传承之精神。
重庆检察机关“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先后荣获全国检察机关未检先进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中国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集体荣誉。以梅玫为代表的优秀“莎姐”检察官先后荣获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莎姐”重整行装再出发
“莎姐”以未检工作创新为起点,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摸索形成了一套以“司法保护、犯罪预防、心理矫治、帮教挽救”为体系,可复制、可推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
新时代赋予新内涵,而今的“莎姐”正从一个关爱未成年人的工作品牌发展成为面向所有群众开展全民大普法的机制载体,正成长为全社会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品牌。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