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6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脱贫攻坚领域党员代表围绕“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扶贫开发局局长郭晓荣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这位扎根高原30年的“拼命局长”,曾不止一次晕倒在工作现场……
1991年,郭晓荣毕业之后,追随着父辈的足迹,来到了青海囊谦。那时囊谦的交通非常闭塞,在正常情况下,从西宁到囊谦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下乡基本靠骑马和走路。几乎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就连土豆、甘蓝都是难得一吃的蔬菜。
面对艰苦的环境和困难,郭晓荣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更加激励了斗志,立志要为囊谦这片土地做点什么。“父亲从小就教导我们,一代人没干好的事情就要两代人来做,这也是我初入职场的时候,父亲给我立下的军令状。”
郭晓荣在囊谦生活、工作了30年,其中16年在基层,14年在扶贫岗位。他深知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有什么样的政策理解程度。后来他当了扶贫局长,了解了更多的扶贫政策,凭着对各项政策的敏锐度,首先研究各项扶贫政策,领会、弄懂,到群众中“拜师”,用群众身边的故事、用群众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打比喻给他们。慢慢地群众见得多了,也就理解了。
郭晓荣回忆说,在落实囊谦县白扎乡也巴村精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当时有部分群众,因为对国家政策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一度使项目无法落地。于是他和团队花费了十几天的时间走村入户,挨家挨户,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讲精准扶贫政策。最后,得到了群众的理解,项目得到了支持和落地。
“如今,老百姓住在了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改变了以往行路、就医、上学、吃水的困难问题,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感觉到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初衷。”
郭晓荣说,因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使群众更加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在一次回访过程中,当初不理解、不支持的部分群众,向扶贫工作团队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发自内心由衷地用藏语说了一声“噶正切”。
在囊谦,有人叫郭晓荣“精准局长”,因为他对各种扶贫政策滚瓜烂熟,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有人叫郭晓荣“较真局长”,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干、让群众担风险的事不干;有人叫郭晓荣“拼命局长”,不止一次晕倒在工作现场,常年无法照顾家人……
在郭晓荣的带领下,一个贫困发生率达到36%、被称为“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高原小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3万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从初到时的不适应到渐渐熟悉这个地方、爱上这个地方、融入这个地方,我收获了当地藏族群众最真诚的友谊,这是我今生最大的财富。”
对于自己获得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和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郭晓荣说自己有幸获得这一殊荣,并且得到群众的认可,感到无比的荣耀和激动。但这份成绩和荣誉的取得,不是他一个人的,是囊谦县12万干部群众团结奋进辛勤付出的结果,才使囊谦和自己获得这样的“高光时刻”。
原标题:扎根高原扶贫的“拼命局长”郭晓荣:不止一次晕倒在工作现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