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名声大噪后,
美国著名舞蹈家、有“现代舞之母”之称的邓肯
有一次写信给他,说:“假如我们两个结婚,
生下的孩子头脑如你,相貌如我,
就再理想不过了。”
左图:萧伯纳,右图:邓肯
萧伯纳给她回信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要是生的孩子,头脑如你,而相貌如我,
那可就糟透了!”
虽然这则故事被当作一个笑话来听,
但它不仅展现了萧伯纳这位语言大师的幽默气质,
更富含了遗传学的科学意义。
作为二倍体生物,
人类的体细胞具有两个拷贝的基因组,
一个拷贝来自爸爸,另一个拷贝来自妈妈。
直觉上,父母对我们相貌特征的贡献各有50%。
但坊间一直流传着另一套“颜值遗传规律”:
儿子的相貌更像妈妈,女儿的相貌更像爸爸。
听妈妈的话的周杰伦和他妈妈
关咏荷的女儿长相酷似爸爸张家辉
女儿像爸爸,儿子像妈妈。果真如此吗?
如果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来讨论,
那么,仅凭上面这些个例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豌豆Sir就从学术角度扒一扒:
颜值到底是更多地取决于爸爸还是妈妈?
像爸多还是像妈多?数数就知道了呗
1995年,来自加州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
进行了一次照片匹配实验:
从24个白人家庭征集了父母的照片,
以及孩子在1岁、10岁、20岁的照片。
在实验中,孩子与三位成年人的照片为一组,
让122名参与者根据长相的相似程度
从三位成年人中选出孩子的父亲或母亲。
照片匹配实验[1]
最终的实验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1]:
根据孩子1岁时的照片,参与者能猜对其中一半孩子的父亲;但猜对母亲的准确率大大下降。
但根据孩子10岁或20岁的照片,参与者猜对双亲的准确率都不高。
所以,儿童在1岁时的相貌更像爸爸,无论性别。
但后续实验却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2, 3]。
在1999和2004年,来自比利时和意大利的科学家
分别重复了照片匹配实验,并优化了方法。
结果显示,在某些个体中,
孩子的容貌特征确实更像爸爸,或像妈妈,
而大多数孩子与父母的类似度并无高下之分。
所以,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
孩子更像爸爸还是像妈妈,似乎是随机的。
然而,遗传学给出了具有倾向性的结论。
连小鼠的长相都随爹?
实际上,决定我们特征的分子是蛋白质,
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基因本身。
所以,即便我们身上来自父母的基因比例一样,
如果基因的表达有倾向性,
便会导致我们的特征也有倾向性。
对此,北卡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动物实验:
将三种不同品系【遗传背景】的小鼠两两杂交,
在不同杂交所产生的小鼠后代体内测量基因表达;
并量化每一对等位基因中,
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基因各自表达的比例。
假设基因表达没有倾向性时,
这个比例应该是1:1,也就是50%。
然而,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4],
54~60%的基因更倾向于表达自父亲的基因。
那么,整体上孩子的特征会更像父亲,包括长相。
长的不像爹会被淘汰吗?
在远古时期,在没有亲子鉴定技术之前,
人们只能确定孕产的女性一定是婴儿的妈妈,
但是无法知晓哪一位男性是孩子的生父。
如果男性无法通过长相确认与婴儿的亲子关系,
就不会投入精力与母亲共同抚养,
那么,婴儿能存活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因此,大家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假设:
进化的压力使得孩子更像爸爸。
对于原始人类而言,长相随不随爹是否决定了
是在篝火边吃肉,还是在烤架上被吃?(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2000年和2007年发表于《进化与人类行为》
的两项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5, 6]:
影响父亲育儿行为的因素,
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父子关系,或长相的相似。
母亲为了保证父亲会抚养照顾孩子,
便会强调孩子与父亲的相似度高,
即便有时事实并非如此。
综上,关于孩子更像爸爸还是更像妈妈的话题,
学术界至今并没有达成一致。
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给出了不同的说法:
从统计学指导的实验看来,长相是随机的;
从遗传学的动物实验看来,对于部分基因,来自父亲基因的表达相对母亲的占优势,所以孩子更倾向于像爸爸。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母亲会强调孩子像父亲,以此来获得男性对于孩子的照顾。
全家共用一张脸的豌豆全家福
有一个令人羡慕的特异功能,
就是可以同时解开爸妈手机的人脸识别锁。
但其实,很羡慕其他小朋友:
可以长得像爸爸,或者像妈妈,
或者一会儿像爸爸,一会儿像妈妈……
那该多有趣呢?
原标题:颜值到底取决于谁?爸爸 or 妈妈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