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宋嘉乐
作为世界上航空业增长速度最快的飞行大国,中国曾经是世界上航班准点率最低的国家;如今,中国的航班正点率却大幅度提高,打开航旅时刻表,很多航班的正点率高达100%;但消费者的乘机体验并没有多少好转,中国的众多航空公司是如何做到扭“晚”为“正”的?
原来这里面隐藏着行业潜规则的中国式智慧,消费者集体被糊弄了。
据业内专业人士爆料:与几年前相比,现在坐飞机出行的时间被人为延长了。航空公司对其航班时刻表悄悄进行了“增肥”,即他们“拉长了航班时刻表”,以制造乘客准时抵达目的地的假象,而航空公司也不用因为晚点而对乘客进行任何延误补偿。
以前,从北京飞往上海的航程只需要1小时45分钟,如今同样的航班,飞行时到表上却被延长到了2小时10分钟;北京飞呼和浩特的航班飞行时间只需50分钟,航班时刻表上标出的却是70分种;有的航线更离谱,比如兰州飞北京的航班,飞行时间只需110分钟,航班时刻表上却写着150分钟。这些航线飞机出发和抵达的机场距离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真实的飞行时间还是和以前一样的,这多出来的时间是航空公司留出来的富裕,航空界的专业术语称之为余裕时间(schedule creep),这是为了应对晚点而另外给出的时间,有了这段时间,就算飞机起飞晚了,也一样能够准时到达,原本因为飞机“起飞晚了”而担心会晚点的乘客甚至对航空公司报以感激之情,这就是航空公司不愿意告诉你的秘密。
这一办法的确是有效的。研究人员分析了2009年大型航空公司运营的125条航线的平均飞行时间,并将它们与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有76条航线,也就是61%的航线,如今的飞行时间都变长了。利用这样的潜规则,航空公司大幅度提高了航班的准点率,这就意味着航空公司对乘客承担赔偿责任的几率降低了。
除了准点率,还有一个概念叫“廊桥率”。廊桥是从候机楼登上飞机的一个重要通道,如果没有廊桥,乘客就要从候机楼坐一辆摆渡车上飞机,比较麻烦。所谓“廊桥率”,指的就是出发航班停靠航站楼廊桥,乘客无须接驳车直接从登机口登机的概率。廊桥率越高,出发时直接登机的概率越大。但廊桥就像是一根连接在候机楼与飞机之间的独木桥,廊桥并不是一直链接这一架飞机,而是机场里的所有飞机共用这些廊桥。因此,当飞机把廊桥撤了,乘客就必须在飞机上等着,无论飞机是半个小时后起飞,还是一个小时后才起飞,都不能算是晚点。
航空公司自以为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躲避延误惩罚”,给乘客留下“准时”到达的印象,但其实是“弊大于利”。首先,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延误问题,并没有尝试去解决公司运营问题,反而浪费了消费者的大量时间,因为乘客肯定要比之前更加早的达到机场,在那儿等着。其次,航空公司也并没有“省下很多钱”。虽然他们不用因为延误而赔钱,但也没有躲过“时间就是金钱”这一定律。飞机延长飞行时间,浪费的是飞行成本,比如燃料成本、能源、人力资本等等。最后,航空公司这么做,简直将“因小失大”的错误示范做到了极致。因为,长此以往,环境问题必将凸显出来,比如噪音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等问题,历史经验表明,解决环境问题从来要“事先预防”而不是“事后补救”。
中国有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天上的公司这样糊弄消费者;地面上的公司也不甘落后,对保质期短的冷链食品,有的公司的做法是把出厂日期提前;现在是2019年底,如果你在超市里买到2020年出产的食品也不足为奇。
(本文作者李光斗,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上游新闻专家顾问)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