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它 >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丨从“粉丝”到记录者 他为大桥拍下数万张写真
06-14 07:35:17 来源:上游新闻

71岁的池宏君,是中铁大桥局退休干部,他一生都在与桥打交道。从嘉陵江大桥的青涩“粉丝”,再到拍下五万多张照片的专职“大桥摄影师”,他可以算是一位资深“桥迷”,从池宏君的照片里,也见证了重庆作为“桥都”的发展。

被嘉陵江大桥“吸粉”

MVI_8189.MOV.静止001.jpg

池宏君从小在嘉陵江边长大,他家就在牛角沱,现轻轨站位置。上世纪50年代,要从牛角沱去趟江北,必须坐轮渡。在他印象中,渡口总是排满了人。要是逢年过节,更是得早早起床排队,否则可能会等上一个多小时。”

更让人头疼的是遇上封渡。重庆冬天多雾,夏天多暴雨,遇到大雾、涨水时过江渡轮都要封渡,有时要等三五天才会解禁。

池宏君在作文里都写过,期盼着有座跨江大桥,结束等船过江的历史。

他也是亲眼看着嘉陵江大桥慢慢修起来的。

序列 01.静止038.jpg

嘉陵江大桥是双横梁结构,少年池宏君常常站在家里的窗户边,痴迷地看着工人们为大桥铆钉子。铆钉烧得通红如同炭圆,工人像扔铁球一样抛给上面的工友,对方熟练地稳稳接住。到了晚上,铆钉像流星一样,整个嘉陵江大桥美极了。直到多年后,池宏君从事了建桥工作,才深知其中的不易和艰辛。

1966年1月20日,嘉陵江大桥通车,那天如同节日一般。池宏君和家人、邻居都到桥上走了好几个来回,心中充满喜悦。那一天,结束了嘉陵江重庆段无城市桥梁的历史。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家里要是来了外地亲戚或是朋友,都会带着他们去嘉陵江大桥桥头走一遭,看看两岸风景。当时大桥的受欢迎程度,一点也不输现在的“网红”景点。桥上甚至还有军队驻守,以防坏人破坏,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撤出驻军。

MVI_8179.MOV.静止001.jpg

用相机记录大桥历史

或许是太爱大桥,池宏君参加工作时,毅然选择了中铁大桥局,从事和桥梁相关的工作。1981年起,他开始做施工摄影,专职拍桥。从1986年,南昌梁家渡抚河大桥,到1998年的江西湖口大桥,手中的相机就没有放下过,对准的,也都是祖国一座座大桥。三十多年来,他拍下了52座桥梁,共5万多张照片。

他镜头下的,有朝霞里的桥、夕阳下的桥、修建中的桥,银装素裹的桥,一座座都各具特色。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大桥,都留下了池宏君的脚印,相片里也展示着天堑变通途的壮举。

但他最爱的,自然还是重庆的桥。

序列 01.静止039.jpg

1997年重庆直辖,池宏君回到了家乡拍桥。这时,他在照片里倾注的感情更多了。他亲手记录了8座桥梁的建设历程:大佛寺长江大桥、马桑溪长江大桥、地维长江大桥、长寿铁路大桥、綦江新虹桥、长寿龙溪河大桥、万宜铁路万州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有时候为找一个角度,池宏君要反复跑很多趟,爬上几百米高的大楼也是家常便饭。

2007年,菜园坝长江大桥通车,池宏君也退休了。“当年我才开始工作,就是从菜园坝乘火车离开家乡的,退休也是在这里。算是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长江上的这座“橘色飞虹”,成为他最爱的一座大桥。仅仅是为菜园坝大桥,他就拍摄了7000多张照片。为拍好菜园坝大桥,池宏君曾花了一周时间跑遍四周的高楼,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位。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菜园坝火车站能与大桥同框。还能将桥上行人和车流尽收眼底。人家周末喜欢逛公园,池宏君就喜欢逛大桥,每逢遇上好天气,都会过来拍几张。

他说,重庆的建桥史就是一部重庆的发展史,可看出重庆城市发展的速度。

上游新闻记者 邹飞 摄影报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