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重庆特产传说(118)丨桐子叶做的“非遗”名点历经五代 带你回味乡愁
06-03 14:17:07 来源:江津日报微信公众号

江津日报微信公众号消息,还记得儿时最爱的麦粑吗?又糯又香,清醇可口

如今,尝过的美食千千万

记忆中那份味觉的乡愁

何处可寻? 

△儿时记忆中的美味

早上八点,江津区李市镇八字桥,彭天智桐子叶麦粑馆,食客络绎不绝。

这里的桐子叶麦粑远近闻名,前来购买麦粑的顾客中,有的买上一两个边走边吃,有的则选择一个麦粑一碗面,坐在馆子里细细品尝,还有的,一次性购买50斤用车拖走……

乡村里走出来的“非遗”名点

麦粑馆的老板彭天智和妻子周夕书做麦粑已经21年了。据彭天智说,彭家做“桐子叶麦粑”的历史由来已久,这门手艺传到彭天智,已历时五代。

(上世纪)90年代起,夫妻俩继承祖业,在老家洞塘村卖起了桐子叶麦粑。2006年,夫妻俩在人流量大的李市汽车站开起了面馆。从这时起,店里的麦粑开始“走俏”。很多食客慕名而来,并亲切地将夫妻俩出售的麦粑唤作“彭麦粑”。

市场的积极反应触动了彭天智、周夕书。本以为“谁都可以做”的麦粑,里面的门道却大有不同。这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家的麦粑,提取出一套独有的工艺制作流程,并成功注册了“彭天智桐子叶麦粑”商标。

如今,“彭天智桐子叶麦粑”已被列入江津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江津富硒名点非物质文化传承特别奖”,麦粑的名头越来越响,市场也越做越大。

“现在麦粑供不应求,一天能卖出3000多个,批量购买的需要提前半月订购。”周夕书笑着说道。

工艺:一叶一麦亲自把关

“彭麦粑”之所以“走俏”,与其选料精良、工艺严格必不可分。在自家的厨房内,彭天智、周夕书首次公开了麦粑制作工艺的“神秘面纱”。

“彭麦粑”制作流程

第一步:选料

精选山区麸皮含量高的“富硒”小麦,晾晒后备用。

第二步:加工

将麦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石磨碾磨成粗麦粉,用民间工艺制成酵头。

一部分用机器将麦子打成全麦粉,并辅以为黄豆、糙米。

第三步:搅拌

将制作好的酵头与全麦粉混合,加水搅拌后待以发酵。

4小时后,重新加水搅拌,制成麦粑,工艺标准为“手拉麦粑像掀起一面旗子,而旗子不断”。

第四步:包叶

精选宽大完整的桐子叶清洗后待用。

将桐子叶弯成“圆锥”状,取适量麦粑放入并包好。

第五步:蒸制

将包好的麦粑放入蒸笼,大火蒸制1小时左右即可出笼。

在工艺制作上,周夕书成为“质量关”的把关人,一叶一麦都亲力亲为。特别是桐子叶的选用,由于新鲜桐子叶只产于5月至10月,她专门打造了冻库,用于冷藏真空包装后的桐子叶。

传承:打造最亲民的麦粑品牌

这么好吃的麦粑,以后还能吃得到吗?夫妻俩下决心将这份“家乡美味”传承下去。同时,儿子也从外面打工归来,共同加入到经营麦粑品牌的工作中来。

现在,彭天智桐子叶麦粑馆已研发出桐子叶麦粑、全汗蔬菜面、桐子叶包谷粑、蔬菜活水豆花等系列绿色产品。

如今,一家人分工明确:彭天智负责采集桐子叶和麦粑制作;妻子把关麦粑质量和销售;儿子则负责打理店面,搞好电子商务,拓宽麦粑销售渠道。

虽然麦粑的销量持续走高,价格却始终如一,1.5元/个的售价已经卖了5年。

彭天智说:“我们在李市起家,无论以后麦粑走得多远,希望大家都能以最亲民的价格品尝到家乡美食。”

原标题:曝光!李巿这个用桐子叶做的食物,每天几千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