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发展到今天,如果“晒”,立刻被人联想到自恋、虚荣与虚构。倒是有必要回到“晒”的最初去理解这个行为。心理学的术语里,它叫作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提升密切相关。
“晒”的乐趣
Rita在“小红书”APP上红了起来。从2016年8月发帖到现在,已经积累了196万粉丝。
Rita的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毕业之前的一年,她开始在“小红书”上注册发帖。Rita说:“最开始也不知道要写什么,只是发一张穿搭的图片,很简单地在衣服和包上打品牌的标签,告诉大家这些都是什么牌子。”发到第五天突然就有很多人关注她,那条帖子到现在有1600多人点赞。
照片是Rita半年前去买相机时店员帮她随手拍的,她里面穿了一件纪梵希的卫衣,外面是一件英国少女牌的墨绿大衣,背了一个巴黎世家的帆布包,穿了一双迪奥的运动鞋。除了照片,Rita还写了一篇穿搭分享文章,告诉网友们她买这些的理由和使用体验:大衣很厚能挡风,裤子秋冬都能穿性价比很好,因为每天上学要走很多路,这双球鞋走路不累做工还很精致,帆布包是上学的书包,能装很多东西并且耐用。
穿搭主题的图片除了在朋友圈里有,其实最常出现的社交平台是Instagram,上面红了无数的时尚博主,很多人从此活跃于时装周和大牌彩妆的活动上。Rita说,她高三毕业就开始用ins了,时间久了发现每天只发照片是不够用的。“照片只表现出了很美的一面,但真实的世界有很美好的一面,也有槽点,比如我点了一杯酒,拍照好看,其实无敌难喝。这些东西是没办法表达出来的。”Rita说。
她想找到一个社交平台能够传达更丰富的信息。她走红的那张穿搭照片,在外人看来只是一张全身照,可在爱打扮的女孩子眼中,全是各种令人兴奋的购物线索,有人问她大衣在伦敦卖多少钱,问她巴黎世家的帆布包是敞口还是拉链?问她口红的牌子和色号,还有照片上看不清的鞋的颜色。
在这种垂直平台上分享的乐趣,就像找了一个虚拟的,但有着共同话题的朋友。Rita不但分享大到一个几万块钱的包,小到一个手机壳的购物经验,有时候还写写自己留学6年的艰辛,读研后巨大的压力和学习上的力不从心,奋力坚持下来的所得,甚至放自己胖到体重峰值的照片,写反复减肥反复胖的经过等等,就像线下世界里女孩之间的碎碎念,满意的时候讲讲心得,不开心的时候吐槽一下吃了哪些亏,让别人不要重蹈覆辙,而每一篇帖子下面,都有感兴趣的粉丝共鸣或者提问题。
Rita从这些帖子中获得许多成就感,她说:“我的目的不属于炫富,也不是白富美带有优越感的感觉,只是想分享我的城市生活。有些衣服都是我穿了两三年的,穿搭照里也有反复出现的衣服。自己的生活好还是不好,没必要让别人知道。她们喜欢我的穿衣形式,我就教给她们搭配,这是大家努力一起变好的事情,是互相激励。”
王治钧在ins上有5万粉丝,从2011年开始,每天发一张手机拍摄的照片,一直坚持到现在,其中有的照片还被国外的媒体采用过。王治钧是第一代网民,Facebook、Twitter等平台出现,他都会第一时间上手玩一下,曾经跟奥巴马互粉过,被施瓦辛格关注过,还被第三方组织评上过Top100中国账号。
ins是另外一片天地,他每天把生活中打动他的瞬间拍下来,发一张到网上,配上中文诗词或者英文谚语。他拍摄过上海的雾霾天,为照片写的图说是:“只为胸中云雾净,自然身列凤凰台。”王治钧说,他从来没有学过摄影,也没看过一本摄影理论的书。他觉得图片是观察生活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他认为自己发的图片不仅是审美,而且是在表达态度。
自我表露和自恋风险
王治钧在社交网络上发图片表达态度,也热心写帖子讲自己涨粉和拍照的经验。他把这些分享行为归结为极客精神。其实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早就被心理学家们所关注。他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自我表露”这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将有关自己的信息告知他人的过程,包括身份、性格、个人经历、兴趣爱好、价值观、背景、焦虑和欲望等内容,与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
自我表露的行为跟抑郁、孤独、主观幸福感、信任、自尊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宣泄情绪、消除烦恼、维持心理平衡的功能,所以,在很多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是否有适当的自我表露,是人格健康的一个标志。自我表露也是建立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的工具。按照社会渗透理论的研究,人们亲密关系的发展与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有关,随着话题由浅入深,关系也由一般向亲密转化。
除了外放的功能,自我表露也让人们站在另外的角度观察自己。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认为,人只有通过自我表露,才能逐渐认识自己。“如果我们不把思想变成语言文字,隐藏我们真实的情感和观念于一堵否认和扭曲的墙后是很容易的。正是基于把我们的所思所想讲给另一个人听的行为,才使得我们能公开地看待我们的感觉。”
“晒”其实是互联网技术使得人际互动中的自我表露上了网,跟传统的自我表露相比,它表达的心理障碍小,传播范围更广,收到的反馈也多。
詹小猪被称为小红书上的“泥石流”,在这个以秀买买买、穿搭、化妆为大多数的平台上,她经常会发几千字到上万字的文章袒露所思所想。詹小猪是个很有倾诉欲的女孩子,她说,自己想写的内容太多,很多社交软件的字数是有限制的,并且有时候内心的发泄不想让周围的熟人看到。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网友犹如坐在詹小猪旁边的闺蜜。她晒异地恋一年跑去看男朋友攒下的厚过砖头的火车票,一整本收集两个人住过酒店、去过景点、看过电影的存根的剪贴簿,男朋友的兴趣爱好、优点,两个人谈恋爱的日常节目……詹小猪说,她不是秀恩爱,本来她生活中很大部分时间就是男朋友参与的,“我把这些记录下来,以后回头看,才能记得,哦,原来当时恋爱是那样谈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詹小猪这样无所顾忌晒内心的行为。詹小猪的男朋友是典型的理科生,最开始就对她的发帖有点抵触。詹小猪说:“因为不知道我的这个行为会给他带来什么,这些帖子所有人都能看到。现在他慢慢也接受这种文化了,有时候看了帖子来问我,他自己真的是帖子里那样的形象吗?而且他也明白了新媒体是一个趋势,也感兴趣起来。还有被我的粉丝认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其实也没什么。现在也不反对了。”
现在,詹小猪、Rita都有大量的粉丝,被品牌邀请参加活动。不过,跟其他社交媒体上的网红不一样,她们除了有时髦的照片,还用文字传递了更多的内容。两个女孩不约而同都把自己的涨粉归结为真实,因为她们没有整成“网红脸”,发帖分享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
詹小猪的帖子里有穿着礼服跟男朋友一起吃大餐的幸福时刻,但她说,发这些照片是因为它们值得记住,还有更多的时刻是平凡的学生生活。Rita那些笑靥如花的照片大部分是周日在地下车库拍摄的。Rita说,拍完照马上就要回家继续做衣服,其实特别辛苦。
可网络毕竟是虚拟空间,没人能从上面看到全部的生活。社交网络让用户们展示的都是生活中的特定方面,发的照片和帖子都是让自己显得更美的角度、生活中感到幸福的瞬间。社交网络的另一个特性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所有沉浸其中的人都要让自己显得很有个性,风趣幽默、有才华、时髦等等,总之是有出挑于普罗大众的闪光点。为了持续获得关注,还要不停地更新动态,回复留言,留意网友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喜好。
经过这一系列的转换,手机软件里那个用图片和文字构建的自我,比真实的自我要更有个性和魅力,但它同时也是片面和肤浅的。手机软件中的“我”仿佛是互联网的中心。如何不迷失在自己的“手机倒影”里,分清虚拟和现实世界,是社交网络深度参与到生活中后,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Rita硕士毕业之后,回到老家,开了一个网店,时髦的伦敦女郎现在整天要跑工厂,盯进度,解决生意里的潜规则。有粉丝觉得她现在的穿搭不如在伦敦的时候,Rita对这种声音不在意。她说,老家虽然在富庶的长三角,但毕竟是三线城市,没什么逛街的去处,连快时尚的门店都没有,她买衣服只能开车去上海。可工作之后毕竟不像读书时有那么多时间,生活有更复杂的事情等着花心思。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一度是个光环,可她现在却跑回国开了一家目标客户是阳光少女的淘宝店。“有人在豆瓣上发帖说我从中央圣马丁毕业,怎么没有做那种设计款的东西。首先设计款得有精力,其次工厂得有能力把设计做成衣服,工厂现在不一定做得出来,就算做出来价格肯定很高。这些想法都是单纯美好的学生心态。我已经不在乎这种东西了。”Rita说。虽然毕业时间不长,社交账号里也还是甜美的形象,可她已经把自己划到了“出社会”的人群里,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詹小猪还在读大学。她觉得自己那些“千言万语”的帖子不算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晒。“我如果发在朋友圈里,大家都熟悉嘛,不会有人反驳,而且她们都是跟我接近的人,想法也相似。发在公开的平台上,有人会对我的观点进行补充,有人会反驳,这些交流就更深层次一些。”詹小猪说。她拥有81万粉丝,现在也有了一些跟品牌工作的机会,这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讲很难得,她目前却没有循着博主道路走下去的打算。詹小猪觉得,虽然自己也挺喜欢打扮的,但如果把它变成工作,可能就没有乐趣了。
晒图美容
网上的自我表露对生活的介入越来越深,照片已经从定格记忆的存储功能,偏向于变成展示自我的媒介。iPhone4引入了前置摄像头,这本来是为了实现facetime功能而进行的硬件调整,却打开一个新局面,表达不用借助于他人,变得更自由。2013年“selfie”(自拍)成了牛津字典的年度词汇,12个月以内就有数据统计,全球每隔1秒就有一个网友试图通过网络找到自拍图像,每隔3秒就有一个网友上传自拍照。
人们重视手机拍摄的照片的效果,因为它们要发到社交网络上,是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的化身。就像现实中通过医美获得靓丽的外表一样,虚拟世界里有各种“晒图美容”的手段。各种傻瓜式操作的修图软件被发明出来,摄像头的升级也成了手机品牌之间竞争的战场,像素越来越高,镜头变成广角、超广角,手机自带了美颜功能,根本不需要美图软件,还修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自然。
自拍杆突破了手臂的局限,让镜头可以收入更多的内容,这还不够,陆续还发明了镜头和手机分离的装置,甚至收入画面更广的自拍无人机。拍照效果继续提升,夹在手机镜头上的补光灯被发明出来,可以拍广角,可以拍微距,能打冷色光,能打暖色光,还能美瞳、美颜。
晒照片的题材也从自拍半身照,拍美食,拍度假风景到了生活中的各个片段,自拍就满足不了人们要晒的内容了。要想发出像明星们的帐号上那样看起来很自然的街拍、生活照,难以通过DIY的方法。有人从这些需求中看到了商机。有500强外企工作经验的曹玉敏创办了一个让专业摄影也像手机自拍一样快捷方便的项目。她说,传统的摄影师行业从拍摄到修图少则几天,长则一个月,这跟不上发布社交帐号的节奏。
曹玉敏的方法是改造拍摄的分工和流程,首先搭建了一个类似于滴滴摄影的平台,让专业摄影师和修图师跟用户的需求互相匹配。摄影师只负责在现场拍照,通过自己研发的智能硬件把照片上传到云端,修图师专业修片,再传给客户,整个过程只需要五分钟。这种项目已经在明星名媛云集的时尚庆典,重视网络营销的企业活动上看到效果,也拓展到了普通的人群。曹玉敏说,除了婚礼这样传统场合,现在开派对、出门旅行也有人预约这样的摄影服务。
现在不但人人有15分钟在社交平台上成名的机会,还能像明星那样被抓拍的美丽照片,发朋友圈。
原标题:每隔3秒,就有一个人上传自拍照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