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交流大会现场
“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100分,语文98分。”每每说起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在一年级的期末成绩时,汪娜的脸上都绽放出别样的笑容。
如今汪娜患有自闭症的大儿子已经9岁,今年9月刚上小学二年级,在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谁又曾得知她经历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呢?10月20日,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办的第三届融合教育交流大会上,汪娜向到场的100多个自闭症儿童家庭分享了自己与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共成长的故事时,让台下的家长感动不已。
儿子一岁半还不会说话
汪娜永远记得,儿子可可一岁半时,任何人逗他都没有表情,也不会说话。当时她还单纯的认为只是孩子发育晚,不会出现智力问题。
可在丈夫的强烈要求下,汪娜才肯同意带可可到医院做检查。当拿到检查结果时,汪娜和丈夫都懵了,不愿接受事实的汪娜又带着儿子走了多个医院,但检查结果都是一样的“自闭症“。
儿子患上了自闭症怎么治疗?擦干泪水,汪娜开始为儿子的康复做计划,第三天就听从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
汪娜说,在医院每天隔着玻璃看见护士用针扎儿子的嘴,她都是以泪洗面。“儿子一岁多了还不会开口说话,医生就用针扎,这对孩子都是一种折磨。”每当回想起儿子治疗时的场景,汪娜都忍不住落泪。
儿子住院一个月,可效果并不理想,跟最开始的状态没有区别。汪娜便开始联系专业康复机构, “在康复机构,孩子和家长都要被隔离。家长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孩子送过去,学习完了之后再接回去。孩子学习了什么内容家长也不知道。”汪娜说。
陪孩子康复辞掉高薪工作
在康复机构训练了4个年头,汪娜只知道儿子可以简单的冒出几个字,就连爸爸妈妈最基本的发言都还不是很准确。
同样,眼看着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不会说话,更别说技能了。于是汪娜便有了一个决定,辞掉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家专门陪着儿子康复。“我以前的工作还不错,月收入也有1万多。当时也没有其他想法,就是想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加上孩子到了6岁,康复机构都不愿意收了。就只有送到特殊学校,我每天接送,在学校陪着他。”汪娜说。
就这样,汪娜除了在学校陪之外,每天回到家还要陪着孩子训练。“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学会握笔。”汪娜说,也正是如此她才意识到家长干预孩子的康复是多么的重要。
在家里进行家庭训练,教孩子技能,虽然很吃力但是看到孩子一天天的进步,也让汪娜看到了希望。“比如说教他拧瓶盖,每一次都要分几个步骤教,并且是每个步骤要重复无数遍他才有一点点意识。”汪娜说。
不仅教孩子技能,同时在生活中,汪娜还在不断的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因为自闭症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不会举一反三,比如说,第一次告诉他毛巾可以擦手,他就只知道毛巾擦手不知道毛巾还有其他的用途。”
就这样,汪娜陪着儿子可可一起慢慢康复。在可可7岁时,汪娜得知自闭症孩子也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样上学,于是汪娜便尝试着把可可送进小学,让可可和普通孩子一起上学。
呼吁更多自闭症家长早干预孩子康复
“其实,到了小学我才发现我儿子其实记忆力特别好,教他的老师他都记得,班里的同学也记得很多。”汪娜说,儿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排斥他是自闭症孩子,反而在学习上给予了他更多的帮助。
汪娜告诉记者,如今她每天都要开车1个小时送儿子上学,然后在学校陪着儿子读书。回家后,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她还要另外给儿子增加课程和技能培训。“上学期,数学100分,语文98分,总成绩在班上还比较靠前。这一学期的几次考试成绩也还不错。”汪娜说。
现在看到儿子的成长,汪娜也学会了很多。她告诉记者,当儿子检查为自闭症时,她不敢告诉任何人。直到孩子6岁,到了特殊学校,自己干预孩子康复训练的过程时,她才敢跟身边的朋友说自己的儿子患有自闭症。“那个时候觉得面子比较重要,但是真正跨出去想要孩子康复的时候,其实面子又算得上什么呢!”
也正是如此,汪娜也希望其他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要像她一样,耽误了孩子最佳康复期。汪娜说,如今在重庆也有不少学校在开展“融合”教育,接纳自闭症儿童,作为家长应该早日迈开这一步。“我也希望广大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不要等到孩子十几岁了才干预他的康复,只有越早干预,孩子康复的效果才会越好。也希望家长不要有太多顾虑,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要送到学校去。”汪娜说。
如今汪娜也会经常带着儿子外出逛街,参加各种学习沙龙。因为在她看来,她不奢望儿子未来有多大的成就,她只希望儿子能学会更多的生存技能。
(为保护自闭症儿童 文内均使用化名)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冉长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