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丨他坚守着主城最后一个摆渡口,36年摆渡人生打捞生命数十人
10-30 06:28:55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downLoad-20181030064314_副本.jpg

肖远福正在江边清理垃圾。

downLoad-20181030064335_副本.jpg

肖远福在长期摆渡的渡船头。

在嘉陵江的大竹林码头,微风徐来,水波不兴。

“你别看现在的江面平静。”常年在江上摆渡的肖远福,指了指江面上的几个地方,“凶险起来,真是要人命!”

曾经二十岁的帅小伙,如今已摆渡到花甲之年,既迎来送往无数的渡江客,也奋力救起不少的坠江人。

1982年,肖远福从父辈手中接过船橹,成为嘉陵江边的摆渡人。摆渡的36年里,他还干了一件周边居民竖大拇指的事:常年无偿清理大竹林段江边的垃圾。“都是顺手顺路的事,再说这条水路,我走得最多。”提起清理江上垃圾一事,肖远福却轻描淡写地说。

无悔坚守 他把渡口当成了家

船的这36年,他除了“渡”人,就是“渡”垃圾

10月27日下午,肖远福和众多志愿者一起,参加两江新区在大竹林码头组织的保护母亲河的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

渡船的这36年,除了“渡”人,就是“渡”垃圾。

现在渡客一天七八十人,他时常能抽出空来,挑着竹篓子再拿把夹子,沿着嘉陵江的大竹林段清理垃圾。

“前些年垃圾多,现在少多了。”肖远福望着干净的江面说,清理垃圾不是体面活,没几个人愿意去做。“我顺手顺路,看到就舀起来,习惯了!”

相比前些年,他现在清理的担子轻多了。

他回忆,前些年涨水之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成片,水退的那段时间,也是清理垃圾最忙的。

现在变了,不冷不热天晴时,才是他最忙的。

他告诉重庆晨报记者,很多人趁周末到这里来烧烤,虽然现在很多人自觉带走产生的垃圾,但总有不少漏网的竹签、方便袋、食物残渣,只有他有时间来慢悠悠地清理。

有人说不必清理,落雨涨水不就冲到下游去了吗?

“如果大家都不清理,下游岂不是要被垃圾塞满?江边垃圾不清理,天热散发恶臭熏人,第一个熏我。”肖远福说完爽朗地笑出声,“你不管,我不管,那谁来管?”

船上常住 他练就一身好水性

每天早上6点半,他都会到水里扎一猛子,哪怕是寒冬腊月

肖远福生在江边,自小在江边长大,爷爷和父辈都是沿江而居。摆渡船的这些年,他就在船上住。

爷爷是川江一代的引航人,父亲也是靠船运为生。提起爷爷,肖远福引以为豪:“爷爷辈对江中地形了如指掌,对每一处暗流都清楚得很!”

自小江边长大,肖远福养成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早上6点半,他都会到水里扎一猛子,哪怕是寒冬腊月。

“天天在船上过夜,跳进去游个泳也快。”他嘿嘿一笑,“小时候去江里游泳都是悄悄去,被大人晓得要挨打!后来大人晓得了,也没管我。”

长期坚持游泳,练出一副好身板,也练出了一身好水性。

奋力救人 他说并非为了上新闻

摆渡至今,他已数不清救过多少人,但他说不会比自己岁数少

让肖远福想不到的是,打小练出来的水性,会在日后救援坠江落水者时派上大用场。

最近一次救人,是去年的4月份。江边有一家人,带着老小坐小渔船过河。意外的是,小渔船在水中央翻覆,船上6个人全被倒进江里,只有1人会游泳。

“那次一共救了5个人。”肖远福唏嘘一叹,要是没人看到,那就是一出悲剧了。

从成为摆渡人至今,肖远福已数不清自己到底救过多少人,但他说肯定不会比自己的岁数少。

救人的事时常有,也有媒体来报道。不过,肖远福对成为“名人”没有特别在意,“自己该怎样还是怎样,我救人又不是为了等着有一天上新闻。”

肖远福比划说,遇上溺水者,不能从正面救,不然他会像逮着救命稻草一样,把救人者往水里拖。“这么多年,我救人从没有失过手。”

救的小孩多了,长大成家生子后,走在路上偶尔碰到,会领着孩子到他跟前,说道:“这就是当年救爸爸的人,要不是他,就没有你哟。”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但肖远福很满足。

他说,现在有很多人,有的救人后悄悄离开,不少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救人不是为了图财,救的是一条命。我只是比他们幸运一点!”

印象最深的是,他救起一个年纪比他还大的男子,时隔一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碰到,对方请他吃了一碗豆花饭。

变或不变 他依然为渡口坚守

曾经每日渡江万人,而今码头门可罗雀,他的渡船也冷清了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这里的轮渡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那时,肖远福所在的大竹林码头,每天的渡客排着长队,半小时就能开一次船。

而现在,码头沿岸门可罗雀,肖远福的渡船也越来越冷清。对岸一边是去双碑,一边往北碚方向。

“这里是重庆主城最后一个摆渡口。”肖远福说,现在一天人多时有七八十个渡客,两小时开一班。

在肖远福的船上,有个三四平方米的船舱,搁着衣服和简单的厨具,除晚饭回家一趟之外,其余时间全在船上。

肖远福告诉记者:“你莫看现在一天跑几趟装不到几个人,但在30多年前,这里的过河船最高日运载量达到过上万人。”

这里的摆渡从1950年开始,一开始是木船靠人力划,到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改为单机船,发展到现在的30客位标准客渡船。

肖远福记得很清楚,上世纪60年代前过河船的票价为1分、2分、5分;到他接班后的70年代为1角、2角;到80年代为5角、1元;目前从双旋子到大竹林过河船票价为2元。

“有时候一天都没人渡船。”肖远福说,他还是要坚持下去,毕竟从渡口过去省时间,当地人离不开。“平时没事就清理一下垃圾,这事还是需要人来干。”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