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影展的志愿者已突破千人
近日,第五届重庆青年电影展圆满闭幕。在红毯仪式上,形象大使郭晓东惊喜现身,顾桃、万玛才旦、忻钰坤等知名电影人亮相红毯,将全场情绪推向一阵接着一阵高潮。上游新闻记者在现场,却发现一位“非大咖”的嘉宾,赢得了最热烈的呼声和掌声,这位来宾就是重庆青年电影展发起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丁钟,丁钟也向上游新闻记者讲述了他与影展的五年故事。
“一不小心”成就专业型电影展
“五年前,为什么萌生了发起重庆本土电影艺术展的想法?”这是很多人会有的疑问,而丁钟说自己的初衷是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实践的平台,让自己的学生能“立体”、“全面”地认识自己学习的专业,“一不小心”就把这个实践平台发展成了西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型电影展。
丁钟向上游新闻记者讲述到,6年前,他来到四川外国语大学成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教师,那时学校的编导专业刚刚成立,老师和同学都普遍处在迷茫中;一年后,因为人事变动,他临危受命成为专业负责人,“同学们对未来很迷茫,而当时的我比他们更迷茫,我特别希望能通过一些教学上的改善或是特色活动的举办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获得感。”
有了这样的目标后,丁钟将自己想法诉了教研室的同事们,大家反复商议,决心真正做出改变。在和同事们的一次次交流探讨中,他忽然脑海里灵光一现——放眼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节展,重庆作为直辖市却从未发声,为什么不能办出一个属于本土的电影艺术展呢?他的想法得到了同事们和学院领导的一致肯定,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当即就开始了第一届影展的筹划。
从联系电影产业的片方、资方,到拉取赞助、争取合作单位,再到场地选取、排片、宣传,协调影院、协调观众……大到方案制定,小到所有琐碎的细节,都是丁钟和团队一项项完成的,就这样他们从“零”开始,从“无”到“有”,走出了成立“重庆青年电影展”的道路,在2014年4月,第一届影展成功举办,本土电影艺术展也就此诞生。
丁钟展示着第一届影展时手折的宣传页
有人关注就有了坚持的动力
回顾首届影展的筹划经历,丁钟与记者分享了这样一段话:从2013年开始筹划到2014年5月启幕第一届,他的朋友圈里至今仍留着四年前的一段文字:“在近400天的筹备期里,没有一日不碰壁,常常一天要跑上好几百公里,说得口干舌燥,陪尽笑脸,忍饥挨饿却也无济于事,U盘里永远带着影展的PPT,车里永远放着影展的策划书,手机桌面永远是影展的设计海报,加任何人微信都会写‘我是川外重庆青年电影展的策展人”。举办过程的艰难可以窥探一二。
首届影展受限于征片数量与放映场次,所有的内容只有一张薄薄的宣传单,丁钟回忆到,自己和同事去印刷宣传单时,老板问需不需要用机器把宣传单闸一闸,大家为了省点钱都说不用,几个老师就在外面,自己手折,一千多张宣传单折了整整一个下午。而如今,第五届影展的宣传手册已经“华丽变身”为一本厚厚的小书了。
“办第一届,大家对你的宽容度很高,平地起高楼,哪怕只是一个小平房,都很好;但是要办第二届,就会开始有人关注卫生搞得怎么样、装修做得怎么样了。”在首届影展成功举办后,许多人都对下一届的开展有了期待,不少人亲自找到丁钟询问他情况,这让还在筹备的他又有动力又有压力,也促使整个团队开始思考要如何形成影展的“电影节意识”,做出本土特色,形成品牌文化。
基于这些思考,团队活动策划中慢慢形成单元、成立起“主题策展”;征片时开始根据类型、国别有分别地征集作品;更成立起了“电影项目创投会”、“学术工作坊”、“电影公开课”等系列特色活动,在去年举办的第四届影展中,共有约1.2万名市民走进影院观看了71部艺术电影,展映、竞赛、创投、论坛每一项活动都极具特色,影展也成为了众多媒体口中,这座城市一张新的文化名片——“重庆电影的文化奇迹”,“缔造这一切的,只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一群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和一群怀揣梦想年轻学生,每次我发现有人在关注影展都非常高兴,每当我想到这许多许多的关注与支持,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丁钟说。
前段时间的闭幕式上大咖云集重庆
五年有1647名志愿者加入团队
如今,重庆青年电影展已从第一届做到了第五届,成为西南地区为数不多获得政府立项的专业型电影节展,组委会更是邀请到谢飞、海清、郭晓东、贾樟柯、王小帅、徐峥等数十位优秀电影人助力影展。在首届影展的征片活动中,只有97部作品参与了征集;而今年,共有来自国内外的692部作品火热投入到“短片竞赛”单元征集中,短短五年,影展可以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路走来,一路不易,丁钟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在第三届影展筹备前期,因为资源、资金等等方面的困难,团队实在难以坚持,“在这个时候,我们为想加入影展做志愿者的同学们推出了一个咨询群号,让我没想到的是,三四天时间里就有200多人加入,都非常希望成为志愿者。”这件事给了丁钟莫大的鼓励和动力,让他感到自己始终不会是“孤军奋战”,始终有一群爱电影,有理想的人和他一起在坚持,在拼搏。而在五年里,共有1647名志愿者投入到影展筹划与举办中,更有不少在校学生因为影展的志愿服务经历,对电影艺术有了进一步了解,最后进入了相关领域学习、工作。
“做影展,我从二十几岁做到了三十几岁;希望自己还能从三十几岁做到五十几岁。”展望未来,丁钟笑着表达自己的愿望。
上游新闻记者 杨辛玥 实习生 安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