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智能远程控制系统,果园港实现起重机的自动化运行。记者 张锦辉 摄
重庆日报消息,“过去肩挑背扛,现在看设备忙”。
11月23日,两江新区果园港,国投重庆果园港港务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负责人张溪海一边巡查港口件散货码头的设备运行情况,一边感叹码头工人工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果园港正在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也就是说各种货物在这里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进行转换运输。转换需要装卸,张溪海就是指挥装卸的人,不过随着果园港智慧港口建设的实施,张溪海指挥的人越来越少,管理的自动化设备却越来越多,他这样作比较:“以前拿着扩音喇叭,扯起喉咙指挥工人;现在满港区转悠,巡查设备。”
装卸作业
人力为主转变为以机械为主
果园港铁路专线作业现场,国内首台轨道装车机正飞速运转,从澳大利亚沿水路进口的铁矿石,快速填满火车车厢。
“这批铁矿石将通过港内铁路,运往四川威远的钢铁厂。”张溪海说。
这台轨道式装车机是果园港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港口机械工程研究所研制,今年3月安装完成,最近才正式投入使用。
与传统的机械装车后人工平顶不同,这台轨道式装车机配有自动平仓设备,是国内首创的装车与平仓合一装车机,装完即满足铁路货运规定的偏载要求,比传统流动机械装车效率有质的飞跃。
张溪海介绍,原矿石发运需要动用4台装载机,人力辅助12人,昼夜作业量为6000吨,有装车机后,整个装车流程只需要6人辅助,昼夜作业量达到12000吨,在人员减半的情况下作业量翻一番。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伴随着果园港铁水联运业务的增长,果园港智慧港口建设进程也在加快。智能设备接连投用,使果园港生产以人力为主的操作模式转变为机械为主、人力为辅的操作模式。
在果园港件散货码头,有两台翻车机,这是张溪海重点监控的两台“黑科技”装备。
张溪海介绍,这两台翻车机采用C型双翻折返式结构,配套先进的环保干雾抑尘系统,额定作业能力3000吨/小时,这意味着每台翻车机每小时可翻卸44节车皮,是目前国内作业效率最高的双翻折返式翻车机。
“传统的煤炭卸车,需要动用3台挖机,人力辅助8人,昼夜作业量为6500吨。现在有了翻车机后,整个卸车流程只需要6人辅助清车皮,昼夜作业量可达24000吨。”张溪海说,C型翻车机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装卸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和作业货差货损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台翻车机绿色环保,采用的微米级喷淋降尘系统,不仅能有效降低扬尘,还能节约25%的用水。
起重作业
远程操作安全有保障效率更高
在果园港,起重机是重要生产工具,是智能化改造的重点。
在果园港集装箱码头,一个个巨型龙门吊好比一个个巨型手臂,将集装箱抓住举起放入货轮。港区22个龙门吊,平均每天吊装600个集装箱,如何保证运行效率呢?
在龙门吊控制室,以前操作司机需要弯腰低头90度进行作业,从五六层楼落差的高度,起吊货物。这就好像拿着筷子夹火柴盒,一个集装箱至少耗时4分钟,一艘货船、120个集装箱,大概需要8小时。一个龙门吊需要三个司机轮番操作。
现在,智能远程控制系统就像为巨型手臂装上了大脑,只需要按键,就能将几十米外的龙门吊精准对位。比起人工起吊,效率提升近50%。
果园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副总唐知安介绍,通过视频监控和识别技术、多种位置定位检测技术、传感器、PLC和计算机软件等的集成,果园港实现了起重机的自动化运作,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
唐知安表示,果园港是首个采用互联网远程控制技术实现起重机自动化运行的内河码头。
在远程控制模式下,即便是龙门吊这样的大型起重机也能够严格按照设定程序运行,可以自动完成大部分工作,操作员只需完成技术难度较高的抓箱、放箱即可。
“这项技术把设备操作间从作业现场搬到了办公室,操作员在电脑前就可以完成相应工作,而且一名操作员可以同时操作三四台机器,在减少人为失误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唐知安说。
在一间远程操控室内,重庆日报记者看到两名操作员紧盯眼前的屏幕。屏幕上显示着货运堆场内轨道式集装箱龙门吊的运行状况,当吊臂离集装箱50厘米、需要抓放箱体时,操作员才需要人工操作。
“我们现在已经有4台场桥设备使用了远程操作,今后要全面推广。”唐知安说,人工操作需要操作员爬上爬下,操作间空间有限,经常需要弯腰作业,有安全风险不说,操作员还可能落下职业病。现在使用远程操作,不仅人员更有安全保障,而且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运输作业
皮带传输机替代车辆运输省时省钱
夜晚的果园港仍然繁忙。重庆日报记者采访当晚,重庆果园件散货码头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助理郑骁正在中控室上晚班。他告诉记者,深夜会有多班满载的列车抵达这里。他们的工作就是监控货物从列车转运到货船上。随着果园港多式联运网络的扩展,通宵加班已是常事。
郑骁的感受来源于铁水联运线路的变化:截至今年10月,果园港已经开通10多条货物中转运输路线,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显现出来。
皮带传输机是港口重要的运输设备,可连续、自动传输物资。如今运往四川、陕西、甘肃各大钢厂的铁矿石、铬矿石、石油焦等大宗散货,都选择在果园港中转。此前,果园港区内的散货中转都是采用车辆运输的方式,耗时相对较长,成本相对较高,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
果园港正在加速打造港区传输廊道工程,该工程总长约6.5公里,内部设有皮带传输机,可连续、自动传输物资。廊道连接果园港前方码头与后方港区铁路线,分为两条“铁转水”、一条“水转铁”皮带传输线路,形成散货在长江黄金水道与中欧班列(重庆)间双向流通、无缝连接的通道。
果园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转水”线路廊道投用后由果园港进港铁路运来的矿石、煤炭等散货,将由该廊道中的皮带设备直接传输至港区码头,实现散货运输控制远程化、调度自动化。
这种智能化的运输方式提高了装卸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企业的物流运输带来便利。同时,由于廊道具有密闭式的特点,并在皮带传输机上的中转站配备干式、湿式除尘设施,能够起到增加物料含水率,抑制粉尘飞扬的作用,助推绿色港口建设。部分传输机还配备除铁器、皮带秤和采制样装置,可在去除杂质的同时满足计量和质检的需求。
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实习生 唐璨
原标题:果园港向智能港迈进 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逐渐形成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