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探寻重庆三千年历史文脉
01-19 09:46:23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重庆大名鼎鼎,这毫无疑问,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世人皆知。站在南山俯瞰重庆,两江环绕,房在崖上,建筑起伏错落,道路高低盘旋,仿若一座巨型立体山水盆景。午夜霓虹闪烁,灯火和波光辉映,上演现代大都市“字水霄灯”美景。

重庆,这座三千年历史文化古城,从来不缺乏历史。

从远古追溯,巫山人开篇

重庆的历史,要从远古追溯,在公元前200万年前就已开篇,“巫山人”的发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远的人类化石,比我们耳熟能详的“元谋人”早了整整三十万年,这无疑让重庆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jpg

巫山龙骨坡文化遗址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巴渝大地,沿两江流域,在丰都、石柱、巫山、合川、江津、梁平、九龙坡马王场等,陆续发现的众多新旧石器时代历史遗址,揭开了远古时代人类在此频繁活动、遍布两江流域生活的轨迹。

历史传说,从夏商周时代的大禹治水,娶妻涂山氏到巫山神女故事,家喻户晓,至今流传,呼归石,弹(诞)子石的地名已经沿用了数千年。巴人忠勇尚武,擅乐舞,随武王伐纣,“巴渝舞”随军出征,为战前先锋,歌舞言志,以“舞”而屈人之兵,穿越过时间的长河,演变为如今土家族摆手舞的枝枝叶叶。

重庆城的“前世”

重庆城,从嘉陵江两岸兴起,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过程,一是由城寨到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秦张仪筑少城“江州”(江北嘴),蜀汉李严迁城筑大城(渝中下半城),彭大雅扩城(渝中半岛上、下半城),明戴鼎第四次大规模扩城,砌城墙,修九开八闭十七城门。

2.jpg

重庆通远门古城墙

从张仪到李严到彭大雅建城、迁城、扩城,既见证了重庆城址变迁、城市发展和空间格局演变的三大步,又见证了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其时区域中心、军事防御中心的历史地位,直至明清,巴渝大地作为军事防御中心的单一核心功能随着手工业的繁茂、水运昌盛、商贸兴起向城市功能转变发展,明戴鼎四次扩城,砌城墙、环江为池,以山为城,建九开八闭十七道门便是见证。

古时重庆,因山势易守格局一直是军事防御中心、区域中心。

历史瑰宝,十大抗蒙遗址今犹存

重庆,历史兵家必争之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往往与战争有关。

南宋末年,巴渝安危紧联南宋政权安危。在宋末彭大雅筑城固守基础上,余玠正式将四川首府从成都迁至重庆,设帅府,根据川东山川形势和流域特征,以合川钓鱼城为核心修筑山城防卫体系20余座,拱卫全川,以重庆城为中心的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是继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筑城和秦汉时期的长城筑城体系之后的一种全新形式,城塞的构筑规模大,军事功能强,突出特点是:以险筑城,城塞一体,防御阵地坚固,有田池林木可供长期驻守,以城塞为点,江河为线,形成了点线结合、网状分布的防御格局,以重庆为大本营,钓鱼城为屏障支柱,既有梯次配备、重点部署、又有战略纵深。各城相互声援,构成有效防御体系,成功抗击蒙军四十年,重庆十大抗蒙城堡群落遗址,不仅延缓了南宋政权几十年,同时,改变了欧洲历史,世界格局,更是重庆众多古城池遗址的最重要代表。

3.jpg

十大抗蒙遗址大体沿两江两岸分布,其中钓鱼城、天生城、磐石城等保护较好,历史价值高。其中,最浓墨重彩的是钓鱼城。

4.jpg

沧桑钓鱼城

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山势突兀耸立,三面环水,壁垒悬江城周十二三里,均筑高数丈石墙,南北各建延至江中一字城墙,城内有大小池塘13个,井92眼,兵精粮足、水源充沛,江边筑水师码头,上可控三江,下可屏蔽重庆,地势十分险要,是支撑四川战局的防御要塞。钓鱼城之战,蒙哥战死,阻缓蒙军战争进展,改变世界历史格局,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范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其军事防御枢纽作用。

从清初到近现代,移民文化、抗战文化成为重庆厚重的文脉

清康熙年间开始,巴渝大地上掀起了人类移民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

明末清初,四川因几十年的战乱,再加上灾荒、瘟疫不断,人口只剩下50万人左右,重庆城(现在的朝天门到七星岗通远门一带)只剩下数百家人。为恢复川渝地区经济,清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省民众移民四川,因而掀起了各省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次移民给川渝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带来深远影响,促进了川渝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繁荣,加快了各地文化的融合、交流,形成了我们今天听到的川话、看到的川剧、吃到的川菜。著名的巴缎、荣昌夏布都与移民有关,重庆现在很多方言如说绳子为“索索”、路边小铺为“幺店子”、连襟为“老挑”也是湖广一带方言传来的。

5.jpg

重庆湖广会馆

重庆现保留着众多的移民文化遗址,位于渝中区东水门长江边的重庆湖广会馆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还有客家移民的“文化集散地”荣昌、大巴山地区的硐寨、酉阳龙潭镇江西会馆、綦江东溪镇广东会馆等。

时间聚焦到193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伴随国民政府迁渝,重庆从一个普通的工商城市、区域中心成为当时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进入世界舞台。伴随国民政府迁渝,大量军政、文教、工矿企业纷至沓来,人才济济,城市规模膨胀,重庆,思想上大融合,成为战时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政治中心、远东战区指挥中心。在日军大轰炸中,重庆城巍然屹立、顽强抗战、奋勇拼搏,是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象征,为世界敬仰。

6.jpg

重庆黄山抗战旧址群

重庆抗战遗址遗迹的分布由抗战时期的人物活动场所和机构、单位设置地点所决定,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分布广泛,遍布重庆22个区县,但在渝中、沙坪坝、北培、南岸、江津白沙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遗址遗迹数量近400处,不少遗址遗迹规格较高,地理特点鲜明,种类丰富。

读懂一座城市,不仅是看新起的高楼大厦,更要穿过时间的长河,去触摸历史的痕迹,因为文明和文化的照耀,那些一块块石砖、一堵堵城墙、一条条街巷、一栋栋老宅才不会成为风化的标本,穿越三千年的时光隧道,重庆,散发出厚重的生命力。

原标题:探寻重庆三千年历史文脉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