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重庆首批1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正式向广大市民开放,计划春节前陆续交付其余20个,30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共布局各类健身设施377个,其中五人制足球场9个、标准篮球场12个、三人制篮球场8个、羽毛球场30个、轮滑场5个、乒乓球场57个、其他健身设施256个。
以因地制宜为设计理念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边角地修建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自然资源部通报的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典型案例之一。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主要建设理念是突出“社区味”、“体育味”、“文化味”,在充分征集市民需求基础上,通过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风貌有机结合,将体育文化的内涵及体育运动标准融入到设计建造中。
记者在凤鸣体育文化公园现场观察到,其休闲廊道融合了传统剪纸艺术。据中标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介绍,由于双凤桥是重庆剪纸艺术的发源地,所以他们以此巧妙地融合在建筑中。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江北区的大水井体育文化公园,据了解,其占地20亩,高低差达40米,5到10分钟可登达山顶,保留了重庆3D城市的效果感。
突出“社区”“体育”“文化”三功能
另外,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功能在“社区”、“体育”与“文化”三方面,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设施,以及体育活动和文化休闲场所,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在社区功能方面,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周边居民间相互沟通的公共空间,有利于融洽邻里关系,建设和谐社区;在体育健身方面,设计结合场地地形特点,除了安排基本体育功能外,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各类运动场地还植入科学健身规则,通过地面运动符号、图案、数据,进行标准运动姿势示范,帮助市民更加科学有效地健身;在文化方面,利用园内文化展示墙、建筑设计小品等将当地特色文化、传统风貌、优秀历史文化进行有机展示,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此外,为更好地实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服务功能,在运营时将使用智慧公园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不仅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还可及时反馈公园设施的情况,方便运营方进行定期保养;在规划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中除了有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无人贩售机、智能广播,还有智慧之眼视频监控、感测设施(如环境因子检测)、智能求助设施等。
据介绍,后期,计划于2020年完成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付使用,届时将惠及群众200万人。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滕飞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