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首个移植基因编辑猪心的患者大卫·贝内特,已经于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去世。在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后,他存活了两个月。
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宣布,一名57岁的男子在接受转基因猪心脏移植手术3天后情况良好。这一消息很快引发全球关注。一时之间,关于心脏移植、基因编辑、人类未来等诸多讨论热烈展开。
有消息说,贝内特在手术前一天曾表示:“要么死,要么做移植手术。这是我最后的选择。”
在移植了这颗经过基因编辑的心脏的2个月后,他悄然离世。
该如何看待这样的结果,是冒险失败,何苦折腾吗?
从科学上来看,这次手术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毕竟手术成功了,且贝内特先生,也获得了他想要的——在手术前,他已经卧床6周,这次前无古人的尝试,是他最后的希望。而医疗团队,帮助他挺过了手术、度过了最初的关口,让他多拥有了2个月的生命。他们奋力一搏,虽然未能扭转一切,但终究是触摸到了希望的羽翼。
在人类历史上,这已是莫大的成功。医疗探索之路,人类从来走得都不轻松。2019年央视播出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一度轰动,因为看到这部片子,很多人才知道,现代外科手术的历史,只不过短短数百年;一些大众眼中的“小手术”,曾经历经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台阶,才一步步升级到今天的样子。而人类,虽然已能探索宇宙,但对自己机体的了解仍只是极少而已,更谈不上掌握生命这复杂又宏大的命题。
前途艰难,勇敢的人一次次为我们试出路径。这一路上,有失败,有成功,既有生命的延续,也有生命的逝去。人类跌跌撞撞,才拥有今天的医疗技术、治疗条件,有了今天的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
同时,除了科学,我们也仍需要尊重更广阔层面的规则。比如,生命科学与自然规律从不会背道而驰,人类的各种探索,仍须遵循于大自然的规则。
我们尊重“猪心移植”的所有成就,惊叹于科学的探索,同时,我们也要尊重“猪心移植”的结果。毕竟,人文与科学、医疗技术与生命价值,都须在一个精妙的平衡点上,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磨合。
作者:陈凌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