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你在使用移动支付上,遇到了哪些新变化、或者遭遇了什么猝不及防的风险,2019年我们如何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中国银联发布《2018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全国移动支付消费增长明显。一方面,公众正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获取到便捷畅快的支付体验;另一方面,消费者遭遇传统网络诈骗的平均损失金额却在扩大,尤其是在一些支付行为上,更容易滋生被盗刷的高风险。
IT行业使用频次最高
创业群体移动支付金额领跑
去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普惠金融和减税降费的政策,有效刺激公众消费购买力,促进移动经济的稳步增长。
调查数据显示,创业、IT、房地产等行业人群的人均月可支配收入金额位居前三。从移动支付消费金额看,创业者的移动支付消费金额领跑其他行业群体,超过3000元/月,全职主妇的移动支付消费月均支出达2863元,名列第三;从移动支付使用频次来看,IT行业群体使用频次最高;从移动支付消费金额占比来看,学生群体移动消费的支出占超过月可支配收入的4成,移动支付已经成为该群体主要支付工具。
日均使用超5次
公共交通使用频率最高
根据中国银联风险安全专家分析, 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占比越来越高,近3成消费者日均使用超5次,创业者、广告/媒体、家庭主妇和退休老人成为主要消费人群。
在医疗服务领域,家庭主妇、军人和退休老人则是使用移动支付的高频次人群。
此外,作为普惠金融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理财领域,移动支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数据显示,退休老人,军人和家庭主妇较其他职业人群更热衷于购买理财产品,对现金资产的投资保值增值意愿更为强烈。
从地域来看,江浙沪全面步入移动支付消费时代,安徽、山东、甘肃等地实体店移动支付消费占比高。从支付方式看,二维码仍是目前市场最为流行的移动支付方式,手机闪付越来越受到年轻高收入人群欢迎。
诈骗发生率下降
但损失金额在进一步扩大
随着金融安全消费知识普及与全国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的持续深入,受访者风险防范意识有所增强。
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遭遇传统网络诈骗行为的概率持续下降,与上一年相比,社交账号(QQ、微信等)冒充亲朋好友诈骗及以办理信用卡套现等为借口,骗取验证码等支付信息的两种诈骗行为发生率显著下降,但需要警惕的是,平均网络诈骗损失金额有所扩大。
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这些行为更容易被盗刷
消费者在移动支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低风险型消费者比例较上一年增长10%。
银联风险安全专家提醒,高风险移动支付行为主要表现为:更换新手机不解绑银行卡,不删除存留的敏感信息(占比21%)、直接删除带支付功能APP不解绑银行卡(占比20%)、有优惠促销的二维码都会尝试扫(占比20%)等。
同时,有近7成的受访者表示主动买过银行卡账户盗用相关保险,较上一年提升约27个百分点,高龄、高学历的消费者购买盗刷保险的意愿更为强烈。从实际损失来看,与没有买保险的消费者相比,购买保险的受访者在损失金额上明显更少。
据介绍,该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近十万份,约七成被访者集中在20岁至40岁,样本覆盖全国34个省份(直辖市),高度还原移动支付人群现状,更加贴近真实地反映中国移动支付的群体“画像”,为持卡人与相关产业各方带来支付安全领域的趋势指引。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郭欣欣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