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11年历程,在平台、商家、消费者共同努力下,交易金额从不足1亿,一路飙升至超过2000亿,电商领域最大的节日实至名归。
不过,在平台频频发布“辉煌战绩”不同,作为双11三家马车中的商家,尤其是占据大部分的中小商家,却陷入了谜一样的难题:活动越大越不赚钱。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走访了多位参与双11的商家发现,在双11当天的订单量暴涨的背后,却是透支的却是前后两个月的人力成本和成交额。不少商家一场活动做下来,其实还亏了几十万,经验不足的更是积压的货物成堆,只有赔本清仓。
最近两年,不少中小卖家甚至干脆选择逃离双11,或者绞尽脑汁换取生存空间。
无奈:中小品牌商有心无力
双11临近,罗松(化名)经常都要忙碌到深夜1、2点,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双11要来了,每天电话多到一天手机要充2次电。”谈到双11的忙碌,罗松颇为感慨,公司已经是第5次参加了,提前1个月,就开始准备素材、做图片、算价格,此外还要针对今年的销售情况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因为一不注意就会亏损。
作为淘宝一家知名女装店铺的负责人,同时也是重庆一家从事女装生产的企业总经理,罗松坦言压力很大。
“如今的双11,可以称为商家的大考。”罗松说,从2017年开始,双11的流量越来越难拿到,推广费用一涨再涨。“一个品牌团就要30万,平时是收5%扣点,双11期间则改成直接收款,这样的费用太高了,我们今年就没参加了。”
罗松算了一笔账,去年双11仅仅在推广上,他就花费了超过50万,这还不算他为了双11做的预售、红包以及减免等方面的指出。最终,去年双11,罗松备货了超过1000万元,销售了近7成,利润还不如推广费用高。“可以说就是赔本赚个吆喝。”
在罗松看来,双11平台的资源位太少,商家如果活动力度不够大的话,得不到资源支持,尤其是中小卖家,想赚钱非常难。
和罗松不同的是,万方(化名)是逃离双11大军中的一员。
他的店铺主要经营重庆的土特产,包括火锅底料、牛肉干等产品。他的店曾在2017年参加双11大促,但事后一算账才发现,亏大了。
万方介绍,平台推出的各种规则比较复杂,首先是满减规则复杂,这不仅对于买家来说是个挑战,也同时考验着商家的计算能力。“一开始定的价钱其实利润空间就很小了,再加上种种的规则红包,原计划保本,结果成交额快20万,亏了好几万。我发现双11并不适合我这种单枪匹马、不懂营销、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中小店铺,于是决定不在参加双11了。”
这或许代表着一部分中小店铺主的感受。
淘宝店主可可对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表示,她的店基本上都没上过主会场,也没有亏本过,双11稍微优惠一下,促使大家囤货。“我觉得上不上都无所谓,而且双11还挺麻烦,要各种报名,重新做素材做图片,前面一段时间和后面都很闲,突然那一天又很忙。”
不甘:赔钱也要赚吆喝
在残酷的双11排位赛里,小品牌有心无力,大品牌则是“割肉”竞价。
为何微赚或亏本,大多数商家还是希望搭上双11这个巨型流量快车?罗松坦言,就是为了刷一波营销,赚一批转化。
罗松表示,现在电商的流量已经非常碎片化,内容端、直播端,要指望像以前一样打一个爆款肯定不行,所有的细碎的流量入口都要抓,现在店铺拉新成本30元/人,以后或许会更高。“双11是必须要抓住的,对我们这种不算太小的品牌而言,必须去赌一手。”
和罗松一样,不少商家考量的是不参加的后果。万方表示,如果不参加,对于店铺的后期会有不少的影响。毕竟做电商就是不进则退,销量是非常重要的。别的竞争对手都参加双11活动,大家亏本都在卖货,“你不参加活动流量就会减少,产品的销量会大减,可能会被后来者超越,这种情况下过了双11你的爆款可能就没流量了。”
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商负责人表,如今各大电商平台都在较量,一月一大促,半月一小促几乎是常态,例如超级品牌日、平台庆典等。上述负责人坦言,为了流量、销售业绩甚至是在平台内的资源位,品牌商多多少少都要参与,“6·18和双11的筹备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小型促销互动也要随时待命。”
上述负责人表示,双11、618等大促,商家需要尽量去参加,如果卖的,对后续的日销有帮助,如果比竞品商家卖得好,店铺的权重就会高一些,未来匹配到平台的免费流量也会多一些。
“对于商家而言, 如今各大平台早已经不是一个靠人工去维持运转的平台了,前台的排序全部都是按照算法逻辑进行推荐,如此一来,这对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细致的考量基于店铺自己在双11的营销创意玩法,以及相应的投入,此外还要计算对平台的引流以及销售额的贡献度,可以说双11对商家来说是一场不亚于高考的大考。”罗松说。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