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激战正酣,在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等冬奥冠军成为了新的全民偶像同时,为中国代表团带来两枚金牌的短道速滑项目引发了更多关注。
重庆能否学到短道速滑运动?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重庆既没有短道速滑所用的标准冰场,也没有短道速滑专业教练。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另辟蹊径,开展了“轮转冰”(轮滑转项短道速滑)人才选拔,并通过和四川短道速滑队合作,力争能够联合培养出重庆本土的短道速滑人才。
短道速滑试训队
没有标准冰场和专业教练
但重庆有短道速滑选手
短道速滑不是一个速成项目,要想从娃娃抓起培养短道速滑选手,需要有设置了专用防护带的标准冰场以及懂青训的短道速滑专业教练。
可是这两样最基本的条件,重庆都不具备——2月10日上午,重庆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冬运中心)主任柯萍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虽然最近几年,通过大力推广冰雪运动,重庆中心城区有了6个滑冰场,覆盖了渝北区、江北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和巴南区。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冰场是标准冰场;同时我们还缺少短道速滑专业教练。因此短道速滑这个项目在重庆有点先天不足,本地搞专业训练有点不现实。”
客观条件的制约,没有影响到市冬运中心发展短道速滑的决心。201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的三跨(跨界跨项跨季)选材成为了一个契机,让重庆也有了本土的短道速滑选手。
据当时负责重庆三跨选材的市冬运中心副主任张歌回忆:“2018年,我们按照国家体育总局要求,组织了双板滑雪的三跨选材。当时来自大渡口区,擅长速度轮滑的10岁小将石诗琪在选拔中脱颖而出。不过后来因为多方面综合因素,石诗琪没能留在国家队。但她和她的家长都没有放弃冰雪运动,刚好速度轮滑转练短道速滑有很多成功先例,所以我们在2019年将她送去了长春少年体校改练短道速滑。她成为了重庆唯一一个短道速滑选手。最近几年,她转到了离重庆较近的四川队训练,教练是李琰(中国滑冰协会主席、短道速滑名帅)的启蒙教练贺培诚。”
“轮转冰”的石诗琪
如何选拔人才?
“轮转冰”成为一条捷径
石诗琪的“轮转冰”转型,让市冬运中心意识到,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轮转冰”可能会成为一条捷径。轮滑运动在重庆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此前石诗琪就多次夺得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速度轮滑冠军。
2020年9月26日,沙坪坝体育馆内举行了2020重庆市轮滑项目后备人才选拔赛。这也是重庆首次“轮转冰”选拔赛,吸引了全市多个区县、24个参赛单位的100多名小队员参赛。
这次选拔得到了四川短道速滑队的大力支持,当时该队主教练贺培诚和教练王伟受邀从成都来到了重庆选材。柯萍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利用川渝两地体育局签订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议的契机,特邀四川名帅到重庆来看我们选拔。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赛事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也是请他们为我们的‘轮转冰’把把脉,看有没有好苗子。”
最终这次比赛选拔出了14名小选手前往成都,到四川短道速滑队进行为期一周的“轮转冰”二次选拔,随后2名表现不俗的小选手成功留队。张歌告诉记者:“四川队有短道速滑训练场馆,也有专业教练。我们希望通过不定期的‘轮转冰’选拔,选出有希望的轮滑苗子送到四川队。经过联合培养之后,能够培养出有实力的短道速滑选手。”
短道速滑可以从轮滑开始
坚持者寥寥
推广短道速滑任重道远
通过“轮转冰”跨界选材,和四川联合培养的策略,重庆有了短道速滑选手的培养模式。可是短道速滑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项目,因此要想成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张歌说:“只要愿意练,我们都竭尽全力提供各项帮助。重庆一些小选手通过‘轮转冰’也体验了短道速滑的魅力,但是这项运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运动,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团队合作精神。加上家长对学习和未来的担忧,因此能够坚持下来的人不多。目前仍在坚持训练的重庆短道速滑选手仅剩石诗琪一人。”
如何改变现状?市冬运中心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方面联合重庆市轮滑协会,大力发展速度轮滑项目,通过“轮转冰”选拔出更多有潜力的短道速滑苗子;另一方面也积极与社会各界沟通,争取能够在场馆、梯队建设方面取得突破。
市冬运中心主任柯萍(右一)见证了首次“轮转冰”选拔
柯萍希望借北京冬奥会的契机推动短道速滑的发展:“在重庆要想发展短道速滑,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社会对这项运动的认识。实际上在我们开始搞‘轮转冰’选拔之后,短道速滑就在重庆生根发芽。例如2021年9月,我们参与中国滑冰协会主办的系列公益活动时,就有不少小选手主动穿上冰鞋挑战武大靖起跑……所以我相信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引发全民关注之后,这项运动也会在重庆继续升温,和花样滑冰、冰球、单板滑雪一样,逐步成为重庆市民喜欢的冰雪运动。”
上游新闻记者赵映骥/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