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停车难 过街难 找路难 休憩难 重庆下决心解决“四难”问题
05-21 06:59:53 来源:重庆日报

江北区金源路下穿道立交人行天桥已经投入使用,解决了周边市民“过街难”的问题。(摄于五月十九日)

重庆日报消息,“五一”小长假期间,市民杨铭(化名)带外地朋友去热门景点鹅岭二厂“打卡”。他从江北区观音桥附近开车出发,到渝中区鹅岭时只花了20来分钟时间。可是在鹅岭狭窄的道路上找停车位,却花了他将近半小时。“更让人气愤的是,明明有些地方有停车位,却摆着不对外停车的告示牌。早知道就坐轻轨去了!”

杨铭的尴尬在主城并非个例。

“停车难”与“过街难”“找路难”“休憩难”一起,并称为城市管理的四大难题,在全国普遍存在,而重庆尤其突出。

日前召开的全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四难”问题作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突破口,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温度,让市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此举意味着重庆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正式向“四难”宣战!

江北区洋河路,车位十分紧张,收费工作人员正在收费。(摄于2月26日)

“找路难”催生职业带路人

“四难”究竟有多难?

以“停车难”为例,截至2017年底,主城区停车位超过130万个,当年机动车拥有量是151.1万辆,直接缺口超过20万个。去年,全市城管执法人员查处空间秩序类的案件超过13万个,不少与占道停车有关。

“比如带孩子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看病,无论多早出发,找个停车位比登天还难。”市民程林感叹,“有一次我早上7点钟到儿童医院,门口的车辆已经排到了两站之外的中山医院。”

在重庆,“找路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网友曾戏谑:“来到重庆,每一个打开导航的外地人都哭了!”拥有20条匝道的黄桷湾立交被网友评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立交”。

因为“找路难”,重庆还出现了一个特殊职业:带路。有位“带路人”向重庆日报记者透露,他曾在号称“迷宫”的某热门站场为旅客带路,一天下来要挣近两百元。

关于“过街难”,根据去年施行的《城市道路人行过街设施设计标准》,主城主干道上人流量大的地方,人行天桥的设置间距应为300至400米,但很多地方并未达标。目前主城仅有人行天桥300多座、地下通道800多座,其中不少人行天桥设施老旧,也没有设置扶梯。

“过街难”不仅造成市民出行不便,还带来安全隐患。在四川美术学院读书的黄浩说,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东门外有条双向六车道的马路,中间设置了人行横道。但人行横道两边没有红绿灯,“马路惊魂”的情况时有发生。

“休憩难”的问题在部分公交车站和老旧小区比较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主城区建成城市公园210余个、社区公园(含游园)近400个,人均公共绿地17.8平方米,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但距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倡的构建“15分钟社区便民生活圈”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公交车站和老旧小区,座椅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重庆大学虎溪校区东门外,人车混行时有发生。(摄于4月19日)

重庆“四难”为何尤其突出

“‘四难’问题虽然是大城市的‘通病’,但因重庆特殊的地形,‘四难’现象尤其突出。”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彭劲松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称。

比如“停车难”,一方面,由于重庆独特的山水地形,城市被大江大河和山体阻隔,造成城市高差大,发展空间有限。加上不少地块不规则,导致修建公共停车场等城市设施的难度也更大。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数量快速增长。虽然重庆也在大力推进停车场建设,但是停车位的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小汽车的增长速度。去年,主城区投用的停车位不到9000个。但当年,主城区新增小汽车接近20万台。

“‘找路难’,不仅与重庆地形有关,还源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彭劲松认为,容易出现“找路难”尴尬的,是立交与其他道路交汇处、出口多的地下通道以及某些刚建成的地段。不少新开发地方的标识标牌没有跟上,加上占道施工、导航地图来不及更新等原因,驾驶员容易迷路。

“‘过街难’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出行舒适度的要求提高有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设计师祝烨认为,随着主城车流量增加,人车混行的现象屡见不鲜,亟需通过合理规划人行过街设施消除安全隐患。此外,随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求为人行过街设施增设扶梯的呼声日益高涨。

“‘休憩难’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其背景是在城市提升背景下,城市管理的水平跟不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认为。

北滨路一些十字路口缺乏指示标识。(摄于4月23日)

解决“四难”为何这样难

“别小看‘四难’问题。它虽然只有12个字,管理却涉及近十个部门,包含十余项建设任务。”一位在城市管理领域工作多年的“老城管”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停车难”问题涉及占道停车位管理、违章停车治理、公共停车场建设等,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等部门有关。

“过街难”问题不仅包括过街设施欠缺,也包括人行横线设置不合理、无障碍设施建设没及时跟上等,涉及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

“找路难”不仅包括城市建设新区路标路牌未及时设置,还包括路标路牌指示不清晰、电子地图未及时更新,涉及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局等,还包括交通开投集团、轨道集团等单位。

“休憩难”不仅包括公园距离小区居民遥远,也包括公交站台未人性化设置座椅、休闲座椅破损未及时维修等,涉及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轨道集团等单位和部门。

“‘四难’问题形成多年,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可谓城市管理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在这名“老城管”看来,解决“四难”问题,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经过一年努力,我市城市管理已基本实现“一年让群众有明显感受”的阶段性目标。但要实现《重庆市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方案》要求的“三年大变化、五年大提升”,还必须痛下狠手整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和城市管理的“弱项”,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因此,重庆下定决心解决“四难”问题,不仅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努力创造与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城市环境的具体体现,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助推重庆成为“近悦远来”的美好城市。

位于九龙坡区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北门东侧的智能立体停车楼正在建设。(摄于4月9日)

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克“四难”

专家们认为,化解“四难”,亟需改变“九龙治水”的局面,形成攻坚合力;此外,还要针对具体问题精准施策。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市交通局、轨道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已经携起手来联合作战。

其中,针对“停车难”问题,市住房城乡建委和市城市管理局将携手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除了在主城区开工建设40个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外,还将完成10万个以上停车泊位的智能化改造,稳步推进智慧停车市级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市公安、城管部门将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开展违法停车行为治理行动,还将以核心商圈、广场公园、交通枢纽、历史文化街区、滨江路、主次干道为重点,对擅自设置地桩地锁、乱停乱放和停放“僵尸车”等违法行为加大惩戒力度。

针对“过街难”问题,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新建并提档升级沧白路、腾黄路等30座人行过街设施,并为东水门长江大桥安装垂直升降梯。此外,市城市管理局还表示,主城每座过街天桥都配有专门的保洁员和安全检测员,发生栏杆破损等问题将在24小时内修补。

针对“找路难”问题,我市将开展城市道路“治道”行动,今年拟规范设置主城区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牌、道路指示牌、路(地、桥)名牌、旅游指示牌1.5万余块,增添双语或多语种内容,还将完善轨道站外500米引导标识,并增加标识夜视功能,确保道路交叉口、行人道、重要建筑出入口等人流量较大地点全覆盖。

针对“休憩难”,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交通开投集团等部门单位将并肩作战。今年,主城区将持续对老旧公交站台设施进行更新,增加座椅等人性化便民设施。市轨道集团将启动全面运营轨道线路第二批站点提质增效工程,增设饮水机、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此外,主城区还将实施“增绿添园”项目95个,并在公园游园建设过程中增加休憩座椅,让更多市民慢下来看风景。

市民在今年新建的渝北区春华体育文化公园打乒乓球。(摄于4月8日)

它山之石》》

英国这样解决“四难”

英国伦敦的街道大多较窄,为缓解停车难,英国采取错峰停车的方式。伦敦老区不少双道马路上,在路中间黄线两侧,画有斜向停车线,并标有可停车时间限制。平时这个车道就是普通行车道,到了晚上规定时间可以停车。非繁忙时段,单道行车足以满足交通需要。

英国在治理“过街难”与“找路难”上也有妙招。不论城市规模大小,甚至在小镇,道路交叉口的人行横道都设置了二次过街设施,且配有无障碍通道。人行横道上还配备了行人可控的按钮式信号灯,在车辆不多的情况下,缩短行人过街等候时间。

此外,英国的道路无论主次干道、路口都有明确标识,各岔路还有地名及距离的指示牌,方便市民找路。

英国许多公园以草坪和地被植物为基底,点缀成片野花,好似柔软的床垫,成为游园者静心游憩的好去处。

记者手记》》

提升城市管理“温度” 让市民生活更幸福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会让身处其中的人,不断从内心深处涌起感动。我市提出解决“四难”问题,就是希望通过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让广大市民在一个注重细节的城市里安居乐业,享受惬意自在的生活。

“四难”是城市建设管理的老大难问题。说它们难,不仅是因为它们形成多年,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还在于它们的建设管理非常琐碎,非一朝一夕之功就能见效。

比如“停车难”,当前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人们的购车速度。与此同时,有些地方的停车场却因无人停车造成资源浪费。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考验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耐心和智慧,也考验他们科学配置资源的水平。

再比如,解决“过街难”,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快人行过街设施建设,还需引导市民文明出行,让他们不要为了抄近路留下遗憾。

破解“四难”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必须高度重视。啃下这块“硬骨头”,不仅是近年来我市提升城市品质环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群众心之所向。

我市提出,努力创造与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环境,并确立了“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管理目标。营造与现代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环境,不仅需要提升城市建设的硬件水平,也需要加强城市管理的软实力。希望各方迎难而上,通过补短板、强基础,发动各方参与解决“四难”问题,形成城市管理的合力,让更多市民在这座温暖的城市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重庆日报记者 廖雪梅 崔曜 摄影 龙帆

原标题:停车难 过街难 找路难 休憩难 重庆城市管理“四难”怎么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