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造车已经成为了一大“热点”。不仅是传统车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许多原本几乎与汽车产业完全无关的企业也进入到“造车”这个热点行业。今天编辑就带您聊聊那些“不务正业”要造车的企业,相信其中有些企业绝对让你意想不到。
苹果公司
随着传统燃油车逐渐沦为劣势,新能源汽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能源车型在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也使得苹果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专长。当然除了技术方面的考量,苹果“造车”的主要原因还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苹果公司现任CEO 蒂姆·库克
2013年苹果公司正式宣布推出“iOS in the Car”计划,很快便成立了一家以CarPlay为名的空壳公司CarPlay Enterprises,其主要目的为了递交CarPlay 的商标申请。2014年初苹果将iOS in the Car正式更名为CarPlay,并宣布已和多家汽车厂商达成了合作。
同年,苹果公司一个代号为“Project Titan”的项目逐渐浮出水面,但苹果一直对其进行否认,只承认自己将专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近期,随着原特斯拉的三号人物Doug Field,正式更新了自己在LinkedIn的身份信息后,他的最新title显示为苹果SPG(Special Projects Group),这也使得苹果“造成”再次成为焦点。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科技公司,苹果公司的产品和技术一直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其极具创新性的公司理念也让大家对于它的汽车产品最为期待。对于苹果来说,其强大的技术储备要想造车并不是难事,只不过未来苹果的汽车产品用何种形式“诞生”才是大家更为关注的。无论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iPhone的代工模式,都对苹果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格力集团
格力跨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格力从未踏足过手机领域,2015年格力曾发布手机品牌,到2017年格力手机已上市三款智能手机。但此次“跨界”对于格力来说却难算成功,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销量都与格力在电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十分不匹配。
与苹果在遮遮掩掩“造车”不同的是,格力造车已经被证实,并且也有了实际进展。此前,格力CEO董明珠女士已经向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注资,成为了其第二大股东。银隆汽车也许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知名,但其所生产的新能源大客车已经行走在大街小巷了。
银隆的首款乘用车产品此前已曝出申报图,新车外观硬朗霸气,硕大的直瀑式进气格栅与大灯融为一体。车侧和车尾线条简洁平直,规整的设计肌肉感十足。据悉,新车的车身尺寸为4771×1870×1828mm,轴距2790mm。动力方面,官方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动力信息,新车将采用钛酸锂电池,最高时速120km,最大行驶里程大于200km。
格力再次“跨界”相信大家并不是十分的看好,此前手机领域的“失败”已经为其蒙上了一层阴影。虽然“董小姐”的种种言论有时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但其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绝不会贸然进军自己毫无把握的领域,凭借着强大的格力帝国以及银隆在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格力造车”也许会成为一匹黑马。
五粮液集团
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由50年代初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1959年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1998年改制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据说,五粮液集团其实很早就有进军汽车行业的打算,只不过一直没有良好的契机。2018年初,五粮液集团收购了奇瑞旗下凯翼汽车的部分股份,自此五粮液正式踏足汽车行业。虽然收购了股份,但五粮液集团董事长李曙光在2017股东大会上明确表示,五粮液没有造车的打算。事实上,五粮液集团旗下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仅持有凯翼汽车0.5%股权。
凯翼X5
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酒厂之一,多年的发展使得五粮液集团在造酒方面累积了强有力的产业基础,其集团业务板块结构也变得多元化,尤其在机械加工方面有着很强的实力。虽然凯翼品牌整体实力较弱,但五粮液若是想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相信也不是难事,但五粮液官方表示自己并没有造车计划,收购股份只是纯商业行为,未来我们只能期待五粮液集团对于汽车板块能有全新规划,我们也期待着这场”酒与车“的碰撞。
戴森
总部位于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的戴森(Dyson)公司在2017年9月宣布正式投资 10 亿英镑生产纯电动汽车,另外投入 10 亿英镑用于研发新型的固态锂电池。按照戴森公司创始人 James Dyson 在内部邮件中的说法,目前已经有超过 400 人的团队在推进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预计 2020 年正式亮相。此前外界有关戴森研发电动汽车的传闻流传已久,但 James Dyson 一度矢口否认。英国卫报称,这个 400 多人的团队从 2015 年就开始投入到电动汽车项目了。
詹姆斯·戴森
受益于吹风机、无绳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多年研发经验,戴森在电池、马达及照明系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专利。2015 年 10 月,戴森用 9000 万美元全资收购了固态电池制造商 Sakti3。这家公司曾在 2014 年成功研发出了能量密度高达 1143 瓦时/升的车用固态电池,号称是当时最好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两倍,但一直没量产。
日前,Dyson戴森官方宣布其董事会已批准该公司将在新加坡建造其第一家汽车生产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2020年完工。戴森目前已开启三款车型的设计工作,戴森公司创始人James Dyson爵士表示该公司的首款车型将是一台高价格电动车,但新车并不会是跑车产品。据悉该车的产量不会高于1万台。据悉,戴森公司目前同时还致力于开发固态电池技术,这种技术将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比目前的液体电池能够更快速地充电和储存更多的能量。
相比其他跨界造车的公司,戴森公司在马达技术和电池技术上有积累,这也成为了其造车的一大优势,但作为一家从未涉及汽车领域的公司,戴森造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卡拉什尼科夫公司
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
卡拉什尼科夫集团以著名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命名,作为鼎鼎大名的AK-47的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在武器界有着泰山北斗的地位。近些年,卡拉什尼科夫集团除了研发各种威力强大的致命武器外,还涉猎了不少高科技领域,比如AI无人冲锋枪、能够黑掉无人机的枪和飞行摩托等。
而近日,这家来自俄罗斯的知名军火商也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了,并在俄罗斯召开的一个武器展览上推出一款名为CV-1的电动概念车。这款车采用了极为复古的外观设计,是基于伊日牌旅行车而打造。
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前脸使用了六条LED灯带作为前大灯,动力系统则有卡拉什尼科夫自行研发,并配备了容量为90kW·h的电池模组,该车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6秒内,最大续航里程可达350km。
作为世界知名武器供应商,卡拉什尼科夫造车有着天然优势,因为在战争中汽车一直是十分重要的作战工具。不过俄罗斯目前并没有知名的汽车品牌,卡拉什尼科夫要想在汽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道路也是十分曲折的。
DHL
DHL是全球著名的邮递和物流集团 Deutsche Post DHL旗下公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业务部门:DHL Express、DHL Global Forwarding, Freight 和 DHL Supply Chain。1969年,DHL开设了他们的第一条从旧金山到檀香山的速递运输航线,公司的名称DHL由三位创始人姓氏的首字母组成(Dalsey, Hillblom and Lynn)。
2011年,全球知名的邮递和物流集团DHL,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开始研制专用电动车。2013年夏季,DHL正式生产专用电动车,并在2013年在德国波恩及周边地区投入79辆电动车辆,进行包裹运送和邮寄和包裹运输。2014年12月,DHL收购StreetScooter,后者是由德国技术大学亚琛研究所组建的一个初创公司,为城市运营开发更实惠的电动商用车。
2016年8月,DHL方面宣布,2017年将开始公开销售电动专用车,并计划不久即将开始大规模生产,目标是每年可达10,000辆专用电动车生产和销售能力。DHL计划向市政工程、公共事业等公司和部门销售其电动车。DHL曾公开表示,到2050年,DHL所有与物流相关的车辆将实现零排放。
作为全球物流和邮政业的领军者之一,DHL公司造车有着自己迫切的需求,因此其所研发生产的车型目前专注于物流领域。但这类用车在全球都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未来DHL极有可能将其销售给各物流企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