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寻找“双11”创造者② | “从5000万到1682亿,造节引来商业大爆发”
10-26 07:51:2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eba32d4e-7e09-42e8-af5e-8d42458f6da8.jpg.1.jpg

▲2017天猫“双11”最终交易额1682亿元  记者 张宇 摄(资料图片)

老匠人“修”出新商机

2009年:老式相机维修店店主

2018年:接单接到手软的老式相机维修店淘宝店店主

bbfe7a04-5796-4c6e-becb-d6abc0661719.jpg.1.jpg

老匠人陈亚军:今年是我第十次参加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尽管我的网店从不打折,订单却一年比一年多,生意也越来越好。

他究竟有何魔力?日前,记者来到大学城重庆科技学院附近,在一家20多平方米的小铺子里,见到了正在忙碌的陈亚军。

从2009年开设网店至今,陈亚军已参加9次天猫“双11”活动,每次都没有打折,但生意都会暴增,并且一年一年强。如今,通过一根网线,这间铺子与来自天南海北的顾客相连,由快递运送到店里,再经过陈亚军的巧手,重新焕发新生。

“现在店里订单90%以上来自网店,淘宝店不参加任何促销活动,日流量数百人,每月有上千人咨询胶片相机维修,但我们人手不够,每月只接200多单。”陈亚军从1980年开始,在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沙龙摄影器材冲印公司做学徒,后进入维修部,与相机打交道至今。

面对记者,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个时候我们铺子是老牌国产相机海鸥、华蓥的特约维修部,用胶片相机的人多,生意也很好。后来,随着胶片相机逐渐被数码相机取代,使用胶片相机的人越来越少,许多老式维修馆纷纷另谋出路,陈亚军的这门手艺也差点束之高阁。

2009年,在年轻学徒的帮助下,他将自己的店铺放到网上。“由于绝大多数的胶片相机都已停产,导致胶片相机的维修服务成为稀缺资源,可市面上还是有不少人收藏胶片相机,所以这门手艺可以做大做强。”通过互联网的传播,10年时间,陈亚军的网店每年营收都以20%的速度增长,从最初每月营收5000多元,到现在每月能赚两三万元。

红火的生意也给他带来了新的难题——人手不够。和维修数码相机不同,胶片相机需要细心拆开每一个部分进行维修很复杂,有时候还需要自己做零件。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从事这一行的手艺人越来越少。

“‘双11’虽然生意要比平时生意好,但是我们不敢去随大流搞促销,因为平时的订单都早已堆积如山。”陈亚军说,就算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最多也只能修10台,有时候碰上大毛病,一天一台也修不好。他一边说,一边小心将一个老式相机螺丝放在桌子上,直径大约只有0.5毫米,微小的黑点,是相机必不可少的部分。有时碰上修不好的地方,他还要去二手市场找一些“配件机”来更换维修零件。

现在,他和徒弟一个月只能修200多台相机,仅淘宝店铺的订单需求就超过千台。人手不够的陈亚军只得选择远程指导,让客户自己处理小毛病。必须要他亲自维修的,只能排队,等他修好手中的机器再接下一单。

小众汉服“挤”进大市场

2015年:在“双11”当天意外卖出20万元商品网店店主

2018年:“双11”前不停奔波造势的网红店主

646f10ff-c08d-4c68-aee1-d17559e19d3f.jpg.1.jpg

汉服店女掌柜兼设计师敖珞珈:2015年的“双11”,在没有任何流量的助推下,“京渝堂”的汉服一天创造了20万元销售额。今年的“双11”,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准备再创佳绩。

敖珞珈在接受采访时说,在网络的冲击下,电商对线下实体店挑战是无处不在,但是电商给了一扇窗口,也给了我一个创业的机会。今年,我们把“双11”看成新的起点,并且在“双11”前夕,我们携带新品参加了杭州国际时装周的走秀环节,增加曝光度。

9月16日,为期三天三夜的“2018淘宝造物节”在西湖边落幕,这场造物封神大会将全中国最有脑洞和最会玩的人、事、物汇聚于此。其中,最受瞩目的“天下第一造”奖项花落重庆网红店“京渝堂”,马云在现场为其颁发了一块印有“灷”字的砖,并附上亲笔签名。

“京渝堂”专卖大码汉服,敖珞珈是这个汉服店的女掌柜兼设计师。记者第一次见到她时,她便一身汉服,头梳高耸发髻,柳叶眉,樱桃口,体态丰腴,看着十分娇憨。从小喜欢画画的她,大学学的也是服装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把自己做的文创手绘陶瓷等制品,放到淘宝上卖。一次偶然机会,敖珞珈制作的汉服绣花吊带一下子卖出500件,让她看到了电商的前景。

随后成立起了工作室,招募客服、美工、运营等10多名人员,重新打理起此前荒废的淘宝店。“之所以一开始选择开汉服淘宝店铺,是因为我觉得淘宝店投入比较少,前期铺货量会比较低。”第二年,有了经验后,敖珞珈扩展了产品品类,定位为喜欢汉服等传统文化的学生及走出校门的汉服爱好者。除了吊带、装饰品,她们还增加了上衣、下裙装、套装等产品。通常每个月上新3~5次新品,平均10天上新一次。就这样,当年销售额增长了10倍,达到80万元。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服,敖珞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便是在线下开设实体店。但事与愿违,受限于汉服本身的小众定位,线下消费者对非日常穿着的汉服接受度并不高。一年多时间下来,敖珞珈赔了60多万元。

反观线上,情况却截然不同。2015年的“双11”,在一款名为“璎珞”的饰品的带动下,“京渝堂”汉服店当天销售额达到了20万,“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电商迅速的传播度和‘双11’带来的巨大流量。”这时,敖珞珈发现,虽然汉服是小众产品,但网络为其找到特定受众,让自己生意越来越好。为了专注做好线上,敖珞珈还报名参加了电商运营培训,准备系统化从头学一遍,好好打理自己的产品和店铺。今年的“双11”即将到来,敖珞珈和团队也做好了备战,将推出新的设计,并且携带新品参加了杭州国际时装周的走秀环节。

火锅美味“传”向四方

2017年:被“双11”繁重工作差点压垮的一线打包工

2018年:以传递美味为荣光的一线打包工

2ef1c2d3-63b5-4e4b-a4d0-ef2bc8a5ee0c.jpg.1.jpg

德庄火锅打包人员张崇光:去年“双11”,我和女友打包了数万件火锅底料,让全国乃至世界食客品尝重庆地道火锅的美味。今年“双11”,我们仍将奋战在一线,继续服务每一位顾客。

10月底,重庆已步入了初冬,早上六点过,天还未亮,住在南坪五小区的杨艳和张崇光就早早起床开始准备早饭和要打包带走的午饭。每天从出租房到茶园公司,都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花上40多分钟,这是这对20岁的小情侣在德运火锅打包部门工作的日常。

去年11月,初入社会的杨艳来到了德运火锅打包部门实习。恰逢遇到天猫“双11”,说起上班的第一天,杨艳感慨:“我感觉自己快要挺不住了,才进社会,没吃过苦。”拿货、装箱、封口这些简单动作的重复已经让她感到有些不适,“才几分钟,双手就起了很多水泡,十分钟不到就破掉,接着又磨出新的水泡,下班时感觉手都没有知觉了。”

杨艳的男友张崇光同她在一个部门,看到女友长满水泡的双手,劝她说:“那么累,还是不要坚持了。”杨艳不愿轻易放弃,她认为这是她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既然选择了,坚持下来就是最好的。于是,这对小情侣就在德运火锅一起工作到了现在。

“付出总会有收获。”杨艳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刚开始实习,由于不熟悉流程和产品,产品种类繁多,相同的产品又有不同的分量,杨艳时常混淆,也经常出现错发或漏发的情况。面对一些客户的投诉,她欣然接受:“本来就是自己的失误,以后多注意就好了。”即使是在最底层的岗位,她也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现在她基本不会再出现这些状况了。

对于“双11”,杨艳和张崇光都不停重复着“忙”。“双11”来临之前,他们会提前备货,工作压力不是很大。但在“双11”期间,大家要提前一小时上班,加班最晚会到晚上10点半左右,“我们就一直重复地打包,没有停过,感觉就像个机器。”杨艳说,这样忙碌的日子基本会持续七八天。

“我现在不是很喜欢‘双11’,因为真的很忙,感觉忙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以前作为消费者的杨艳进入了打包一线,深深体会到了幕后工作人员的辛苦。她说,虽然今年也加了很多东西进购物车,就等着“双11”的到来,但在买的时候,她会想到同她一样在打包一线默默奋斗着的工作人员们。相比于女友,张崇光则很少有“双11”购物的习惯,他更愿意:“‘双11’一下班就可以睡觉。”

目前,打包组有15个工作人员,杨艳和张崇光是里面年纪最小的两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也让他们更能融入团队。今年“双11”,杨艳打算给妈妈买一套过冬的衣服,顺便给自己买个包包,犒劳一下自己。

美酒“飘”进千万家

2009年:快倒闭的酒厂灌装工

2018年:一分钟能打包两大箱的白酒包装工

a1d557b8-6179-4228-a891-c519dd110ab3.jpg.1.jpg

酒厂包装工杨平:我在酒厂工作了20年,2012年因为酒水市场萎缩,公司只剩下10人,我也差点下岗。没想到借助天猫“双11”,酒厂的小瓶装白酒打开线上渠道,酒厂起死回生。

拉出气泡纸,一刀剪开,裹上酒盒,装箱,放泡沫,封口,不到一分钟,一份供网店销售的小瓶装白酒就打包完成。今年天猫“双11”前夕,在重庆老院子酒业的打包处,包装工杨平和9位同事已经忙了好几天了。她告诉商报记者,因为今年秋季糖酒会与“双11”同期,使得订单需求大增,每天厂里要打包约3000个快递箱,是平日的5倍。“以前5个打包工人,现在临时招来5个,大家几乎都是从早上忙到凌晨1点,给‘双11’备货,给糖酒会的订单发货。”

打包,对于已经在酒厂工作20年的杨平而言,还是一个新工作。刚进酒厂时,杨平一直在生产车间工作,负责灌装白酒。当时,酒厂还生产500毫升以上的大酒,生意还算过得去,可2012年前后,市场空间逐渐缩小,大瓶装酒市场逐渐被茅台、五粮液等大酒厂占据,老院子酒业销量直线下滑,杨平的工作也岌岌可危。“当时公司在搞减薪裁员,不少老员工都离开了,仅剩不到10人。”种种变化让她第一次有了失业的危机感。

不过幸运的是,同一年,酒厂被外来的资本收购,开始摒弃传统的产品思维,转型发力线上市场,并研发更受年轻消费者喜欢的小瓶装白酒。随着酒厂打开线上渠道,杨平的职位也有了新变化,她成了打包车间的一员,也成了电商销售中的重要一环。

这个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是她从事包装工作的第三年,她从打包需要2分钟到现在一分钟打包2个,效率大大提升。前年,“点小酒”第一次参加“双11”活动,卖得不错,但装箱工作还不太忙。去年“双11”期间,“点小酒”销售成倍增长,日均销售额破万,让杨平和同事们根本忙不过来。

她回忆道,去年前期备货不足,结果活动一开始,看着订单蹭蹭蹭上升,厂里所有人立马忙起来了。“车间继续装瓶生产,打包处赶紧装箱打包,负责贴快递单的人忙不过来,我们打包处又帮忙贴单,忙到第二天凌晨。”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他们预测了订单量,提前备好货。

与“双11”打了多年交到,杨平对电商带动公司业绩的能力深有感触。她告诉商报记者,每年“双11”自己的工资都会大涨,但因为实在太忙,不得不提前安顿好家人,“他们可能那几天都找不到我。”说完,露出了明亮的笑容。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李微 张宇 实习生 黄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