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场景令人向往,48岁的谢会川也有个“桃园梦”。
在黔江金溪镇望岭村,湿漉漉的枝条上花苞开始泛白,再过两个月,300亩桃花将漫上山坡。也许数年后,这里的桃园将达到1200亩。
金溪镇是重庆的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谢会川是贫困的望岭村走出的首批大学生,正是重庆知名饮料三清方的品牌创始人。
“这是村里的第一个产业。希望桃园能让村子好起来。”谢会川打算通过数年的努力,让村里1200亩向阳的坡地都种上“摇钱树”——三清桃。
贫困村里走出来的老总
△谢会川
1月10日上午,在第二届“渝创渝新”创业生态峰会上,谢会川参加了当天的颁奖盛典。
谢会川是黔江区金溪镇望岭村人。村子在山区,一眼望去除了树、庄稼,剩下的就是土。用他的话说,不管在村子哪个地方抬头,眼前都是一个个“山包包”。
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7个兄弟姐妹曾有4个失学,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上世纪90年代初,他考上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成为当时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毕业后,扎根烟草行业20年,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2013年开始转战民营企业,创立一款叫三清方的饮料品牌,年营收曾突破亿元大关。事业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后,他一直在想如何让村子脱贫。
“脱贫路上一直在努力,但还是没摘掉这顶帽子。”谢会川一语中的,“就是没有产业!骨子里就想在老家干点名堂出来。”
“村里的自然风光虽不差,尤其是冬天的雪景,但从旅游资源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谢会川一直在想,在这样一个大山区,到底能做什么?
回老家种植“三清桃”
△谢会川培育种植的“三清桃”
两年前,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吃到一种桃子。桃子是一个农学博士从国外引进的母本,在山东本地新培育而成。
“味道确实好,虽然有点小贵,但就是好卖。”谢会川说,一般的桃子卖几元一斤,而他吃到的桃子在产地的卖价,都能达到15元/斤。一番调研下来,他发现重庆大面积种桃的地方并不多。
2017年11月,经过多方考察,谢会川决定在老家种桃。
“不管走到哪里,还是觉得自己的家乡美。”谢会川一边说一边乐,“村子十分偏僻,多种点桃树一旦成林,春夏的时候说不定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意境。”
为此,他专程跑到山东省农科院找专家,结合村里的土质及气候等特征,选育了具有清香、清脆、清甜特点的“三清桃”。
根据专家的建议,村里没有任何化工污染,三清桃种植走生态路线,缺钾就烧草木灰,缺氨基酸就用禽毛分解,有病虫害只用生物农药。三清桃或许是条路子,然而对于种桃,他无疑是个门外汉。
进一步来说,以后的销路,又在哪里呢?
发动朋友圈20个大咖一起“种”桃
犹豫一段时间后,他想到靠众筹的方式来聚集资源。第一个邀请的就是有营销实战背景的大咖王海鹰,他曾多次入选国营销十大家之一。
“投1万块钱种一亩桃子。”谢会川告诉王海鹰,“果子丰产后每年每亩分你一万元,剩下的利润50%归出租地的农户。”王海鹰一听可以扶贫,投入不大还能带动农户,觉得挺有意思。
谢会川有自己的打算:一亩地精育45颗桃树,一年下来可产4000斤桃子,按照15元/斤计算,亩产一年有6万元,刨去成本和病害果子按5折算,一年还能剩下两三万元。
那一段时间,他逢朋友就推销他的“桃园梦”:山东省农科院果树专业教授李林光、重庆九锅一堂品牌联合创始人周建军等20个大咖都加入了进来,最多的认了20亩桃子投资,一共筹集到300余万元启动资金。
有意思的是,一个广告公司的老板本是去找他收款,结果听他摆完种桃的“生意经”,也被拉进来当了股东。
众筹将资源、技术带进村
在他眼里,自己只是桃园的“管家”。
这种引入股东的方式,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桃园赋能:营销有人做,宣传有人做,技术有人解决,线下门店渠道打通了……
“他们不能找我要钱啊,他们都是股东啊!”谢会川开玩笑说,“我只管把桃子种出品质,果子熟了他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桃子烂在树上吧!”
其实谢会川考虑的是各方资源的落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外部的优势资源,巧妙的引入到贫困村子落地。”
谢会川告诉记者,通过这次众筹,现在村里相当于有了技术站和投资公司,让村子的前途有了更大可能。
“其实不是筹钱的问题,是技术、营销等要素的云集落地。”
谢会川说现在种桃底气十足,这种方式让资本下乡、资源入股、技术入户,“希望5月份果子上市能交一份高分答卷。”
帮助93户村民脱贫增收
一般的桃树培育要三年结果,而“三清桃”只要2年,去年桃树上就零星挂了一些果。
1月10日上午,在颁奖现场,谢会川也带了几张桃园的照片,湿漉漉的枝头上已结起小小的花苞,到3月份时将是满园的桃色。
“花苞还没泛白。去年有一个长成气的,我尝了尝,那真的是好吃。”谢会川说,首批“三清桃”今年将全面上市。“估计每亩桃园的利润可上万元。”
村民没什么产业,如果不出门打工,一年靠养猪、种菜人均年收入4000左右。依托种桃,他带动了93户村民增收,其中有建卡贫困户20户。
“现在把地租来种桃,然后在桃园务工的,一年有超过2万元收入。”谢会川告诉记者,除了这些,一亩地的利润50%也归农户。
种桃才开始,技术、营销各方面都在沉淀。不过村里有几户胆子大的村民,也在尝试跟着他一起种桃,多的有四五亩地,一旦上市也会有好几万元的增收。
“种桃必须要艳阳天能从早上晒到傍晚的向阳地。”谢会川说,村里这样的地方大概有1200亩,待这条路子一旦成熟之后,将发动村民和进一步聚合资源,都种上“摇钱树”。
谢会川拳头一挥说,也许到那时,不只是建了个好看的桃园,更是创造了一个年营收入达3000万的产业,彻底改变了老家望岭的面貌。
为了平抑种桃的风险,他还在深山里建起一座传统的作坊酒厂,目前已经投产1/3。预计全部投产后,产能可达到40万斤,这是桃园里的第二个产业。
按照谢会川的设想,还将引入垂钓、民宿、露营等等项目。不难想象,未来的望岭村前路美好,“但还有许多关口要过,但我不担心,事情都是人一步一步干成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郭发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