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神秘的帝王陵墓,价值不可估量却至今仍未发掘
03-24 10:28:09 来源:科技日报微信公众号

1.webp.jpg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快到了,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祭祖、扫墓、缅怀先人。说起坟墓,中国最壮观、最神秘的陵墓恐怕就要数秦始皇陵了,据探测,整个皇陵范围约相当于78个故宫,如此大面积的陵墓在世界范围内也属罕见。

从1974年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40多年,但秦始皇陵一直不曾进行考古发掘。人们对它充满了好奇,直至今天,秦始皇陵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不只是民众,有些即使是业内专家也很难说清楚。

陵墓为何坐西向东

2.webp.jpg

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近40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的朝向为坐西向东。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为什么愿意坐西向东呢?

3.webp.jpg

有人认为,秦始皇生前派遣徐福东渡黄海,寻觅蓬莱、瀛洲诸仙境,并多次亲自出巡,东临碣石,南达会稽,在琅邪、芝朱一带留连忘返,这一切无不昭示其对仙境的迫切向往。可惜徐福一去杳无音讯,秦始皇亲临仙境的愿望终成泡影。生前得不到长生之药,死后也要面朝东方,以求神仙引渡而达于天国。

4.webp.jpg

有人认为,秦国地处西部,为了彰显自己征服东方六国的决心,嬴政初建东向的陵墓;吞并六国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仍能注视着东方六国,始皇矢志不改陵墓的设计建造初衷,所以,我们看到的陵墓只能是东西朝向。

5.webp.jpg

还有人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与秦汉之际的礼仪风俗有关。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从皇帝、诸侯到上将军,乃至普通士大夫家庭,主人之位皆坐西向东。

不过,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还不得而知。

墓中真的有水银江河湖海

6.webp.jpg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始皇地宫的描述,这究竟是作者对帝王陵墓极尽奢华的凭空想象还是确有其事呢?

7.webp.jpg

对此,秦始皇陵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张卫星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从目前的发现看,已初步印证水银的存在是事实,也就意味着司马迁的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

据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刘士毅介绍,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和我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秦始皇曾亲自到过渤海湾,所以,他很可能把渤海勾画进自己的地宫。

曾有人推测,秦陵地宫中的水银可能多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那么,大量的水银又来自何处呢?

8.webp.jpg

“秦陵之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水银,有可能来自旬阳。” 原秦陵考古队队长、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在其专著《秦始皇陵考古研究》中明确提出,旬阳青铜沟的水银大概占到中国版图内水银含量的20%,而旬阳离秦陵的直线距离也就是100多公里。过去有学者认为秦陵的水银可能来自重庆东南、湖南西南一带,但没有明确记载,而那些地方离秦陵显然更为遥远。段清波称,有证据表明,旬阳的汞矿开采,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而水银不易运输,史料记载,旬阳通往关中的“子午道”在2000多年前已经存在了,提炼的水银靠人背马驮运往秦陵更易实现。

始皇遗体是否保存完好

9.jpg

对于秦始皇陵,人们有着种种的想象和猜测,而人们关注的焦点还是陵墓的主人秦始皇,他的遗体会如常人那样历经岁月仅剩一把尸骨,还是会像震惊中外的马王堆女尸那样完好如初?

“这主要还在于其保存环境与设施,如果陵墓内有类似的设施和适宜的环境,秦始皇的遗体应该可以保存下来的。”张卫星说,从目前的文献看,这一时期的人趋向在死后尽量长期保存自己的遗体,始皇也不会例外。

然而,有人表示怀疑,其理由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相传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直至9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这些说法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说的:“棺载辒凉车中……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魚,以乱其臭。”这样看来,可能秦始皇的遗体在运送途中就已经腐烂。若真的是这样,如今深埋地下,长眠于金棺之中的只能是一副白骨了。

但同时也有人猜测,秦始皇的遗体还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首先从地点来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这里7月的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不像今人所想象的那么酷热难熬。从乘舆的设备来说,秦始皇的遗体放在辒凉车里,即有窗牖的车,闭之则温,开之则凉。

再从秦始皇自身的条件来说,众所周知,秦始皇热衷于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而古代的方士往往会在丹药之中加入大量的汞,这也很可能就是秦始皇最终致死的原因。但他体内的这些汞元素却阴差阳错地充当了防腐剂的作用,使得他的遗体得以防腐而可能长久保存下来。

当然,这些判断和推测是否准确,要靠条件成熟的将来打开地宫来作最后的验证。

至今不发掘陵墓为哪般

10.webp.jpg

1974年,几位农民的偶然发现,唤醒了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大秦帝国军团。国外友人说,不看金字塔不算到过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到过中国。

然而,震惊世界的兵马俑,仅是秦始皇陵的一个陪葬坑。多年来,关于是否发掘秦始皇陵一直争论不断。1955年,郭沫若、吴晗等提交了发掘秦始皇陵的请示报告,并声称,经勘探,秦始皇陵处于地震带,在地震中遭遇破坏,地下水毁损了文物,需立即开展“抢救性发掘”。

但时至今天,秦始皇陵也迟迟没有发掘,对此,有专家表示,不发掘的原因主要是地宫机关重重,布满水银、毒气等有毒物质,对考古发掘极其危险;再就是当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较好地保护被挖掘出来的文物,如兵马俑刚挖掘出来时是彩绘,由于无法较好地保护,短时间内便会氧化。

就此问题,张卫星此前曾专门澄清,首先,一般情况下,不主动发掘帝王陵,除非是抢救性发掘;其次,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有180多个,光这些坑就够考古100年了;最后,由于对秦始皇陵的局部认识不足,保护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动挖掘地宫的念头是违背科学的。

国家文物局资讯处工作人员也认为,不主张发掘的主要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技术还没过关。他说,秦陵史料记载中有“上具天文”,很可能就是壁画,还可能有漆器、铜器等陪葬品。丝绸、壁画、漆器最难保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帛画至今仍做不到完全的保存如初。青铜器可能会好一些,但即使如此也会生锈。因此从某个角度看,“挖掘就是破坏。”

11.webp.jpg

对此,少数学者有不同看法,认为文物在地下长期存放,也未必保护得好,挖出来保护更好。该工作人员说,有些东西现在看上去保护得可以,以后有啥变化谁也说不准,“例如喷保护膜,暂时是好了,长期来看却有害。”

张卫星说:“目前尚没有对秦始皇陵发掘的考虑。我们还在对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勘探,对墓室以外的各类遗迹进行研究,更多的从文献以及材料进行整合研究。”

原标题:中国最神秘的帝王墓,至今仍不发掘为哪般?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