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题目:《你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虽然其他三个季节我也都喜欢,比如春天的生机勃勃、冬天的洁白纯净,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夏天。
小时候的夏天没有wifi,我的眼睛不必总盯着一方小小的屏幕。
夏天最美好的色彩,我都没有错过——
绿绿的树,红红的花。
灰溜溜的毛毛虫。
青绿的果子和白色的柳絮。
那时候,冰箱还未普及到千家万户,水井和水缸就是天然的冰箱。先把西瓜放在水里泡一会,吃的时候那叫一个“冰冰凉,心飞扬”。
那时候,冰棍儿都是推车卖,街边吆喝一声,立刻就会有一群孩子蜂拥而上。一根冰棍儿五分钱,贵的也就几毛钱。
那时候,冰棍儿种类虽不多,菠萝棒冰、娃娃头、小奶块,但却怎么也吃不腻。
在大大的树荫下,慢慢吃一根雪糕,和小伙伴悠闲地聊着天,时间一点儿也不着急。
那时候,粘知了可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粘够一小碗,用盐水泡一晚上,油炸之后三顿都吃不腻。
那时候,夏天的时尚就是五颜六色的塑料凉鞋,现在看着一点都不好看,可在当时就是那么的受欢迎。
那时候,在客厅或者堂屋,一定会装一个这样的大吊扇,呼呼生风特别凉快。
那时候,奶奶手里的蒲扇,就是最好的驱蚊水和风扇,伴随着阵阵轻风,进入甜甜的梦乡。
那时候,夏天没有空调,家家户户都搬着凉席和竹床,在马路上、街道上打地铺,想要好位置都得抢呢。
那时候,这种会摇头的座扇很畅销,风力特别强劲,最喜欢对着风扇可劲儿吹。
那时候,对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放学后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小河里游泳摸鱼。
那时候,“打水漂”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必备技能,总要比一比谁跳得远,谁跳出的石头圈圈最多。
那时候,男孩子们都喜欢装一口袋玻璃珠,三五成群地趴在地上大干一场。
那时候,女孩子们最喜欢聚在一起玩“跳房子”、跳皮筋,偶尔小男生也会加入进来。
那时候,都会搬小木桌在家门口,边纳凉边吃饭,街坊邻居们时不时唠几句嗑,很是热闹。
那时候,老人们喜欢聚在有树荫的巷子口,打打牌、下下棋,吹着若有似无的风,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在没有风的日子里,爷爷奶奶们在马路边上唠唠家常,大大的蒲扇摇啊摇,不知趣的苍蝇小虫胡乱地到处飞。
不会无聊,不会烦躁。
不怕晒,也不怕雨。
那时候,每次被蚊子咬了大包,总会在上面掐个十字,当时真的觉得挺有效的。
那时候,风油精、清凉油绝对是夏日必备,只要闻一下,提神又醒脑,还透着凉意。
那时候,一到夏天,街上男孩们清一色的都是“板寸”,凉快得很。
那时候,根本不需要热水器,一天的太阳暴晒,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都是热水,冲个凉刚刚好。
那时候,花露水就是夏日里最好的香水,驱蚊止痒,还有淡淡香气,洗澡一定要往盆里滴两滴。
那时候,夏天的午后总是如此漫长,听着外面的蝉鸣,吹着丝丝凉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凉席是夏日必需品,有没有午睡,看看脸上的凉席印子就知道了。
那时候,抓几只“蝈蝈”或“蛐蛐”,养在麦秆编的小笼子里,挂在门口,还能拿到公园区售卖。
那时候,做梦都想有一双雨鞋,下雨的时候,一定要专找水坑踩。
那时候,最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大马路上乱晃。
那时候,也没现在这么忙,常常望着窗外发呆好久,看小鸟们飞来飞去,看路上人来人往。
那时候,一张凉席和一盘西瓜,就能让自己度过一个悠闲的下午。
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平板电脑,一边吹着电风扇,一边等下午五点钟开始的动画片。
现在想想,那时的夏天怎么那么长呀,好像永远也过不完。
吃过晚饭,和小伙伴打了一会儿弹珠,夜幕才缓缓降临。
夏天的晚上也是舒服的,喜欢和家人坐在门口的石凳上,乘凉看星星,很简单却也很知足。
这样总结下来,才发现小时候的夏天,有好多好多的色彩。
可今天人们对于季节的感知,却越来越差,夏天过去了,好像也只是不那么热了而已。
大部分时间都躲在空调房里,大部分情绪都消耗在网络世界里,错过了属于这个季节的多少美好呀!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懒人同款沙发,夕阳西下,我就往那一趴。”现在的人们感觉夏天就应该这样过。
空调、冰箱、wifi,似乎早已成了夏天的标配,不管少了哪一样,都会让你度秒如年、坐立不安。
曾经,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wifi,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真实的人和物上,也能在夏日里享受简单纯粹的快乐。那样的夏天,真是让人怀念啊!
来源:读者微信公众号、法制网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