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缆车还是重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古旧的建筑和交通工具,烙印着深刻的时代印记。
1983年的朝天门码头,熙熙攘攘的人们迎着江风而立。如今,这里更加美丽。
回到八十年代的山城,嘉陵江大桥的风姿还依稀能辨。
电车在临江路缓缓而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重庆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时移世易,如今的人们已渐渐忘却这样的山城记忆……
很多八零九零后都不知道,那时候坐公交还要月票……
那时候,桑塔纳轿车是土豪的配置,红旗牌轿车是顶级土豪的配置。
1983重庆火车站,原来是这个样子。那时候的火车还是绿皮车,火车站嘈杂拥挤,车厢里总有列车员来回穿梭卖着盒饭……
那时候买飞机票,还要有介绍信,没有介绍信,有钱也买不到机票。七八十年代坐飞机大多都是政府官员因公出差,百姓出行不会选择乘坐飞机,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而重庆到成都的一张机票就要二十二块,坐飞机还是很奢侈的。
生活篇
在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爸爸经常把算盘打得啪啪响,看着爸爸手里翻飞的算盘珠子,感觉特别厉害。还记得那时候,小学数学课也是要学珠算的,如今人们几乎已经忘记这个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智慧。
妈妈没事就会坐在缝纫机前做针线活,对年少的我们而言,这往往意味着又有新衣服了!
80年代,爱美的重庆妹子开始甩掉大长辫,走进理发店烫发。在当时,大波浪卷是最时尚的发型。
改革开放以后,除了烫大波浪,重庆潮妹开始脱掉单调乏味的列宁装等,穿上了皮裙和厚底高跟这些洋气的衣服。
那时候没那么多口红、粉底、眼影、睫毛膏高光粉……一盒雪花膏,就是重庆妹子全部的化妆品。
那时候集市特别简陋,没有固定的房子,都是挑着担子摆摊。但那时候的东西质量都特别好,小贩从不缺斤短两。
那时候,小朋友们最向往的就是百货商店,即使只是去看看琳琅的商品也好。
小时候山城很多棒棒,而且很年轻。现在棒棒已经少多了,又都是些老人。
那时候的垃圾桶多是这种青蛙垃圾桶~
杨家坪动物园里面还可以“骑马马”!
街头很多这样的借书摊~
那时候的夏天,还没有空调,太阳下山后,家家户户都搬出凉席和竹床,在马路上、街道上或者防空洞纳凉。
老人们担心孙子孙女睡觉时天气热热、被蚊子咬,就守候在一旁,用蒲扇轻轻地拍着、嘴里哼着古老的童谣……
而一到山城秋冬难得的天气晴朗的日子,人们在两棵树上系根绳,就开始晒被子。
那时候的江水还很清澈,大家喜欢一边聊天一边在江边洗衣服。
那时候还没有洗衣机,妈妈们洗衣服都用搓衣板,这些东西放在今天都成了老古董。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这种印花的老床单,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俗气,但小时候觉得很美丽。
那时几乎家家都有这种带穿衣镜的大立柜,里面装着爸爸妈妈和我们的衣服,还有那时候温暖从容的小日子。
饮食篇
从那时候起,重庆人就对火锅情有独钟。
这是从前的菜市场~
那时候10元钱的蔬菜水果就能养活一大家人,蔬菜水果才几毛钱一斤。
单位食堂吃饭都是人手一个海碗,洋瓷缸就去了,大锅饭、长条凳,大家坐在一排,有说有笑。
1983年,重庆最高级的饭店的一桌酒席也就不过如此,茅台酒8块钱,饮料是桔子水,算是那个年代流行的饮料。
那时候,遇到农村办酒席,乡里乡亲都会去帮忙。小时候觉得坝坝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饭菜了!
那时候,要是哪个小伙伴喝得起天府可乐,那简直就要被大家羡慕嫉妒恨了~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一听到卖冰棒的吆喝,小伙伴们都会很兴奋地跑过去。
大家把整个车子团团围住,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写着“冰棒”的箱子,箱子不大,花样却很多,每一种都足以让我们流口水。
对于我们来说,小时候喝个健力宝的洋气程度相当于现在喝拉菲,瞬间变身“土豪”!对了那时候还有个健力宝足球队~
那时候我们的零食少的可怜,能有个棉花糖、雪人冰棍,都可以高兴老半天了!
那时候烧饭还是用灶台,饭粒黏在锅底,香香脆脆就成了锅巴,也是我们小时候非常喜欢的美食~
拜年的时候,总有人给家里的老人送来这些糖水罐头。我们总是口水滴答的在旁边等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开给自己吃,最喜欢的就是这种黄桃和樱桃的罐头!
上学篇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书包也没那么重,文具盒都是铁的,上面还有乘法口诀表。
那时候没有补习班,小朋友们放学回家,在门口放个板凳,写完作业就可以看老版西游记、新白娘子、海尔兄弟、黑猫警长、小糊涂神等等电视剧啦。
那时候考试卷子都是老师自己刻字印刷的,总被印花不说,考完试后考生手肘都被油墨蹭黑了。但是那时候的卷子,闻起来总有一股油墨清香。
那时候的人们对知识和学问充满了敬仰,图书馆里总是坐满了人,大家都在认真地看书做笔记。
老师经常布置写字作业,或者罚抄。偷懒的孩子会用好几只笔绑在一起,刷刷几行写完了!
那时候大家都喜欢收集明星贴纸,小虎队还是大家心中的偶像。
那时候大家人手一个这样的本子,用来抄歌词。
还有那时候校门口摆的漂亮的提书袋子,总是让女孩子们心痒难耐。
遇到班级要做大扫除,擦玻璃的任务一般都落到了女孩子的头上。她们轻盈地站在窗台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
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宿舍都是破旧而拥挤的,但是大家感情特别好,多年后想起来还很让人回味。
娱乐篇
那时的重庆,虽然没有高科技的娱乐,但一台电视就能够凑足几家人过来,一起聊家长里短,一起津津有味的看节目。
最怕的是一到星期二,这个让人讨厌的画面就出现了……
还在那时候小孩子的课业生活非常丰富,一群小伙伴来家里找你,一起在院子里玩跳房子、弹弹珠、跳皮筋、捉迷藏...
(跳房子)
(弹弹珠)
(跳皮筋)
(抓子儿)
(斗鸡)
(罩麻雀)
(打元宝)
(玩泥巴)
(丢沙包)
(打乒乓球)
那时候流行音乐开始在大街小巷唱响,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爱的歌手,会收藏很多他的磁带,在悠闲的午后用录音机放着听。
拥有一台小霸王游戏机是每一个小孩的终极梦想。
那时候夏天的晚上,大家都集中在小广场上乘凉,大人们聊天,小孩子们就发了疯似的玩儿,直到广场上放电影,人们才会安安静静地坐着不动。
婚恋篇
那时候男女谈朋友可比现在严肃的多,约会是提前很早就定好时间,包接包送,接走之前要得到女方家长同意,而且晚上十点前,必须将女孩送回家。
那时候约会也没有太多地方去,简易的圆饭桌、小方凳、日光灯管、双喇叭录音机、嘈杂的人声……这样的“咖啡厅”还是特别适合一段天长地久的开始。
或者在公园里悠悠地呆上一下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虽然不说话,却觉得风景与你,俱好。
那时候没有微信、QQ这些浮躁的社交软件,男女之前沟通感情,就靠一字一句写下的情书。所以从前时光慢,慢得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那时候结婚还没有“房子、票子、车子”这么一说,女方最看重的还是小伙子的人品。那时候的姑娘,更愿意跟心爱的人一起吃苦,一起过踏踏实实的小日子。
那时候大多数人结婚,没有录像,没有司仪,没有仪式,更别提豪车接送。有的只是一身红衣服,和新娘新郎脸上幸福质朴的笑容。
那时候参加结婚宴席一定会看到这样的搪瓷脸盆,颜色大多是红色,还会印着红色的喜字,是亲朋好友们祝福两口子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30年光阴匆匆而过,
正如席慕容所说的
“走的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最美的时光!
致那些永远回不去的曾经!
原标题:一组重庆30年前的老照片,看懂的人都老了!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