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汉三水镇友谊村。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1月24日,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全国网媒新春走基层活动采访团来到四川广汉三水镇友谊村。迎着绵绵细雨,三水镇副镇长肖灿在此等待多时,在其带领下,上游新闻记者发现,村内河滩、鱼塘、民居、竹林自成一派湿地景致。肖灿“提醒”,这里也是村,也是一处“大农家乐”。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那边的亭子,它叫候船亭,在2015年之前,我们这里是通航的,村民出去基本要靠坐船,”肖灿表示,我们在进行建设的时候,有意识的将这些设施当做景观来打造,从小到大,连同整个村庄一起作为景区来打造,这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乡村振兴的目标也就慢慢实现了。
整个村庄被打造成了景区。
村民都是股民,共同管理“家业”
从事水都鱼庄经营的村民舒军告诉上游新闻记者:“隆冬时节,天气虽然寒冷,这里的村民心却是暖的,我们村的农家旅游产业规划做得很细致,是我们村民一起规划。”
村里的领导邹顺明表示,2014年,友谊村全村资源、资产和资金来了个“全扫描”,确定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为1521万元。清产核资、界定成员后,友谊村的股权分配采用了最简单的人人均等的方式,除村集体持股29.11%,剩下70.89%的股权直接量化到村民头上,人均按3000元计提个人股。
为了管理经营好这份“家业”,友谊村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整合了原有闲置资源。肖灿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景区打造需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介绍,村集体引入了社会资本对资源进行打造,并投入市场,效果非常好。“集体资产的增值以竞价出租土地、入股共同经营、收取管理费等体现,原本1521万元的可经营性集体资产,现在已增至2000余万元。”
“当时会不会有反对的声音呢?”“那是自然,毕竟很多村民对这样的方式不理解,那就需要我们这些干部带头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要让大家了解到,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邹顺明说,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让村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帮助他们认清改革的好处。
手握“股权证”的村民在分享村集体资产增值的“红利”外,更有景区旅游发展的分红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工资性收入……“过去村民的收入来源仅靠传统种植业,很少,现在有了多种形式的收入,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9000余元。”
“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而且还有分红。”三水镇友谊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自己当初做的最正确的选择就是成为股民,人人平等,共同富裕。
用创新致富:小村变景区、智能化养殖
村民舒军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我们现在的养殖方式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不再是之前传统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引入的仪器,包括种植、养殖,不仅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使得产品质量更好,存活率也更高,我们很轻松,就像是“睡觉也能数钱!”
三水政府通过各类资金,对友谊村易家河坝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与环境提升。建成生态停车场、三星级厕所,景区入口、迎宾大道的绿化提升及路灯安装也施工完毕,易家河坝国家级钓鱼比赛基地、三江古码头、易家渡口、湿地画廊、樱花长廊、龙井竹溪、五彩花海等项目已完成施工建设。同时还举办“易家河坝乡村文化垂钓节”、“易家河坝葡萄采摘节”、“金秋·大闸蟹美食节”等活动来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参观。
风景如画的四川广汉三水镇友谊村。
美丽的夕阳。
上游新闻见习记者 张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