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你的朋友圈还有多少“权健”?中消协教你识骗局,猛戳这些谎言……
01-19 11:56:1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商报

权健倒下、华林被查、无限极“爆雷”……保健品营销乱象频出。1月19日,中消协发布2019年第2号消费提示:消费者需理性选购保健品。

据欧睿国际数据,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627亿元,同比增长9.8%。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显示,中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

据历年全国消费维权组织受理投诉数据分析,近5年来保健消费相关投诉达3.66万件。其中,按消费类型分,保健食品类投诉在保健相关消费投诉中占比最高,达59.4%;投诉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虚假宣传、售后服务问题上。

2018年,在中消协接到的各类投诉中,保健品为投诉的重灾区。仅是电商行业数据显示,2018年,中消协受理有效投诉达950件,涉及的金额近200万元。不同平台有各自倾向的产品。微信渠道相关投诉的以减肥类产品为主,店铺购买、会销的主要是中老年保健产品,网购的多为增强抵抗力与益生菌产品。

对此,中消协继1月15日发布春节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留神保健品打着岁末促销、感恩回馈的幌子诱导中老年购买”后,再次发布消费提示。

一、长知识,莫信这些大话

timg (10).jpg

宣称保健品能治未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佩戴祛病强身等。

保健品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任何宣称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行为,都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要求的。消费者不要轻信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等以防治疾病为噱头的夸大、虚假宣传行为。购买保健食品应认准“小蓝帽”标识,按需自愿选购,并认真核对产品批号和功能声称是否存在虚假、套用等问题,必要时,可通过属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验真伪。

二、防忽悠,远离这些行为

与保健相关的免费体验、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试用、赠送礼品、免费旅游、优惠养生、感恩答谢、伪亲情关爱等。timg (7).jpg

为达到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品的目的,很多不法商家以“免费”为诱饵,采取亲情关爱、定期聚会,感恩答谢等方式,来获取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联系方式及情感信任,进而为其“量身定制”大肆推销各类保健产品。为防止中老年消费者因保健品消费而上当受骗,建议远离所谓的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免费健康讲座、组织旅游、分时养生度假、以及会议营销等商家法定营业场所以外的各类保健养生宣传、经营行为。

三、识骗局,猛戳这些谎言


timg (8).jpg

治疗疑难杂症、治愈率、感恩答谢、惠民工程、政府补贴、消费维权、领导人及明星代言等。

不法商家往往打着惠民工程、政府补贴、消费维权等幌子,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以专家、知名人士、医务人员和消费者身份对商品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通过虚假打折、“雇托儿”“饥饿营销法”等手段制造“现场抢购”的营销氛围,诱导消费者按所谓的“疗程”“优惠”大批量购买产品。甚至有的打着各种社会组织和消费维权的旗号,声称能帮助消费者追讨被骗买保健品款项,诱使消费者落入“连环骗”的圈套。

四、懂维权,保留这些凭证


timg (6).jpg

正规发票、购物小票、在线交易记录及其他购物凭证。

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消费者不仅要做到掌握起码的辨识商品真伪的能力,而且还应当做到掌握基本消费维权知识,购买保健产品或接受相关服务,应当选择正规商家,通过正规途径购买,并妥善保留购买小票,主动索要发票,保存在线交易记录等必要的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积极通过正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严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