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头条 > 正文
    韩朝共同宣言签署20周年:小小的冰山,长长的路
    06-15 22:58:29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东方网·纵相新闻消息,20年前的今天,2000年6月15日,朝韩在平壤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这是朝鲜半岛分裂55年后,韩朝首脑首次会晤带来的成果。

     时间回溯到2000年6月13日上午10时27分。当时的朝鲜顺安国际机场内欢声雷动。

    身着深色西装,系着暗红色领带的韩国时任总统金大中走出专机,带着笑容,微微点头致意,他一步一步走下了舷梯。此时,身着褐色夹克的朝鲜时任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已在跑道中央的大型红毯上静候。金大中保持笑容,快步径直向前。

    两人在人民军三军仪仗队宏伟的奏乐声、当地民众高涨的欢呼声中,紧握双手,定格了一段历史性的问候。

    朝鲜对金大中一行予以最高礼遇,60万平壤市民夹道欢迎“来自南边的贵客”,仍处于敌对状态的韩朝双方翻开了和解与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朝鲜半岛逐渐回暖。

     “半岛以后将不会再有战争了!”

    会晤过后,金大中曾有过这样期许。他在自传中写道,“冷战消失,意识形态的镣铐脱落了,现在我们的统一不仅有了可能,而且还是势在必行。”

    然而,这之后的整整20年间,寒冬多次降临半岛,角力、博弈甚至小规模局部摩擦持续上演。双方又陷入了“挑衅、对话、协议、援助、撕毁协议、再挑衅、再对话、再协商”的循环之中。

    “敌人果然还是敌人。”

    今年5月底,韩国一侧的脱北者团体在京畿道金浦市利用大型气球散布反朝传单,涉及金正恩此前刚提出的扩大新战略核武器路线,触及朝方“最高尊严”,再度引发了“决裂”的可能。

    金正恩胞妹、劳动党第一副部长金与正及朝鲜统一战线部发言人随后接连发表“重磅”言论,剑指文在寅政府纵容包庇“叛国贼”,毫无作为。与此同时,朝鲜国内各地举行抗议示威活动也愈演愈烈。

    6月9日,按照此前的预告,朝中社刊登公报称,从当天中午12时起,全面关闭所有对朝通讯渠道,包括首脑间的“直通热线”。金与正和党中央委副委员长金英哲下达了这一指示,并强调将“对韩工作”彻底转换为“对敌事业”,制定阶段性对敌事业计划。

    当天上午,韩国有关部门通过多条朝朝联络渠道拨打朝方电话均失败,就连舰艇间的海上热线,也无人接听。韩方此时回过神来,紧急处理反朝传单一事,表示今后将严格查处这一行为,并将继续遵守韩朝间的所有协议。

    然而,13日,金与正再次发表谈话,表示朝鲜将采取下一阶段行动——废除朝韩联络办公室,并将行动行使权将交由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由朝鲜军方采取行动。

    今天,这一特殊的日子,朝鲜官方媒体和对外宣传媒体都没有刊登相关报道,而是保持沉默。

    韩媒指出,因朝鲜的一纸声明,韩朝关系回到原点。此次事态升级,也再次证明了不争的现实——半岛和平或许只是脆弱的表面,对峙可能才是常态。

    一再被切断又重启的韩朝热线

    “这里是平壤。”“这里是青瓦台,听得清楚吗?”“首尔的天气很好,您那边如何?”“这里也不错。”

    2018年4月20日下午3时41分,就在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举行首次首脑会晤的前一周,朝鲜战争结束后的第一条南北领导人“直通热线”完成测试。

    韩方的专属白色电话被安放在青瓦台总统办公室三楼的一张桌子上,另一头连接的是朝鲜国务委员会办公室。青瓦台方面透露,这次测试通话时长为4分19秒——韩方拨通3分2秒后,朝方回拨并通话了1分17秒,热线全程工作良好, “感觉就像从隔壁打来的电话,声音很近、很清晰。”

    据韩媒报道,截至目前,通过韩朝协议而搭建的热线共有48条——

    33条远程通信联络线设立于朝韩"共同警卫区域"内:5条用于日常联络(电话直连线路2条,传真收发线路1条,备用线路2条),21条用于政府间的会谈协商,用于指挥空中交通和海事运输的线路各2条,还有3条用于商讨经济合作。

    "共同警卫区域"外,设有15条通话线,包括韩朝军情室、海事局、开城工业园区、以及从韩国京畿道都罗山站到朝鲜一侧板门店站的铁路运营热线。

    而据韩国统一部官员的官方口径称,从1971年朝韩开通第一条热线至今(包括本次事件在内),朝鲜当局通过提前发送电文、声明预告等方式,共单方面“切断”通信线7次。而据韩联社的非官方统计,“断线”共发生过8次。

    一位韩国统一部官员曾对英国广播公司BBC指出,热线并没有从技术层面切断,“只是朝方不再回应了。”

    韩媒指出,韩朝热线,就像是显示两国局势变化的”气压计”——“只要陷入僵局,电话线就会率先被朝方切断。”这直白地点出,在韩朝关系上,朝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东方网·纵相新闻梳理的“断线”历史脉络来看,从《共同宣言》签署以来,因开城工业园区、金刚山旅游区及军事分界地区的摩擦、“天安”号事件、延坪岛炮击事件、美日韩密集联合军演、国际社会的涉朝决议或制裁等热点事件,南北关系剑拔弩张,纷争不断。

    特别李明博和朴槿惠执政时期——被外界称为南北“失去的十年”,断线的频度相对以往有所增加。

    但与此同时,朝方也多次主动接回热线“示好”,重拾南北关系,以突破外交、经济困境等难题。

    事实上,制度的差异,令韩朝双方对这一对话机制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从韩方的立场来看,无论半岛局势是否紧张,通讯渠道都应该保持畅通,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误判,同时避免武力冲击或危机升级。

    2017年11月,一名朝鲜士兵在板门店越界叛逃到韩方一侧。这一事件让组建才半年的文在寅政府对朝韩沟通不畅的问题有所警觉。当月,韩国统一部长官赵明均对媒体直言:“因为所有直接沟通渠道都被切断,我们在发生这种意外情况时无法向北方传递我们的信息。”

    今年5月,双方还未“断线”时,韩朝非军事区内也接连发生“偶发性误射”事件,令外界捏了一把汗。朝方一侧突然发射4枚高射机枪子弹至韩方最前方哨所,韩军随后予以30发子弹还击。

    不久后,韩国前沿哨所也发生一起“乌龙”事故,一名军人因脚滑,失误碰到重机枪枪栓而向朝鲜一侧发射子弹,所幸未越入朝鲜境内,朝方对此并未予以火力还击。

    而对于朝方来说,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热线,目前似乎没有起到“缓冲”的作用。而基层接线员也难以把握对话的调性,信息沟通的障碍,也导致朝方难以迅速进行战略部署。

    “热线本身是南北关系正常化的产物。”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上海社科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刘鸣向东方网·纵相新闻表示,在《和平宣言》这一背景下,作为开启南北对话机制的韩朝热线,绝非是一个标志性的联络工具,更多的是承载着政治象征、辅助交流的意义。

    在历史上,朝韩很少通过“热线”这一方式进行实质问题交流,更多时候只是满足于基层沟通和往来。

    韩国统一部官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证实这一点,“如果我们有消息,我们就(通过电话)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信息。如果对方愿意,我们就结束通话,然后通过传真或者会谈的方式把消息传递过去。”

    2018年1月3日重启热线后,统一部也曾指出,这仅是测试线路,“具体谈判通过双边高级官员的会谈或正式交换文书进行。”

    “切断联络渠道,也并不意味着彻底失联。”刘鸣指出,在所谓的“断线”时期,韩朝双方仍会保留几条联络渠道,如红十字会、军事热线等等,或通过共同警备区的手持扩音器、第三方驻外使馆等渠道传递信息,“事实上,双方已经习惯了这种‘断线’状态。”

    朝鲜问题国家委员会专家丹尼尔·韦茨(Daniel Wertz)在社交平台推特上发表评论称,朝鲜通过切断危机期间最需要的固定沟通渠道,来制造风险升高的气氛,“这是朝鲜当局老掉牙的戏码,不过也是危险的一步。”

    辽宁社科院研究员、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吕超则向东方网·纵相新闻表示,“关闭联络渠道这一做法没有实质性影响,现在要担心和关注的是朝鲜的进一步做法。”

    不一般的时期,不一般的举动

    “去年撒过10次,今年撒过3次,我们为不断收集和消除南方的‘垃圾’精疲力竭。”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统一战线部发言人5日发表的谈话中如是写道。

    散发传单这一行为始于朝鲜战争,由于成本低,传单和扩音喇叭一度是韩朝双方“心理战”的两大利器。朴正熙执政后,韩朝从1971年开始进行接触,双方也把传单问题摊上桌面磋商,但直到现在,这一问题仍因“体制差异”等因素,未得到妥善的解决。

    半岛僵局,是“冷战”在东北亚的孑遗,而“韩朝热线”、 “反朝传单”,正是从中衍生而来的历史产物。那么,对韩方一惯的反朝宣传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朝鲜,为何突然震怒?在全球都为新冠疫情而焦灼,特别是美国还面临示威游行和暴动双重夹击的严峻形势下,朝鲜选择在这一特殊的时间点,密集发声高调行事,其背后有何深意?

    事实上,此次“反朝传单”事件触发的痛点和影响非比寻常。在过去,军事分界线附近的朝鲜居民较少,大多为驻军,而对朝散发传单的韩国团体也以人道主义救援、宗教组织为主,派发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宣传方式也较为传统和局限,对朝的影响较小。

    而近年来,“脱北者”这一群体成为“反朝主力军”,他们的言辞和做法更为激进,对朝宣传的手段也更加先进和多样化,如操控小型无人机等,派发范围更广,负面影响递增,朝方对此的敌对情绪也愈发强烈。

    此次生事的脱北者团体“自由朝鲜运动联合”正是典型例子。他们不仅在巨型气球上安放了数千张美金和USB内存卡——这些在朝方看来极具“敌对性、引诱性”的物品,还挂上了巨型横幅,打出了“伪善者”等醒目标语。

    据日媒掌握的信息,边境地区一些朝鲜居民已经收到了这些 “反朝物资”,朝方不得不开展相关行动。

    “(韩国政府)没有防控紧张局势的意志。”朝鲜统战部发言人的谴责看似“有理有据”,但似乎仍未道破玄机。

    “朝方不是要执意制造紧张局势,这是朝鲜整个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一环。”

    吕超认为,在无核化谈判破裂的背景下,朝鲜采取压缩南北对话空间,“极限施压”的方式,一方面是为了点醒文在寅政府要增强主导性,进一步落实此前所承诺的南北经济等合作,而不是一味受到美国的牵制,承诺口惠而实不至。另一方面,借韩国寻求“突破口”, 敲山震虎,逼迫美国出面和让步,争取更多谈判空间。

    新冠疫情爆发后,朝鲜立刻封锁国境,以"特级"防疫措施提升警戒,在全球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独善其身,至今保持“0感染”纪录。然而,这一强力措施也带来了负面效应——朝鲜粮食短缺和经济困难日益严峻,当地民众情绪产生波动。

    今年3月10日,朝鲜对外宣传媒体“我们民族”发表标题为《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把防疫作为国家第一要务》的报道,首次正面提及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文中写道:“为防止新冠传播可能带来的灾难而甘愿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采取超强力度的防疫措施,这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出的决定。”

    在这样的困局下,朝鲜通过官方媒体,罕见地直面“脱北者”问题,以全国之势痛斥“民族叛徒”,燃起民众的仇恨“沸点”。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东北亚战略研究院首席专家笪志刚接受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时指出,朝鲜通过韩国这一“窗口”宣泄民族情绪,既缓解国内经济及体制形势,也借机夯实并提升了金与正的政治地位,树立其在党政军内的威信,为其进一步在局势变化中担任重要角色而加紧造势。

    “朝鲜此次仅出一拳,就打出了组合拳的效果。”

    20周年过后,半岛将走向何处?

    眼下,文在寅政府平稳度过中期大考,在国会选举获得压倒性胜利,接下来的执政更为游刃有余。而美国正值大选年,特朗普能否连任是个未知数。在这样的悬殊形势下,朝鲜通过冒险之举,能否釜底抽薪,在新的起点赢得新的机会,引发外界持续臆想和猜测。

    疫情使得“逆全球化”、大国博弈的情况加剧,这无形中增加了朝鲜的地缘价值,令朝方获得更多样的生存机会和选择。至于此轮事态将如何升级,笪志刚认为,要看朝鲜将何种考量排在首位。

    “如果是为了提升金与正的地位这样单纯的考量,此轮估计会很快结束。如果是为了维持疫情下国内局势和经济稳定,朝鲜的动作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且烈度远没有达到。”

    他指出,对文在寅政府来说,如果朝鲜示强引发国内反朝声浪加剧,其支持率出现下滑趋势的情况下,韩方也不得不采取相对应的“反制”措施。

    “核武器发展是一张牌,但如果直接回到老路,不仅会让朝方失去中、俄这样的传统伙伴,还能让美国趁机强化军事威胁,这张牌的利用价值就低了。”

    吕超认为,根据金正恩提出扩大新战略核武器路线后,朝方极有可能将在下一阶段,发挥现有的常规军事力量,加紧开发和升级不违反联合国相关协议的中程导弹、潜水艇等有限的新式武器,在韩朝交界海域等敏感区域进行试探,“这不会引发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但能达到实质性威胁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刁大明则向东方网·纵相新闻表示,面对平壤的挑衅,特朗普可能在短期内会用强硬姿态予以回击,以降低对方的挑衅力度。

    但他强调,这种强力回应多流于形式上,可能接近军事对峙边缘,但绝非具有实质性打击力度。

    在过去朝核问题上,朝美外交呈现一种“反比效应”——刺激美方越狠,谈判可能性就越低。近期,朝鲜接连喊话美国,警告其不要干涉韩朝解决民族内部问题。

    韩国前任国立外交院院长尹德敏表示,以往朝鲜经常会在美国大选之前做出挑衅,等美国新政府上台后,用做谈判筹码:

    “但这次适逢新冠疫情,特朗普连任前景不明朗,无法判断朝鲜会在何时做出大的挑衅”。

    6月12日,正值朝美领导人举行历史性的新加坡“金特会”并签署《新加坡宣言》两周年之际,朝鲜外务相李善权在朝中社发表的对话中明确表示不会为特朗普提供用于宣传政绩的“礼包”,将进一步夯实国家核战争遏制力,以对付美国的长期性核战争威胁。——美国NBC电视台直言,“特朗普总统在朝鲜问题上的赌博宣告破产。”

    “虽说我们的最高领导人和美国总统的亲密关系勉强得到维持,可朝美关系仍未丝毫好转,那么有何必要继续握着在新加坡握的手吗?”朝方谈话的最后,也意味深长地留下这样一个问号。

    刁大明指出,目前,美国大选形势尚不明朗,在未来五个月,如果特朗普的选情仍不理想,他可能会采取出其不意的举动,“进一步做加法,对特朗普的选情有好处,但平壤届时是否会配合是未知数。”

    当地时间10日,美国空军表示,被称为“死亡天鹅”的B-1B战略轰炸机上月末在朝鲜半岛附近等地与日本航空自卫队进行了联合演习,培养了在东北亚可以随时打击任何目标的能力。紧接着,14日,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将推动韩美进行联合防卫行动。

    有观点认为,这表示特朗普正为去扫除大选路上不利影响而采取行动。

    回顾《共同宣言》签署20年以来的风风雨雨,多位专家也向东方网·纵相新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笪志刚:在过去的20年里,半岛出现缓和迹象,更多是因为美朝关系、中朝关系乃至六方关系有了进展在起作用。

    一直以来,韩国对自身的定位和作用认识颇自信,自称是“中间人”的角色,但实际上,韩国起的作用有限,更多是大国博弈的副产品。南北关系的缓和离不开大国,大国间的博弈将继续影响地缘考量,东北亚局势也会保持适度紧张态势。

    未来,韩朝关系仍将难以摆脱间歇性循环的魔咒。

    刁大明:平壤多次进行核试验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和美国对话。民主党和共和党对朝政策和态度稍有差异,但总体上,冷战思维没有本质性的改变。选举年,朝美关系能否打破以往,值得关注。

    吕超:2000年以来,韩国政坛多次变天,延续金大中“阳光政策”的进步派和对朝强硬的保守派人士更迭当选为总统。虽然每个时期,韩朝双方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对朝合作方案,但韩朝关系发展在并不理想,开城工业园区、金刚山旅游区等已有成果也被消磨殆尽,和平的步伐反而慢了下来,这点值得深思。

    刘鸣:从宏观上来看,韩朝僵局依旧,但两国关系绝非能用简单的“循环论”、或者“原点论”一概而知。

    从微观上看,《共同宣言》签署后,在金大中、卢武铉与文在寅时期,边境军事互信都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体现了双方领导人都有这种意愿来推动军事互信。卢武铉和金正日协力推动”和平机制”替代“停战机制”的对话和谈判;文在寅提出“新北方政策”,并与金正恩推动《终战宣言》等,也具有阶段性意义和积极作用。可以说,韩朝双方已经驶离了历史旧轨,走进了“后宣言时代”。

    “我们还有一些小小的冰山要面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18年4月27日,金正恩在文在寅为其准备的欢迎晚宴上的这句话,现在读来,其味无穷。

    原标题:韩朝共同宣言签署20周年:小小的冰山,长长的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