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ofo小黄车又被传“要黄了”,背后都有巨头的抗衡
06-05 08:58:03 来源:上游新闻记者

小黄车冤不冤?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媒体或者网上流言,传出“小黄车要黄了”的消息。然后一石击起千层浪,各种解读,各种疑似坐实的证据,又开始盛嚣尘上。

小黄车何去何从,操碎了公众的心。然而时至今日,小黄车依然坚强而倔强的活着。

6月4日,又一则“小黄车要黄了”的消息被被推上热搜,导火索便是ofo爆出其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传言:史上最大规模裁员

这篇报道称,通过各种渠道以及ofo内部员工证实,这次裁员人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总部整体裁员比例达50%,且存在继续扩大范围的可能性,而且涉及全部业务条线。

其中供应链团队80人,此前的既定裁员比例为47%,而虎嗅上周六(6月2日)得到消息,这个比例已经扩大至60%,也就是说供应链最终只保留32人。

同时,伴随着裁员,ofo管理层也发生剧变,其中海外市场主管张严琪离职,整个海外部门解散。同时离职的高管还包括负责市场公关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南楠与主管杨汛。

这篇消息认为,在确认了“ofo大规模裁员与管理层变动”一事的存在,但ofo官方依然咬定传言无稽。没有承认的原因,可能是为了维护昔日独角兽的形象,也或许是希望维持高估值和资本市场的信心。

ofo回应:谁证明我裁员了

这篇报道出来后,立即引发了网上的又一轮大讨论,议题与之前一段时间重复“小黄车到底黄不黄,什么时候黄?”事实上,自摩拜被美团重金收购之后,本应该在共享单车领域迎来全新发展机遇的ofo几乎成了全民唱衰对象。各种有关小黄车收购、裁员、难以为继等消息,就时不时挑逗一下众人神经。

ofo反应也很快,当天,公司联合创始人于信发朋友圈称,ofo海外业务仅新加坡的营收就比其他某些友商全量营收高,直接“被裁撤”不大合适吧?暗指此前报道不实,纯属无稽之谈。 

于信还透露,这篇报道中指名点姓的COO张严琪和PRD杨汛并未离职。同时,对于裁员的传言,于信还调侃了一番称“你说裁了我说没有,谁证明呢?所以只好晃点猎头公司,麻烦他们辛苦再多等一等吧!”

最后,于信点出了他认为这篇报道出台有内幕:“媒体本无态度,只是背后还有人推动。所以李珉(注:应为李岷)总,最近约个饭呗?”暗指虎嗅的报道背后有人推动。

各种旧闻再次沉出水面

这篇报道一经发布,网上便出现了各种解读文章,细细这些“证据”或“证言”其实每次在小黄车出现“生死危机”时,都会被拿出来再用一篇。

早在今年一月份,腾讯科技刊文引用不具名人士透露的信息,表示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这则让ofo气得步脚,要与作者对薄公堂的消息,在4日再次被人翻了出来。经过搜索发现,关于小黄车到底黄与不黄的传闻下,账上资金不足、裁员、高管离职、无资本巨鳄青睐等传闻,都成为已经被人为的炒作了无数篇。

这次,又传出小黄车的推车身广告、APP线上广告等,都成为了处境已十分困难的“实证”。理由是如果不缺钱,为什么会推车身广告,APP开机屏也在吸引广告。这之间逻辑并不太强,但不防碍各种臆想推测。

倔强的CEO或许是“被黑”缘由

其实,共享单车领域在经历了早期价格战的浴血厮杀后,格局逐渐明晰。而随着摩拜、哈罗单车等共享单车企业纷纷投入巨头的怀抱,ofo却选择了不妥协。此间,早有传闻的滴滴出行收购ofo从未间断,ofo创始人兼CEO戴威的拒绝却让故事更有吸引力。

戴威其实一开始对资本并没有抗拒心理,前期ofo已完成了多轮融资。有媒体推测其转变心路历程,始于摩拜被滴滴收购后。他看到了一个已经身不由已的摩拜,在他一直想要拥有自主经营权的思路下,开始抗据资本的介入。

戴威曾经感叹过,“感谢资本让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希望资本能够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可以明显感觉到这句话里的无可奈何。

但是,虽然“小黄车要黄了”已经被多次证实是杞人忧天,但小黄车生活得更不理想,手头也并不宽裕,却是不争的事实。投资者不是没有,而是大有人在,而且都是手握大把钞票的巨头,但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ofo不站队,不投靠,就成为了一个另类,也当然成为了一个靶心,有意或者无意的箭头,都会冲着这个目标射来。

还款前夕曝出裁员传闻有深意

其实,反观整个共享单车领域,经过2017年的惨烈整合,如今的共享单车战场,玩家几乎变更为阿里、美团、滴滴,当然还有仍然保持独立的ofo。尽管ofo、摩拜依然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滴滴孵化的青桔、阿里扶持的哈罗同样来势汹汹。

独自前行的ofo又能在资本的浪潮中坚持多久?是一个摆在了CEO戴威以及ofo整个团队面前的先择题。

今年2月,多家媒体曾报道,ofo先后两次将其资产共享单车作为抵押物,换取了阿里共计17.66亿元融资。按照双方协议,ofo必须在2018年6月7日和2020年2月10日归还抵押所获得的资金。

如果不能如期履行债务,阿里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到时,小黄车或许将真的改姓马。

然而,此次爆出裁员消息正是在ofo第一次还款前夕。是巧合,抑或是另一种暗送秋波?

黄不黄都有背后巨头的角力

2018年,依然在埋头苦干,寻找赢利模式的ofo,或许一抬头,就会发现外界已经风起云涌。6月1日,永安行发布公告,称其参股的哈罗单车已经与蚂蚁金服旗下上海云鑫等投资方签署协议,新一轮融资规模将达20.6亿元。

在蚂蚁金服支持下,哈罗单车成为率先在市场上实行免押金的单车企业之一。哈罗单车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哈罗单车已进入全国220个城市,免押金后,其注册用户增长70%。

其实一直以来,阿里对于单车的布局有着更深层考虑,也是其不得不为的布局。其中最直接原因就是,单车是消费者高频使用支付工具的重要场景,面临微信支付的快速发展,支付宝也继续接入单车接口继续提升其线上线下使用频率。

而ofo的外部竞争局势上,第一梯队的摩拜被腾讯系全权控股,滴滴掌控着小蓝和青桔单车,而阿里占据的是部分ofo股份,因此未来为了在单车出行领域能够与腾讯系形成抗衡,阿里或许还将加大对ofo的控股能力。

在这样的趋势之下,ofo的处境似乎更为尴尬,而要想挣脱阿里的“巨网”,不被巨头化,ofo就要在共享单车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从而掌控未来与阿里谈判的话语权。

面对激烈的市场厮杀,留给戴威的小黄车机会还有多少?共享单车已进入下半场,唯一对ofo小黄车利好的消息就是:依然拥有不错的用户数、依然保持独立。反过来想,局面其实是积极的,资本想要进入共享单车领域,除了ofo,留给资本方的资原已所剩无几,ofo或许会价更高。

屡次被黑的现实,也从侧面说明,正是因为ofo有其重要的价值,才成为各资方必争之地。

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