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扎根乡村34年 她带领乡村孩子走上阅读之路
01-13 20:35:28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QQ图片20190113202425.jpg

△杨世清(右)和涂娅在颁奖典礼现场

52岁的杨世清,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大慈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乡村教师。1985年工作至今,她先后担任过语文、数学、科学、思想品德等多门学科老师,1月11日下午准备出发前往颁奖典礼前,她还抓紧时间上了两节课。

还有几年就退休了,杨老师说,退休后就跟着年轻人去支教或者继续学习。“从2015年开始到外面去培训,收获非常多,所以,哪怕要退休了也还要学习,还要出去多跑跑见见世面。”

今天,杨老师作为第一组获奖老师上台领奖。

34年前成为代课老师

QQ图片20190113202244.jpg

△杨世清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1985年高中毕业后,杨世清到当时的开县(如今的开州区)大进镇梓潼乡北关村校当起了代课教师。从她家到学校有20公里左右的山路,要翻过一座大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杨世清每周只回一次家,为赶每周一的课,都是周日的下午就赶到学校。生活条件艰苦,每周吃的、用的都靠自己肩扛手提。

那时,没有电,水要到好几里远的地方去担回来,学校里就杨世清一人,白天上完课,还要给孩子蒸饭。最难熬的是晚上,一个人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不敢出门,连睡觉都蒙着脑袋。

生活上的困难还能克服,工作上的压力更大。“自己学习,与教别人学习,完全是两码事,当一个知识点,反复讲孩子们也不明白时,我很羞愧,于是暗下决心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补齐‘文化知识’这个短板。”

每天学生放学后,杨世清读散文,读小说;研读专业书籍,认真写教案;练习书法,学习绘……功夫不负有心人,杨世清分别在1996年、2002年取得了中师学历和大专学历。

“当代课老师纯属偶然,但我爱孩子们,爱教育事业。经过不懈努力,在经历了严格的考试、审查和录用程序后,2006年,我终于转正为人民教师。”

开启班级阅读实践

杨世清认可和采用的教育理念是“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的未来,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她尝试着按照魏书生老师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理念培养小干部,建立班级激励机制,改进班级管理方式。

在语文课堂中,杨世清大胆开展了语文学科活动,将教材中优美的语段、诗歌作为学生朗读比赛素材,将故事性很强的课文作为课本剧表演展示的素材,让孩子自导自演。采取小组比赛,向家长汇报展示等形式,给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杨世清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班级活动丰富多彩:益智的“巧算二十四”,天天读书打卡的“朗读者”活动;植树节的植树活动,清明节的“祭奠活动”;端午节的“话说屈原活动”,滑稽游戏“盲人摸象”等等。

每次活动,杨世清都让学生计划、安排部署,她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让孩子总结,她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改进建议。在这样的训练下,孩子们处理起班级事务,得心应手。

几年前,杨世清自费参加了厦门的“阅读领航员研习营”后,申请了担当者行动组织的“彩虹花”项目,为班级买了800元的三年级分级阅读图书,开启了班级的阅读实践之路。

杨世清认识到,阅读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同时,她学会了如何带领孩子进行图画书(绘本)阅读,文字书整本阅读。

当时,杨世清的班上有学生49人,37名学生家长加入班级微信群。这次师生共读和家长伴读,效果大不一样。她坚持了一年,学生的阅读兴趣被点燃了,能主动读书了,愿意与人分享了。家长们看到学生可喜的变化,为学生掏钱买书毫不含糊,大多数家长还能做到每天陪学生读30分钟的书。

关注孩子情感变化

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杨世清也关注着孩子们的情感变化。由于地处山区,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杨世清对他们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女生小文,爸妈外出务工,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早上到校,小脸脏兮兮的,头发乱蓬蓬的,杨世清主动找她谈话,第二天,她的脸洗了,头发也梳了,但让杨世清吃惊的是,她扎头发的是两根稻草,看得她心都酸了。于是,杨世清特意买来漂亮的小发卡,每天帮女孩打理并且教她梳头,直到把她教会。

调皮鬼昊昊,暴躁易怒,经常打人,杨世清仔细了解后发现,原来只有他惹祸了,爸爸妈妈才会赶回来帮他收拾烂摊子,他才能见到爸爸妈妈。

杨世清难过极了,在与他父母交流后,决定利用微信阅读打卡的机会,让他们对昊昊的朗读及时评价,读得好时,及时表扬鼓励,读得差时,他们主动打电话给孩子找原因,想办法。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笑容多了,会与人相处了,成绩也上升了。

34年,恍若弹指一挥间。当时和杨世清一起在山区教书的那些同事们,有的调走了,有的找门路改行了,有的提前退休了,而她却一直坚守着。

“乡村教师是平凡的,但我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乡村教师是普通的,但当一个个孩子学到了知识、学到了文化,知道了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时,我就是幸福的。”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实习生 刘蕊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