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618”电商大促季即将到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国美互联网、网易考拉海购等电商陆续开启“618”大促。
为了放大网购的价格优势,一些厂家、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电商特供商品”,以刺激消费。
如何防范“电商特供商品”可能存在的消费陷阱?记者专门采访了专业人士,为您的消费支招。
同款不同质贪便宜需谨慎
最近,家住重庆江北区的龙女士向市消协反映称,有一次在某电商网站购买了某品牌的空调,促销价格仅为实体店的7折。结果买到手后发现,实体店“同款”的功率、能耗都有差别。当她与店主交涉时,客服人员明确表示,这是“电商专供”款,所以才会打7折。
龙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除了商品的性能、质量不同,一些只在电商平台售卖的商品,售后服务也与实体店商品存在差异。家住九龙区的周女士上月从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套智能一体马桶,价格比实体店“同款”便宜了接近1000元。
但是到货后,安装却让周女士陷入难题——起初安装师傅以加收上门安装费为由提出加价,上门后,师傅又以电商漏发了密封圈,让周女士花50元购买密封圈。周女士说:“虽然最后安装好了,马桶也没有质量问题,但是售后和安装服务确实是缩水了。”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很多品牌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的销售体系。为了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维护线上线下渠道的生态平衡,商家将一部分商品作为“电商特供商品”。但这些外观、型号与实体店相似的商品,仅仅用于电商渠道销售,并和实体店销售商品刻意作出价格区分,因此价格偏低。
“电商特供”非假货但需谨慎
近年来,诸多的实体品牌纷纷走上线上,为了在“618”“双11”等电商大促争抢市场,品牌和平台方便会大打价格战。为了体现价格优势,此前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电商平台均有销售“电商特供”类商品。
众所周知,网络购物似乎成为“淘便宜”的代名词,由于减少了门店租金、供应链成本,网店的商品相应比实体店便宜,久而久之便让消费者形成为“淘便宜”的网购心理。“消费者在网购时,常常带有先看品牌,再对比价格的固有消费模式,主打‘超高性价比’的‘电商特供商品’往往能抓住这样的心理,实现销量暴增。”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部主任喻军表示,随着线上线下的一体化,网购消费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太明显。为了在电商大促中吸引更多消费者,一些大型电商平台或者采购量大的网店,会与厂家合作,订制一些特定型号、质量的商品,以放大电商平台上的价格优势。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记者表示,虽然“电商特供”产品的质量与线下同款有一定差距,但“电商特供”产品为同一品牌商生产,也经过授权销售,所以不是假货,只是销售的渠道靠互联网。曹磊称,目前“电商特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消费者在购物时需谨慎,应当区别予以认定。
特殊商品建议在实体店购买
“618”大促即将来临,消费者怎么预防“电商特供商品”的隐性猫腻呢?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部主任喻军表示,“电商特供商品”的品类,一般会集中在一些大件商品中,例如手机、冰箱、空调、电视等等,这类商品价格比较昂贵,特供价格有更大的优惠空间。消费者在选择这类商品时,要注意区分产品型号和批次,仔细对比与实体店商品的不同之处。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昂贵商品,实体店具有更好的可触碰性和体验性,同时具有更好的售后保障,消费者可以尽量选择在实体店购买。
最后喻军提醒消费者,在网购大件商品时,最好选择线下有实体店的品牌或商家,以保证完善的售后服务。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告诉记者,“电商特供”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可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要一味贪图便宜。“电商特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张宇 实习生 曾小芸 黄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