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报纸网络上这些默默陪伴我们的记者 今天让我们来一睹他们风采
02-09 13:13:49 来源:两江观媒

每次阅读

你会或者不会注意到记者和编辑的名字

他们就在那里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陪伴大家

2月1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召开的2018年工作大会上,十二位新闻工作者喜获“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受到表彰奖励。

他们的事迹也许并不惊心动魄,但他们精益求精、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忠实地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着实令人敬佩和感动: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2017年度十二位优秀新闻工作者受到表彰

吴国红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重庆日报文体卫教中心常务副主任

吴国红常年坚持深入一线,做好重点报道。2017年6月-10月,她克服诸多困难指导完成了日报去年全年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自主策划报道“重走古诗 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吴国红不仅是这一系列报道的主编,还参与了奉节、忠县等多个区县的采写。

“重走古诗 路 思君下渝州——探寻重庆古诗地图”全媒体系列报道是践行“走转改”精神的报道,他们历时4个月,行程逾万公里,挖掘史料、对话专家、实地寻访,重走重庆38个区县的古诗路;这组报道是对巴渝古诗脉络的全面梳理,36期、16万字的报道,梳理出的古诗近万首;这也是一组影响广泛的全媒体报道:从6月5日起,报道在重庆日报、重庆日报新媒体集群连续推出,并制作了“巴渝古诗热度地图” “古诗热度排行榜”等全媒体产品,被全国各大网站转载,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市委宣传部阅评组还专题阅评给予表扬。

陈钧 

“经济新闻充满独特魅力,但想在这条路上攀上高峰,也绝非易事”

重庆日报经济新闻中心记者

QQ截图20180209131529.png

作为重庆日报经济新闻中心的骨干记者,2017年,陈钧勇挑重担,认真参与了习近平视察重庆一周年系列报道,以及中新(重 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实施一周年报道等重要报道。在参与策划第二十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渝洽会)报道中,每天推出两个版左右的新闻和新媒体报道,亮点纷呈。 积极参与策划了2017重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和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二届年会等报道。采写出为重庆创新,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的报道《西部创新中心如何打造?听听专家怎么说》,完成了3个整版的年会报道,收获了来自业内外系列好评。

隆梅

“从来勤苦修乐行,甘为他人做嫁衣”

重庆日报编辑出版中心责任编辑

QQ截图20180209131553.png

多年来,隆梅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参与重大宣传报道工作。在全国两会、全市两会以及十九大等重大战役性报道中,隆梅都是在每天凌晨五六点钟下班的情况下连续工作,直到圆满地完成任务。近年来,隆梅所编辑的稿件和版面,超过20件获得重庆市、全国省级党报和国家级奖励。其中,编辑的2016年8月17日消息《梁平率先在全国试点退出承包经营权》,分别获得2016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第二十四届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一等奖;编辑的2016年9月5日一版版面获全国省市区党报新闻奖版面奖;另外有7件作品获得重庆新闻奖一等奖。

鞠芝勤

“通过我们的镜头汇聚向上的力量”

上游新闻影视中心主任

QQ截图20180209131625.png

2017年重庆晨报、上游新闻媒体融合有许多重大突破,如成立了上游新闻影视中心。鞠芝勤率领影视中心执行了许多重大题材的制作,如直播‘长寿湖万斤鱼儿起鱼仪式’,首次为上游新闻直播频道创下了近20万的点击量。随后他又策划新增了两个固定栏目,《上游脱口秀》和《上游早上好》,推出后深受读者喜爱。在搞好管理和策划工作的同时,鞠芝勤还亲临一线拍摄可读性强的全媒体报道,如2017年8月7日在40 ℃高温下前往云阳拍下三峡库区水上法庭,用图片和视频报道了法官们不惧高温,深入山区开展巡回庭审的感人事迹,点击量上百万。

刘春燕

“我最珍惜的,是每一条新闻稿件上的署名”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深度报道部主任

QQ截图20180209131657.png

(刘春燕:白衣爬梯者)

2016年底慢新闻创立的时候,团队需要有一个有新闻理想、有吃苦精神、有业务能力的中干带头写稿,做出示范,带动年轻记者。已任41岁,任中干10年的刘春燕欣然受命,回到一线当记者。她说:10年前中干竞争上岗的演讲词里我说:我最珍惜的,是我在报纸上的署名:记者某某某。10年后依然未变。

2017年,刘春燕全年完成31篇深度报道,每篇都是好稿等级,且多次成为晚报封面新闻。10月,她采访《重庆南川大山深处挖笋人,负重80斤在悬崖上攀行》一稿时,为了真实还原采访对象的生活,她决定走对方走过的路,完成对方完成的事,她爬上了三层悬崖天梯,中途摔伤四次。“陪伴式采访”就是她的工作方式,由此得来的闪光细节才成了深度报道的眼睛。

李琅

“只要肯跑,基层有草”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深度报道部记者

(李琅:右白衣者)

李琅从事新闻基层一线工作已有5年多时间,一直很勤奋。2017年,她深入基层挖掘老重庆、身边故事、城市故事、典型人物,推出多篇优秀报道。2017年9月20日,她在江津区“走转改”采访中,从当地老百姓口中听闻石门镇一对残疾夫妇困境时不离不弃、自力更生事迹。跳出“苦大仇深”写作手法,走访这个农村家庭,用心倾听,以阳光、正能量手法和角度切入,细致描写一个远离都市外,却值得都市人思考的励志家庭故事。两天后,重庆晚报整版刊登通讯《一个没有视力,一个走路不好,背媳妇29年,从没说过一个爱字》,国内主流网媒纷纷转载并头条首推,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感动无数读者。重庆日报首次全文转载都市报稿件,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评价该报道为“有味道的新闻”。

刘波

“新闻路上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砥砺前行”

重庆晨报首席记者、政经新闻部记者

“新闻人永远在路上,永远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这是刘波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他从一名电视新闻记者,到报社新闻记者,再到现在的全媒体记者,一次次角色的转变,不忘初心,不变信念。2017年,他在“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主题报道中,深入黔江、长寿、武隆等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深度挖掘好故事、好人物,推出的《城郊有好景,邀你至田家!》 《金银诚可贵,绿色价更高!》是这个主题报道的开篇之作,无论从稿件质量还是呈现形式都俱佳。在稿件采写时,刘波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走基层、访农户,在农村烈日高温下走访,衣服经常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采访完成后,衣服上已经是一块块汗斑。

刘勇

“一路感谢有您,我当继续努力”

重庆商报首席记者、公司新闻部记者

QQ截图20180209131746.png

刘勇2017年采写的稿件超过1000篇,其中获得37条稿件获报社好稿。《顺丰借壳上市 70岁老头可变现55亿元成第一赢家》《彭建虎减持世纪游轮》系列报道,《王石封金挂印:33年,他从万科拿走了1.3亿》《360借壳江南嘉捷 卖壳方父子有望获82亿元》等稿件,均为全国首发独家深度报道。他策划并实施完成了“2017年走进重庆上市公司”大型公益活动,先后走进了A股上市公司小康股份、H股上市公司谭木匠、新三板渝企阿兴记食品、熊猫雷笋,为广大投资者奉献了有价值的报道。

佘振芳

“喜欢这份艰辛,尊重这份使命,所以固守这份职责”

华龙网首席记者、新闻中心记者

QQ截图20180209131813.png

(佘振芳:右黑衣者)

2017年佘振芳前往南川、江津、云阳、哈萨克斯坦等地,积极参与“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2017感知中国重庆篇”大型采访、参与重庆市两会、全国两会、党代会等重要会议、中央宣讲团在渝宣讲直播、十九大宣讲等大型主题报道活动。其采写的《党和世界对话会》《书写川渝合作新篇章》获得重庆市新闻奖;采写的《重庆公租房温暖故事》《重庆万场招聘会下乡将农民工留在家》《村庄的另一种生长方式》等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荐;《麦当劳悄然更名》《虚拟币背后江湖》等被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首页转载。

周梦莹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

华龙网新闻中心主管

QQ截图20180209131831.png

周梦莹擅长把“高冷深奥”的行业稿写得有热度、接地气。比如,她策划完成华龙网与重庆市规划局联合主办的《童真童趣-手绘美丽山水》,让专业规划措施更易于被老百姓熟知和了解,活动吸引了数十万人参与,此外还与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合作推出《重庆市主城区交通规划调查》,通过新颖的形式和技术手段,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这也开创了《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年报》前期调查在线上进行的先河。在转型领导岗位后,周梦莹牵头策划了包括《年终策划|在渝外国人真情告白:2017 你“诱惑”了我》《修身齐家治国聚天下 品读习近平讲话中的诗情画意》等选题获得市网信办领导、驻渝领事馆点赞以及受众的认可。

覃蓝蓝

“不负韶华,不改初心”

重庆法制报编辑

QQ截图20180209131847.png

覃蓝蓝除了负责重庆法制报日常新闻版面稿件的编辑工作外,还负责副刊《了然》。《了然》副刊是我市推进和繁荣法治文学创作的一项重要载体,从改版策划到内容编辑、版面设计,从活动策划与筹备到线上线下执行,从单纯的新闻+文学编辑到市场项目运营,付出了她大量心血,精心编辑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法治文学作品,并适时策划一系列专刊,如6.26国际禁毒日推出《司法行政戒毒专号》、建军90周年推出《八一专号》,以及《检察专号》《公安专号》《监狱管理专号》等,讲述了动人法治故事,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得到了市级相关部门充分肯定。

杨敏

“新闻是一条没有终点的长路,记者就是这条长路上的奔跑者”

武陵都市报首席记者、社会法制新闻部记者

杨敏在武陵都市报社从事记者13年来,每年他至少有300天在乡下采访。他恪守“不到现场的新闻坚决不写”原则,打造自己的独家新闻。下乡采访,他常常是自己掏钱坐客车,带两个馒头做午餐,然后在山山岭岭、村村寨寨找新闻线索。这些年来,他平均每天行走20多公里,用一双脚板走遍黔江30个街道和镇乡,平均每月写稿、拍片30多件,无论是在抗旱、抗洪一线,还是在冰天雪地的高山,都常常见到他的身影;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工业建设工地,都总是留下了他的脚印,被业界称为“铁脚板记者”。

2017年11月,杨敏在采访中不慎从悬崖上摔下,左腿受伤不能行走,但他硬是拖着伤腿坚持天天下乡采访。期间,他瘸着脚,妻子帮助背摄影包,拍摄了跑客节、马拉松赛、摆手舞决赛等大型活动。

谢谢他们年复一年采编的精彩新闻

谢谢他们的名字在报纸和网络上

日复一日的陪伴

他们及所有的采编人员

辛苦了!

2018,

请继续努力喔!

原标题:报纸网络上这些默默陪伴我们的记者 今天让我们来一睹他们风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