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29岁当上400亿国企董事长 媒体:谁给“娃娃高管”扎堆国企大开方便之门
12-09 13:10:01 来源:光明网微信公号

光明网微信公号消息,城投类国企的“娃娃高管”问题,似乎揭开盖子就停不下节奏。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浙江温岭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9岁科员跳升董事长事件,题为《29岁的他当上400亿国企董事长,可公司赚钱要靠政府补助》。这在全国并不是孤例,总资产达121.31亿元的山东省的淄博市临淄区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有着大量年轻领导的国资企业——9名董监高人员全部都是80后和90后,其中90后就有3名,占比1/3。

学历平平、年纪轻轻,甚至羞于公开其毕业院校的几个普通年轻人,却以火箭班的加速度一跃成为百亿乃至千亿级国企的掌门人,这究竟是“励志剧”扎堆出现,还是“官场现形”的潜规则开始奔涌?

很多人大概会联想到陕西西安高新,一家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国企,近期的一次人事调整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该公司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一名80后担任,而两位新任董事皆为90后。面对舆论质疑,地方先是回应称“未发现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社会关系”;诡谲的是,此后却称已决定对该三人停职并启动相关法律程序。

“90后娃娃”董监高现象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这当然不是说舆论对年轻人有偏见。自古以来,英雄出少年的故事浩如烟海,年龄不是国企董监高的天然门槛。公众担心的是——在“龄不配位”的质疑背后,有没有“能不配位”的必然逻辑。道理很简单:城投类国企盘子不小,肩负着诸般重任,别说是几个门外汉,就是一般的职业经理人,恐怕都要捏把汗去履职——那么,这些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凭什么就轻松坐上高管的位置呢?

这个问题,外行当然只能看热闹,只有内行才能看出门道。

以淄博临淄公有资产公司为例:落款日期为2014年4月的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该公司当时的董监高任职人员无论是年龄还是从业背景,均与目前的管理层队伍有着很大的差异——仅就5名董事会成员情况来看,不但全部是60后,而且大多有着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经历。那么,为什么一家原本由60后领导的国资公司,突然将重要的董监高职务交到了一群年轻人手上?这些年轻的董监高在实际履职中究竟肩负了哪些职责?这些问题,既有待追根溯源,更有待厘清因果。

动辄百亿千亿的国企,就这样交到“娃娃高管”的手上,公众的质疑有二:一是这些好命的“娃娃高管”,其上位之路究竟有没有家庭能量的“加持”?二是即便家庭或社会背景清白,他们会否只是为了解决“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员工不能在企业兼职”的制度困局而背锅的“提线木偶”?不管是哪种情形,真相必然指向国企管理中明目张胆的程序疏漏与监管阙如。

谁也不能说每家存在“娃娃高管”的城投类国企都有问题,但对于全国上万家城投公司来说,年轻的董监高扎堆被曝光出来,除了触目惊心的观感,多少叫人有些举一反三的忧虑。国企改革早就是老话题,在政企分离、企事分离这么多年之后,究竟还有没有傀儡董事会暗中异化着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国企高管的问题,看起来是人才机制的问题,说到底可能是资本运营的顽疾。一两个“娃娃高管”出点事,也许并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本该在市场击楫中流的国企,会否因实际操控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长袖善舞而固化脚步?人们更有理由担心的是,这些国企若在高管任命上儿戏,那么,在其他核心性经营管理环节,一定就都守法合规了吗?

谁给“娃娃高管”扎堆国企大开方便之门,这是个资本问题,更是法纪问题。媒体揭开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开头,接下来国企改革及纪检监察恐怕要好好续写故事的真相和结尾。

原标题:谁给“娃娃高管”扎堆国企大开方便之门 | 光明网评论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