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温暖的阳光照在长寿区葛兰镇湾丘村的山谷里,除了一群土鸡发出的咯咯叫声,一切都静谧而安详。
黄隆明的手机这时突然响了。他按了接听键,用山里特有的口音和对方说了几句“要得要得”。电话挂断后,他就朝在隔壁院坝扫地的老伴杨学芬喊了一句:“割(阉)猪的说今天不来了,去把小猪儿放出来。”
杨学芬闻言放下扫帚,推开一栋土墙房子的木门,顿时,30多头粉红色的小猪如潮水般奔涌而出。小猪们一边哼哼着,一边撒腿直奔黄隆明站立的院坝。在他脚边,15个大大小小的石制猪槽顺墙根摆开,猪槽里满是粉粹后的包谷面。
小猪们的到来,让此前在猪槽里觅食的鸡群一哄而散。黄隆明一边向猪槽里倒水,一边说:“这只是我的小部队,大部队还在山上。”争抢猪食的猪群里,有几头外形与众不同,嘴巴更长更尖,尾巴更细,毛色混杂,而且对生人特别警惕,稍一靠近,撒腿就跑。“这几头就是我的野猪二代。”
黄隆明在山里种地50年,去年在山里敞放了几头家猪,没想到却勾引回来两头野猪。”让黄隆明惊喜的是,通过无意间家猪与野猪的联姻,实现了野猪的规模化养殖,让黄隆明实现了多年脱贫致富的梦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